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政叶 黄阳宁
(广西南宁工人疗养院,530031)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ebra)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的病变影响所致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出现在头颈部活动时,伴有头颈疼痛,肩臂麻痛、胸闷、恶心欲吐、视力模糊或一过性黑蒙等。笔者自2004年以来,运用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引起眩晕的市中心岗亭执行交通疏导的警察60例,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均为X线或CT检查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开口位摄片证实:颈椎均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成角,横突孔间距变小,周围骨质增生密度增加,钩椎关节增生或钩椎棘突移位,椎间隙变窄或韧带钙化形成具有本病典型症状的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抽样分手法按摩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6~51岁,平均40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6年;治疗1~4个疗程,平均2个疗程。综合治疗组(对照组)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7~52岁,平均41岁;病程1~5年,平均3.5年;治疗2~5个疗程,平均4个疗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在外院多次进行治疗,无明显改善。
2.1 治疗组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基本方和平衡自主神经功能类药物,用量和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患者取坐位,下肢双膝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头稍向前俯,使颈部充分暴露,术者站立于患者背后,根据X线片和个人的主诉及不同表现,以颈肌的起止点,分头与颈肌、头与肩肌、颈与颈肌、颈与肩肌四组。先按揉5~10 min,让患者颈部产生热或松的感觉,然后用大拇指螺纹面寻找压痛点即病变位置,采用分筋、理筋、镇定等方法对颈项肌、肩阔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进行按摩治疗,一般从左至右然后再向相反方向(对侧)重复治疗。1次/d,30 min/次,7次为1个疗程,间隔3 d再进行下1个疗程。手法强度以患者耐受和差异不同而定,力度以从轻到重、再从重到轻、轻重结合、刚柔相济为原则,使力之作用达到病所适度而止。
2.2 对照组 基本方:葛根、黄芪、天麻、骨碎补、肉苁蓉各30 g,半夏、竹茹、勾滕、防风、川芎各10 g,1剂/d,水煎2次浓缩至150 mL,分3次服用;谷维素20 mg,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1粒/晚;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血糖异常者用生理盐水)250 mL,胞二磷胆碱200 mg静脉滴注,1次/d。7 d为一疗程,每隔3 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 治愈:凡经治疗2个疗程以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颈项活动正常,可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好转:经3个以上疗程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工作,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成角消失,但在劳累或情绪波动下偶有复发者;无效:经4个以上疗程治疗,自觉症状有所缓解,但体征无改变,X线检查治疗前后对比无任何改变。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用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所得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6,P=0.043<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评分值均升高(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颈椎病的病机复杂,以椎间盘及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为基础,机械压迫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激惹导致血管痉挛是目前被公认的两大致病因素[1]。由椎曲紊乱力学结构改变,影响椎动脉供血而引起。因为颈椎间盘是维系颈椎椎曲的主要组织,颈曲依赖前宽后窄的椎间隙维持正常的力学和运动力学[2]。
2)头颅和颈部的正确体位对在市中心执行执勤任务的交通警察控制全身姿态,保持头部活动平衡显得十分重要。因为颈部要求健康的软组织来保护,活动中才能伸缩有序地相互配合调节,共同完成静力学(头颈态式)和动力学(各种动作)。特别是在高峰期,人流和车辆之多,那些似行云流水的举棒、转身、立正、指向等动作和来回的观察,头部转动速度如此之快,可谓是一种重体力工种,所以交警是本病的好发人群。长年上岗进行交通疏导会影响到颈部组织的动静态平衡,随着头颈位置变化使血管腔变小,特别是C5横突孔距椎体较近更容易造成椎动脉的压迫,刺激该处的交感神经而造成反射性痉挛而引发本病[3]。
3)“治病必求其本”,笔者认为本病的治疗其本应定在颈肌。从本组临床资料就足以证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也好,椎间隙改变或椎体移位也罢,关键是颈肌发生了改变而造成。某一不良姿势长期反复作用导致颈肌血液流速变慢,肌肉或肌腱代谢产物沉积,劳损增生,组织的弹性柔韧度降低,局部肌肉肌腱条索化变硬[4]。颈肌是运动的动力,头颅的任何方位活动都是颈肌在神经支配下主动作用的结果。所以颈肌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手法按摩能松解局部神经根的受压,加快颈部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增加颈部和头部的供血。特别是手法按摩可以刺激颈部软组织内的交感神经感受器,通过前庭反射系统和脊髓反射系统传到丘脑下部的β细胞交感带,也可反射到大脑对自主神经活动进行调节,这就是能治疗本病的原因所在。
4)手法治疗本病在技巧上很重要,重了病人承受不了,轻则达不到治疗目的。按“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十字要诀来实施最为理想[5]。寻找准确病位,力到尽头,涓涓细流,使患者既有股力往里钻的感觉又有轻松怡然、不知其苦的舒服感。部分医生缺乏对颈肌的认识,过分强调正骨复位,运用旋转、侧板等手法,甚至首选牵引为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不妥。牵引虽能解除一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保持长期疗效,反复的牵引必然会造成软组织弹性降低和椎关节的松弛,反而对本病治疗的疗效造成不利。
[1]廖信祥,黎展文.杠杆手法推拿配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172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4):39.
[2]张美程,陈海友,林英华,等.整脊调曲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1):45-46.
[3]袁少华.颈源性眩晕的综合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0):22.
[4]高武科,杜研,徐双双,等.浅议颈椎病易患左侧成病因素[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4):26.
[5]姜国成,臧京京,邓国忠.对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十字决的感悟[J].按摩与导引,2009,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