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撑得住吗?

2012-05-30 10:48邵乐韵
新民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希腊欧元区欧元

邵乐韵

2012年1月1日,欧元迎来了十岁生日。然而,没有特别庆祝的焰火,没有专门定制的蛋糕,欧元区成员国的心情有点糟。过去一年多,“主权债务危机”像一条讨人厌的尾巴,缠着这个已经拥有17个成员的单一货币联盟,甩也甩不掉。

新年第一周,欧元区就频频上演了“开门红”:1月2日,伦敦市场研究机构Markit Economics公布的采购经理人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欧元区制造业活动连续第5个月下滑;5日,欧元兑美元跌破1.28大关,创下15个月新低;紧接着,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均传出利空消息,非欧元区国家匈牙利的货币危机也一触即发,投资者对欧债危机的忧虑情绪再度升温……

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CEO)彼特·桑德斯(Peter Sands)直接警告:由于欧洲政客无力解决债务危机,一个或多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旧债未偿,又添新债,此愁何计可消除?欧元区的生死存亡,恰似一部2012悬疑片。

准备移民了

37岁的玛蒂娜(Matina)最近准备向美国移民。其实前几年她就有移民的念头,只不过最近希腊国内的经济形势促使她要把想法化为行动。

去年,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经穆迪、标普等机构几次下调,降至世界最低。每次希腊降级,欧元区就要一阵“抽搐”,令市场紧张不已。而希腊政府为了获得国际救助贷款,不得不承诺大幅削减财政预算,一次又一次地修正紧缩计划。

对已经离异、独身抚养三个孩子的玛蒂娜来说,债务危机给她带来的生活影响很大:“税收提高了,薪水减少了。”在媒体行业工作的她看到不少报纸杂志关张,许多认识的同行都失了业。

过去两年,“罢工游行”几乎成了希腊民众对政府紧缩政策的条件反射,公共部门和私营行业皆参与其中。愤怒源于大家的生活出现措手不及的改变:2009年以前,人们的收入稳步攀升,每周上班四五天,每天2小时午休,还有惬意的咖啡时间,下班后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现在,大多数地方工资福利已经不如从前,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但同时政府又希望人们购物包括购债来提振经济。

去年11月10日,帕帕季莫斯当选希腊临时政府总理,可是拥有250万会员的希腊工会一点面子也没给这位新官,在12月1日发起了全国24小时大罢工,抗议新一轮紧缩政策。这也是2011年里希腊发动的第七次总罢工。

“不管是帕潘德里欧领导的旧政府还是帕帕季莫斯带领的新政府,他们的政策都是在为国家形势负责。只不过行动得太晚,已经无法阻止我们生活品质的下降。”玛蒂娜告诉《新民周刊》说,人们的抗议反应不难理解,但其实新政府也很为难。

移民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而带着分别是5岁、10岁和12岁的孩子一起走,手续更为繁复。不过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玛蒂娜还是愿意“折腾”。她自己核算了一下,在美国的生活费相对比在希腊要低,而且工资待遇也更好。她知道有不少希腊人都搬到美国俄勒冈州的阿斯托里亚(Astoria),那里和纽约州的长岛(Long Island City)都是美国最大的希腊人社区。“可是对于未来啊,我也不是太确定。”

作为欧债危机的重灾区,希腊在欧元区的去留已经被讨论了好几回。最近希腊总理帕帕季莫斯的话又让市场不安:如果不完成第二轮救援贷款的谈判,希腊可能会在3月份发生无序违约。

不过玛蒂娜认为,没人真的希望希腊退出欧元区,即使德国和法国也不会这么想。“眼下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有债务危机,只不过希腊成为‘靶心。我们现在正在清算偿还政府多年前犯的错。欧元会继续生存下去,希腊也会在未来的时间里恢复。”

无独有偶,在总失业率高达23%的西班牙,也有大批人离开本国寻找谋生之路,而目前经济状况相对强健的德国是最好的去处之一。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1 年上半年,德国的外来移民同比增加了6.7万人,其中从西班牙来的移民同比增加了7257人,增幅49%;希腊来的新移民达8890人,增幅84%。

对于受过专业教育的移民,德国政界和经济界持积极的态度。2011年全年德国国内消费需求上涨势头不减,对外出口依旧强劲。旺盛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加之德国社会的自然出生率逐年下降,社会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德国对熟练技术工人需求的缺口日趋严重。有关统计显示,到2025年德国将有350万个工作岗位出现空缺。因此德国对引进外来技术劳动力的需求日益明显。

“会没事的啦”

2011年下半年开始,欧债危机向意大利蔓延。这个当时仍在争议总理贝卢斯科尼管理下的欧洲南部国家,被形容为新的危机“风暴眼”。2011年的夏天,是旅游业的黑色夏季,据新华社驻罗马的记者称,选择出行度假的意大利人比例降到20%,假期时间也大都缩短;另外,周末赶集淘便宜货的人比以前多了。

意大利民众对政府的失望加重,外界对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危机升级的忧虑也有增无减。去年11月,几乎紧接着希腊换总理,贝卢斯科尼在国民的嘘声中离开,重担落到经济学家出身的马里奥·蒙蒂的身上。然而,老贝辞职后出现的市场反弹,消失得比一辆飞驰的玛莎拉蒂跑车还要快。英国《金融时报》一篇题为《意大利将欧元推向悬崖?》的报道称,意大利债券收益率飙升,引发市场抛售欧元、欧洲股票,以及意大利各银行(该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的债券和股票。它还导致法国国债相对于德国国债的收益率溢价升至欧元时代新高。

“我的看法是没有什么会崩溃啦,这只不过是炒作而已。”27岁的马蒂诺·马戴利对记者说,“意大利正在很慢很慢地复苏,遭到(做空者)的金融攻击也不像一个月以前那么猛了。”

联系前不久的意大利国债拍卖,形势似乎确实有所转圜:2011年12月29日,意大利成功拍卖了70.17亿欧元的中长期国债,其中发行了25亿欧元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6.979%,处在7%的“危险线”之下;发行的其他中长期国债(如3年期、7年期、9年期等),利率均较前一次发行有所下降。这样的结果令意大利的债务危机暂时松了一口气,也让市场担忧的情绪有所缓和,市场甚至将之作为2012年一季度欧元走势的重要参考因素。意大利总理蒙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程度比其他国家小,欧洲没有理由担心意大利会像希腊和爱尔兰那样面临新的困难。

马蒂诺个人觉得,危机差不多该见底了。“一开始,人为的金融攻击针对的是小经济体如爱尔兰和葡萄牙,成功了;然后,把目标对准规模稍大的经济体希腊,也成功了;所以他们(做空者)就想着,试试规模更大一点的意大利吧。就在他们快要再次成功的时候,欧元区出手组织了,或者说减缓了恶化的趋势。所以,我想应该就到此为止了。像德国和法国这样的大经济体不会看着不管。”

尽管他认为欧元区破裂的可能性为零,对未来却不是特别乐观。“新的意大利政府正在削减开支、寻找新的财源。对我们来说,未来几年将会非常艰难。”比如经济萧条、失业增加、人才外流。羅马的物价尚没有特别抬升,人们的薪水(如果还有工作的话)跟以前差不多,但是要缴的税多了。

“我目前的情况还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家境不算特别富裕也不算差,而且我所在的城市是意大利最富裕的地区之一。”马蒂诺正在罗马的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一边应付考试,一边在找文职工作。这将是他的第二个硕士学位,第一个硕士专业是地中海地区国际合作及项目管理,“非常有意思的专业,可惜照眼下的情形,无助于找一份好工作”,马蒂诺笑笑说,工程类的专业会更加实用些。

能者多担责

36岁的德国人拉尔夫·申克因(Ralph Schencking)来上海担任某德企首席财务官之前,在法兰克福生活和工作。那里是德国的金融之都,大批银行汇聚,金融人士云集。

欧债危机以来,拉尔夫的个人生活开支和消费习惯并没有出现多大变化,但是显然他和亲友之间的聊天越来越频繁地涉及到这个话题。68岁的母亲时不时地问他,究竟如何才能让存在银行里的钱保值,“是不是该买些黄金或白银?买来的话又要放在哪里呢?”

在拉尔夫的建议下,母亲用部分存款购买了一些低风险的德国公司股票和债券,还有一些钱她不愿作投资,就继续存在银行账户里——当然也面临着通胀的风险。

虽然媒体报道说在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年经济增长率接近3%,去年11月份的失业率下降至6.9%,是1990年德国统一以来的最低点。但拉尔夫的金融界朋友,包括他的哥哥,发现换工作比以前难了。

“有工作的人留守在原来岗位,即便做得再不开心也忍着,不会轻易乱发抱怨。一些投资银行几乎不再招新,所以有朋友就到和金融市场不太相关的领域去寻找工作机会,比如医保、消费品、机械等行业。当然,他们还是会在这些行业的金融部门工作,风险相对是小了,但薪水也比以前少。”拉尔夫告诉《新民周刊》。

境况不如以前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怀念过去的好时光。去年12月上旬市场研究机构TNS Infratest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2200名受访者中,仅有约30%的德国人信任欧元,36%的人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年龄较大人群中对欧元的支持力度最大。有近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担心生活成本的增加;2/3的受访者表示,储蓄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10月份公布的另一份民调显示,54%的德国人希望重回德国马克时代,随着欧债危机在过去一年的加深,这一数字大致保持稳定。类似调查结果在法国等国也出现过。

“我才不希望重返德国马克时代,我所认识的人或稍微有点大脑的,都不希望重新使用马克的。”和消極人士看法不同,拉尔夫表达了对欧元的信心,并列举了它的优势,比如出境旅行支付更便捷、不同市场价格更透明、交易成本降低。

“今年欧元区会出现一些起伏,但最终不会崩溃,至少今年不会,我赌一千块人民币!”他开了个小玩笑又很正经地说,“欧元区已经不只是个货币联盟,如果有成员国退出,外界就会对欧元、欧洲一体化进程丧失信心。我相信一句话,‘能者多担责,所以如果德国能在危急中担负起大任的话当然很好。”事实上,德国也正成为欧元区的带路老大,其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用意大利人马蒂诺的话来说,德国在好几年前就显现出这种强势,只是法国嘴上不愿意承认罢了。

德国财政部长沃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在一年多前就因为笃信欧元而被称为“欧元先生”,2011年末,他接受德国《商业日报》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乐观信念——相信欧洲领导人将会在2012年消除危机蔓延的危险,使欧元区恢复稳定,并确保欧元继续存在。

当被问及他是否能排除欧元区分裂的可能性时,朔伊布勒表示:“就目前我了解的情况而言,是的。”他坚称,欧洲的政治家们“正在全力以赴阻止统一货币的分裂”。“当然,欧盟不能强迫任何国家留下来,如果它们不再希望属于欧盟的话。但目前尚未发生这样的情况。”

可是朔伊布勒的“乐观”被英国人泼了冷水。全球最大货币经纪公司之一的英国德利万邦(Tullett Prebon)CEO泰利·史密斯(Terry Smith)一向以敢言作风闻名,指出欧元危机至今看不到转机。“他(朔伊布勒)并没有说什么可以扭转局势的实质性内容,如果欧元区问题光靠口头自信就能解决,早就解决了。”“2012年欧元区前景不妙,一些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在加大。我们不该低估问题的严重性,即便只有希腊退出,风险传染也是棘手的,破坏力会很大……欧元区占全球经济很大比重,如果它的发展减速,经贸就会减速,市场信心就会不足。”

拉尔夫虽不相信2012年会上演“退出”戏码,但觉得欧元区最好还是事先制订出一套“退出预案”,未雨绸缪——达成共识在什么情况下哪些国家可以或者必须退出欧元区,这样万一未来事情糟糕到不行、有国家要退出欧元区的话,大家能有一个行为参照,欧洲各国政府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地应付欧元做空者的金融炒作。

“而在这些规则制定出来以前,政府应该力保欧元,哪怕付出通胀代价——也就是说,我妈存在银行的钱可能会损失掉一部分。”

欧元不会死?

就在许多人质疑欧元生存能力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6日表态:“2012年是欧元的终结吗?我认为不是。欧元不太可能在2012年消失。”拉加德说,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对银行系统形成较大压力。欧元诞生仅十年,还是年轻货币,目前来看比较坚挺,不会崩溃。欧洲国家领导人本月将举行会议,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应对欧债危机。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表示,关于欧元区解体的猜测不过是病态臆想。

看来,欧元区解体论在许多场合中仍是被坚决否定的。美国金融服务志愿者公司(FSVC)CEO安迪·斯宾德勒(Andy Spindler)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目前欧元区正经历巨大压力,但我不认为它会解体。”“现在核心问题是欧洲国家政府的巨额债务水平被视为‘不可持续,而欧洲银行大量握有这些集体债务,金融部门的稳定性因资产负债表失衡而受到威胁。如果各政府无法偿还债务,许多欧洲主要银行就需要靠资产重组或者公共援助来求生。”

然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过去几周来,欧洲银行业一方面正努力向外界表明自己对欧元的信心,另一方面又要着手为欧元区可能解体做应急计划,安置适用于欧洲旧货币代码的技术系统正是银行的准备措施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欧洲银行的技术经理已经与总部设在比利时的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wift)进行了接洽,希望Swift提供建立后备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货币代码。至少有两家跨国银行已采取行动安装后备技术系统,为希腊德拉克马、葡萄牙埃斯库多、意大利里拉等欧洲货币重新在市场上交易做准备。

但Swift拒绝向这两家银行提供有关应急计划的部分信息,例如一旦旧货币恢复交易,系统是否将采用原来的货币代码。部分原因在于欧元区官员担心相关信息的披露可能进一步加剧外界对欧元区的疑虑以及区内的动荡。

其他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在悄悄加大力度制定应急计划,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据称,英国银行业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已要求国内大银行递交报告,详细说明银行自身是否已经为欧元区可能的解体做好了准备。最近几周,美国监管部门也就类似问题与银行开展了对话。

安迪·斯宾德勒认为,目前欧元区官方救助行动缓慢,规模也太小,“如果各国政府之间无法达成一个有效解决方案,欧元区没有哪国能在危急中全身而退,哪怕是强大的德国”。目前市场把期待的目光聚焦于欧洲央行,“但作为中央银行,它的态度还是过于保守和传统,我认为眼下需要采取更多彻底的行动,在金融部门提高流动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措施购入大量的欧洲国债。”

在斯宾德勒看来,欧洲政府和领导人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刺激本国经济而不是控制通胀,想办法促动经济增长比平衡财政更紧迫。“短期看,必要的措施可能包括增加政府开支而不是削减财政——这听上去或许有点奇怪。”他解释道,“一些政府有必要增加开支,把钱投在基础建设等工程上,这样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拉动内需,提升长期经济效率。”

对于英国而言,必定在庆幸当初没有加入欧元区,但却无法置身事外,因为它与欧元区各国的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40%。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曾表示,有迹象显示欧元区持续的不稳定局面已对英国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出现放缓。

《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会经受住欧洲经济进一步放缓甚至于温和萎缩所带来的冲击,不过,眼下美国经济复苏刚刚起步,失业人数刚出现明显减少的苗头,因此欧洲经济的长时间滑坡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偏离复苏轨道。美国出口商品的1/7是销往欧元区的。

欧洲经济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拉美地区,作为新兴国家崛起的代表,巴西目前所担忧的问题也已从经济过热变成欧债危机可能引发的衰退。

斯宾德勒分析,如果欧洲危机继续蔓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势必是消极的。贸易流量会缩减,直接影响到全球就业。欧洲金融系统和市场在世界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如果狭隘地基于自身利益,每个国家都有不情愿做的事情——最明显的是德国,当然幾乎每个国家在做最后决定的时候都有犹豫。只有当领导人放开思路想问题,欧洲和其他地方才能共度难关,我们才有希望在2012年底前看到信心的提升。若一味考虑自身利益,那么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我相信像默克尔这样的领导人全然明白国家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他们必须拿出勇气和决心,从长远视角出发,采取有效行动。”

人民币将发挥作用

中国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吴东华认为,目前欧元区最大的挑战还是融资。由于一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导致政府借新债还旧债更难更贵,容易引发违约、退出等各种猜疑,却也不必夸大到解体,“2012年会比去年好得多”。

“相对而言,北欧、西欧等发达国家会比较快地从危机中突围;希腊等国恢复比较慢,但不至于把欧元拖垮,比如希腊去年级数已经很低,去年又得到了债务减记,今年数据未必难看;西班牙债务规模虽然比较大,但都是中长期债务,风险分摊了,短期也没有影响。”吴东华指出,希腊和西班牙的短板在于实体产业不发达,靠本身能力摆脱困境难度较大,如果能和中国企业加强合作,会有一定上升空间。

自1月5日欧元兑美元跌破1.28大关后,9日又开始从低点回弹,原因是德国和法国政府领导人就欧元区成员国建立更加密切的财政同盟的规则手册进行了磋商。吴东华判断,欧元从3月份开始会进入升值周期。

“美元的升值周期是7—9个月,相对就是欧元的贬值期。欧元从去年5月开始贬值,如果按9个月算,到2月份差不多见底反弹,美元就进入下降通道。”虽然美国去年底圣诞促销情况火爆,失业率也有下降迹象,但吴东华认为这是表面假象。占美国经济贡献大头的房产始终低迷不起,以前不愿意挤打折现场的人也出来淘便宜货,正说明消费者的悲观。“而且一下子购买了那么多产品,意味着相当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再花钱,接下来1、2月份美国消费数据会比较难看,继而拖累股市,资金就会流出美国。”

吴东华建议,从国家战略或企业角度,可以在(欧元/美元)接近底部的点位购买一些欧债和欧元,抛售一些美债。

“人民币的国际化作用要放到欧美元全球大框架下去看,欧元兑美元的幅度为20%—25%左右,人民币可以在这个波动区域中走中间路线。假如3月份欧元兑美元升值25%,相应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7%,对欧元贬值18%,那么持有人民币相对持有美元风险小;反之,欧元兑美元贬值25%的话,人民币兑美元贬值12%,那么只有人民币比持有欧元好。”

在新书《人民币要说话》中,吴东华大胆预测,2015年后人民币贸易结算将占全球25%的份额,2026年人民币取代美元成老大。“将来汇兑市场会出现萎缩,为减少货币风险,外贸企业可能准备三种货币结算:美元、欧元、人民币。未来的汇兑市场对中国企业有利。”

猜你喜欢
希腊欧元区欧元
三欧元淘得百年玉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欧元二十年
The Euro Turns 20欧元20年
欧元20年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