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2-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强项女权男孩

《《男孩危机》

(2012年第1期)

“中国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而忽略了她们同样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受害者,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女孩子同样需要拯救。”——我不能理解了,十年間此事一直在进行,怎么就成了一个伪命题了?

网友 拂晓杉

男生处处领先、占优势、容易成功、地位高、得到认可,就是正常?

女生比男生优秀、占优势、容易成功、地位高、得到认可,就是危机?

网友 天语铃兰

我的老板是个华裔老人,他这样形容中国女权和外国女权的不同:“在外国,女人是表面上有特权(绅士精神),而中国的女人是实质掌权者。”话虽偏激,但个人认为也颇有道理。中国在进步,女权也充分被中国妇女拥护和发扬。但很多城市女性在竞争面前宣扬男女平等,而遇到责任的时候却又拿出中国式小女人主意,男人强被社会默认,女人强则拿来大肆渲染,这是人们潜意识中男女不平等的表现。目前社会中的“女强男弱”现象恰恰是“城市中,女性气质更容易生存”的写照,“男孩危机”自然是必然现象,我觉得这是中国性别平等必经的转折,虽有些让人疑惑甚至担忧,但顺其自然必会归正。

网友 erisonyang

我想我们要解决的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男女比例几乎没有意义,生活中,任何行业,任何职业主要还是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

网友 酸酸的番茄

“男孩危机”这个词语从一开始便带着强烈的狭隘的视野。断章取义地产生了诸多的偏见。我认为,与其说是男孩的危机,我更愿意说是人的共同的危机。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我们误以为这种危机只和男孩有关,只和教育有关。男孩不愿学,女孩不会学——或许才是当下教育模式构建的真相。很多男孩的乐趣没有得到体现,因而不愿学,因此这种劣势也只能说是考试的内容没有真正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而没有抓住的原因,则是重术轻人的教育方式,只有知识,没有背后的逻辑和逻辑的构建过程;只有技法,而没有感觉和想象以及无穷的可能性。在主流价值观仍然长期无法接受非因果论、非决定论的思维方式下,女孩自然得到了优势。

因材施教所要求的,不是简单的按性别施教,而是根据每个个人的意志、性格和求知方向,在整体知识构架的基础上,寻找到他/她的强项,进而逐步强化。这个强项,不仅是学生本人所表现出的成绩和技能的优势,更在于求索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有热情和渴求。虽说很多人在最终的职业选择上和年轻时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其中或多或少的环境、机遇等各种偶然因素会干扰出一个意外的选择。但从长远和职业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和生态上,其实他们会发现,最终的选择会剔除掉生命中所有的偶然,在内在逻辑中达到我们所无法了解的一种因缘。

读者 江 东

猜你喜欢
强项女权男孩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这样的“女权”
疯狂编辑部之一目十行
男孩今年六十岁
强项
强项大于优势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强项令”董宣
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