双面宋鸿兵

2012-05-30 21:14张襦心
新民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次贷战争货币

张襦心

京城东直门附近的一处写字楼内,宋鸿兵手持一张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对着某财经日报记者侃侃而谈。正在此时,央视《证券时间》栏目组也打来电话,希望为宋老师录制20分钟的“新年寄语”。

不久前,他还以独立货币金融史学者的身份,受到波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部长莱佩尔的邀请,赴波兰参加国际经济论坛,舌战“欧儒”。而在《货币战争4》的新书首布会上,与之对话的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

在媒体和公众眼中,宋鸿兵是著名经济学家。其实,他既非经济学、金融学科班出身,也无金融领域实战操盘经验,更未接受过专业的历史学训练。面对外界赋予的各种光环:财经作家、金融史学者、国际金融学者、金融历史学专家、货币教父……宋鸿兵对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我是一名金融史、经济史的爱好者。”他告诉《新民周刊》,“40岁的时候,我把自己人生中很重要的困惑终于搞明白了,就是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的成功不可复制

面前的宋鸿兵,白衬衫,浅灰色西装,温和地坐在那里,安静地表达。

见过他的人声称,这个看似平凡的“书生”身上,似乎有一股不平凡的力量。这也难怪,当一个人的书热卖到可以与《哈利·波特7》相媲美,谁也无法漠视他的存在。

他的成功,比《货币战争》更为“传奇”。自从这本书2007年“崛起于垄亩之间”,批判声就不绝于耳。公开发难者,既有郎咸平、陈志武、许小年、胡祖六这样本色当行的主流金融学家,也有梁文道、薛涌这些公共知识分子。甚至在宋鸿兵第一次登上央视的时候,都已经将播出时间遍告亲友,却不料有位经济学家突然杀出,给央视打了数遍电话,坚决要求取消。

更灾难的是,还有一位自称对宋鸿兵知根知底的同窗好友,连篇累牍,大爆宋鸿兵“从未在华尔街工作过一天”;并非“不学无术”,而是“好学而喜邪术”……

被视作“阴谋论”、“邪术”,甚至是“缺乏金融常识”,无论对人还是对书,都不亚于灭顶之灾。但宋鸿兵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不仅没有被“扼杀在摇篮里”,4年来反而逆风飘扬,益发茁壮。

翻开案头的《货币战争》,这本“开山之作”注明“编著”,但不妨碍它成为2007年最畅销财经图书,受到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高度关注,被推荐为中央党校培训教材,并一口气出到了“四”。而宋鸿兵本人,也被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甚至更高层领导轮番“召见”,各大媒体纷纷就中国经济领域最棘手的问题向他“问计”。

早在两年前,某报记者曾以办论坛名义辗转拿到一份经济学家出场费报价单,那时候宋鸿兵已经和谢国忠并列榜首,比李稻葵、吴晓求、巴曙松、樊纲等人高出不少。

如今的宋鸿兵,身为“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立志要领军中国的“兰德”。

曾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从作者、书商到公关公司产业链运作的成功,甚至猜测背后有政府力量或者某种利益团体为推手。

宋鸿兵自己则认为,《货币战争》诞生于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带有很强的机缘偶合。“《红楼梦》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本传世名著,我认为这是写书的最高境界。而货币战争不一样,它非常挑时间,早一年或者晚一年,将会产生巨大不同的效果。”

时势造英雄

很多人以为《货币战争》是宋鸿兵一个人的作品,其实“货币”系列为“集体智慧”,团队成员一开始比较松散,并甘做幕后英雄。

“货一”的成员包括智库、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华尔街的操盘手,他们大都是一些经济学发烧友,从1997年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慢慢在网上相识。宋鸿兵喜欢看战争片,这个团队也分成了“红军”和“蓝军”,宋鸿兵是红军的主力,蓝军则不断搜集资料,对他的逻辑、观点进行攻击。

到了“货二”,“货币战争工作室”开始稳定下来。在货三的“后记”中,宋鸿兵透露了研究小组的成员,包括在央视担任主持人的郑莺燕、在投行工作的杨巍、曾经师从蒙代尔学习金融的苗刚, 以及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薛小明。

“货一”得以出版,不得不提宋鸿兵的伙伴“叶子”,正是叶子找到了曾给自己出书的图書策划人张庆棠,请他出任《货币战争》的代理人。书稿一波三折,不仅在多家出版社碰壁,即使在最终的“伯乐”中信出版社那里,也是经过了三次“上会”才得以通过选题。出版商们纠结的是出这种书是不是合适。

《货币战争》在2007年5月份第一次出版前,曾先在和讯博客上连载了5个月预热,中信出版社则往各大银行行长办公室都送了一本样书。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些只不过是出书前的“例行公事”,没想到接下来震动朝野。

正如《超限战》作者王湘穗所言,《货币战争》能够火遍中国,实在是时势造英雄——在一场旷世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人们需要了解危机。

“2006年到2007年,中国金融开放意味着什么,大家不知道,整个社会充满了疑惑。另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人们并没有看到一场重大的危机即将来临,听到的都是主流经济学家的声音。它的出现,冲击了固有的视角,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宋鸿兵说。

可以说,《货币战争》的畅销,暗合了国人对金融的空前关注,以及主流经济学家的集体失语。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危机开始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作出预判,甚至认为次贷危机很快就将过去,2008年全球经济将恢复正常。而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多家书店摆上了《货币战争》。作者工作的公司,恰好就是这次风暴的中心——房利美和房地美。宋鸿兵不仅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半年就进行了预警,还给出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引爆时间表”是在6-8月份。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更重要的是,他的预测并非像抛硬币猜中了反正面那么简单。

2007年2月份,宋鸿兵发现房地美的免费咖啡壶没有了,一打电话,发现旁边几个楼的免费咖啡也都断供了。一般人不会对这种事想太多,然而宋鸿兵一年前就注意到,2007年2月整个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将要发生一次重要的利率重设。而且从历史上来看,房地美并不是一家非常节省的公司。当一家操控着上万亿美元大生意的金融公司开始节省小钱,这说明了什么?2007年2月25日,他在博客上写下《美国金融业泰坦尼克号房地美已经撞上次贷的冰山》一文。

为什么可以精确判断出全球金融海啸将发生在2008年6-8月份?因为曾在“两房”工作的宋鸿兵,深知这段时间正是偿还旧息、厘定新息的时候。即使人们对他书中那些金融家族的故事将信将疑,但不得不承认,他对美国房价拐点的判断和两房崩溃预测的逻辑和描述非常精彩。

如果说前两次预言以及印证,成为“宋鸿兵热”的契机,让他在金融圈拥有了发言权。 那么黄金、白银的大涨,则让宋鸿兵彻底被奉为“货币教主”。很多人说读完《货币战争》,除了狂呼过瘾,恍然大悟这世界真黑之外,第二个涌起的冲动就是跑出去买黄金。在黄金大涨两三倍之后,他又开始唱多白银……

宋鸿兵面对的这个世界,战火永远不会停息。

猜你喜欢
次贷战争货币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被风吹“偏”的战争
古代的货币
他们的战争
古代的货币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战争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