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2011年12月17日表示,全国有2万亿元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省,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组织这4万亿资金,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委托一个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对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2月18日也表示,已就推动养老金、公积金等投资股市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在研究出台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
郭树清以社保基金为典型举例说明,“在过去10年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其他基金也能学习社保基金的例子,对国家、对这些机构、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
点评:养老金入市并非不可,保值增值也值得提倡,不过,在中国股市跌跌不休,10年来零涨幅的状况之下,养老金入市的举动更像是为了“托市”。 郭树清本人也曾表示,中国股市是一个缺少回报的市场,它不仅不能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相反还会把投资者有限的财富蒸发掉,他并且奉劝低收入者远离股市。在目前这种不断扩容“圈钱”,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金入市可别把大家伙的养老钱也给亏没了。
“公益型国企”遭质疑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2011年12月12日在2011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说,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路径日渐清晰,国有企业在向两个方向集中,未来将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类型国企—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
邵宁的说法引来一片质疑声。针对质疑,国资委澄清称邵宁所言是指“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而非“公益型国企”。
按国资委的说法,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在中央企业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而竞争领域的国有大企业,中央企业占多数,包括宝钢、中粮、一汽、中国建材等。
对于公益性质国企的垄断地位,国资委称:“有的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但其中的垄断因素并不表示其没有公益性。”
点评:过去国资委给垄断型国企制定了各种业绩考核指标,都声称要做大、做强、做最赚钱的公司,出现亏损和受到质疑时又声称要做“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伸手要各种各样的财政补贴,在竞争中享受各种政策保护,享受高工资、高福利。总之,变着法子维护自身的地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11年12月12日~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历年来召开得最晚的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主要方向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和“惠民生”。总体调子为“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