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梅 王新志 代景娜
急性脑梗死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并且近年来逐渐趋向年轻化。本病临床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本病急性期有效的治疗,能明显降低减少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而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我们采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5±10)岁;治疗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9±11)岁。治疗前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6 h~7 d;NIHSS评分介于4~22分;无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病变;排除脑出血、GCS≤7、脑疝、严重精神异常。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根据本患者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严格控制滴速30~40滴/min。两组疗程均为14 d,未用其他溶栓、抗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主要观察指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用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3.2 次要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14项,总分最低为14分,为完全正常;>14分为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为56分,用来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 疗效标准 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1]评定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为: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例,%)
2.2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s)
表2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例患者输液10 min后开始心慌、头晕、血压明显下降,停药给予对症升压治疗后患者病情趋稳定,经了解,患者在输液前服用了半片卡托普利,以致血压由150/110 mm Hg降至80/60 mm Hg,考虑为尤瑞克林联合ACEI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他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的健康的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灾难。近年来,溶栓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有严格的时间窗以及适应证限制,且有出血、再栓等严重不良反应,只有少数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脑梗死是指脑局部供血区血流减少或者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所以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再灌注,减轻神经元的损伤,降低病残率是治疗的关键。尤瑞克林即人尿激肽原酶,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是正常人体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作用于激肽原产生激肽,激肽与激肽受体结合激活NO-cGMP和前列环素-cAMP信号转导途径,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和介导细胞的功能。尤瑞克林有两点突出于其他药物的作用:①尤瑞克林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2]。尤瑞克林的这种舒张的血管作用具有选择性,它选择性扩张脑部闭塞的细小动脉,扩张较小的细小动脉明显强于较大的细小动脉,较大的细小动脉又明显强于较小的动脉,对小动脉扩管作用不明显,这种扩血管作用与尼卡地平胞二磷胆碱明显不同[3],不会引起盗血综合征。②促进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4],促进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尤瑞克林可以开通闭塞的小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来保证缺血部位脑灌注,微血管新生的范围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缺血边缘区血流的改善,影响神经元生理功能的恢复,从而决定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数据显示,尤瑞克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可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另外,由于尤瑞克林与ACEI类降压药合并应用有协同降压作用,易导致急剧降压,故应避免联合应用,并加强血压监测。
[1]乐俊,吴辉.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91.
[2]范清宇.马保安,等.骶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华骨科志,2002,22(8):488.
[3]王季,蔡郑东,朱晓东,等.术前DSA在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国骨肿瘤骨病,2007,6(2):96.
[4]Xia CF,Yin H,Borlongan CV.da1.Kallikrein gene transfer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by promoting glial cell migration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Hypertension,2004,43(2):45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