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洋务运动为例浅谈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2012-05-26 12:14
群文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失败洋务运动成功

卢 玲

摘要:洋务运动虽然结局失败,但是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在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成功向后代展示出:我国的现代化运动的起步十分艰难,在落后国家中,权威政治能够阻滞和推动现代化运动,我国的现代化运动起步于被动的过程中,并自觉的进行。

关键词:洋务运动;现代化运动;失败;成功

在我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展开的洋务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开启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甲午战争的爆发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促进我国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最终失败,但是给我国国民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启迪了我国国民。本文以洋务运动为例,阐述我国现代化运动的失败和成功。

一、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艰难起步

现代化运动是我国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发展机遇、民族习惯和历史传统等因素,每个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没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历史的时间很短,同时处于海洋岛国的位置之中的国家很容易展开现代化运动,有助于国家迎接新的挑战,例如,日本就是典型的此类型国家。与之相反,具有深厚积淀和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转型的时期,很容易迟钝和笨拙,我国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十分瞩目,在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西洋各国面对我国这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强国,感到了无奈和惊叹,例如,外国使臣的出使失败就是明显的例子。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值得后人自豪和骄傲,但是,如果一味迷恋历史,很容易导致民族的落后,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应该遵守由低级再到高级的过程,是社会运行的必然法则。康乾盛世的产生正是我国农耕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顶峰,也是对我国漫长历史的总结,在每一个地域发展的过程中,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历史具有波澜壮阔和起伏不定的特征,因此,各个民族应该争先恐后,作为时代的先驱。但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我国人民和政府缺乏上述认识,虽然有林则徐和魏源等人的警示,但是却十分微弱,我国人民依然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不可自拔,因此,在明末清初,我国失去了第一次和欧洲各国共同发展的时机。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失去了第二次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时机。保教保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国人民开始寻觅救国的良药,但是面对着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小农意识的桎梏,对人民的探索天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最终形成了狭隘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决定了我国人民只能够从孔孟之学之中寻求民族的壮大,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在我国的过去中起过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但是,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被我国人民认为是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和反对改革的理论。因为人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禀赋的差异,在我国特殊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不为传统礼教所束缚的人,使用发展的理论武装自己,这部分人的行为和思想与世界的近代化的趋势相吻合,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国,出现了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文祥和奕为代表的洋务派。由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间距,我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就是在全国上下的骂声之中开始的,在西方的设备和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碍,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的转变,从以往求强的思维转向了求富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不断发展和军事工业相关的民族企业,例如,轮船和铁路等交通事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对改革的浪潮,例如,在二十多年的大论战之中,顽固派使用封闭的心态,在夺民生计、扰民和师敌等三个领域不断发表谬论,使用闭关锁国的思想对待改革,在主旨立意上使用封闭而不是开放的思想,同时使用静态的思维方式,正是上述的弊端,造成了整個中华民族的悲剧,体现了现代化进程的艰难。综上所述,现代化运动的失败,并不是执行者的错误,而是整个民族的顽疾导致的,并在此基础之上,找出阻碍我国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最终得出解决的办法,洋务派虽然自身带有局限性,但是他们在我国开始了现代化运动的进程。

二、在落后国家的现代化运动中权威政治的阻碍和推进

现代化运动是十分深刻的社会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使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具体来说,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体制等方面不断更新。社会变革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在一些落后国家开始现代化运动的进程之中,权威政治在运动的初期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社会体制产生巨大变革的同时,应该激起整个社会参与的热情,只有权威政治才能够做到。例如,俄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运动就是如此。而在我国正是在大清王朝的支持之下,洋务运动才能够展开,能够在全国的范围之中形成规模,虽然慈禧太后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慈禧太后启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和奕等官员,转变了汉人不能执掌兵权的传统,在晚清的政坛之中注入了创新力和活力,在上述官员的鼓励之中,我国现代化运动变成了现实。在我国现代化运动十分重要的三十多年之中,权威在我国有着多个层面的意思,不仅包含了中央权威,同时,也包含了以李鸿章、左宗棠和曾国藩为代表的地方权威,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在大清王朝之中产生了中央权威被不断减弱的现象,因此,地方权威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化运动起到了重要的阻碍和推动的作用,地方权威通过倡导和呼吁,在一些沿海地区首先产生了现代化运动,在通过中央政府的肯定之后,在全国范围之中推广,因此,权威政治在我国现代化运动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兴办交通铁路事业为例,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中,我国的地方官员和清朝政府官员没有对修筑铁路有重要的认识,在西方国家提及铁路的时候,我国官员想到的是对国家主权的保护,没有认识到在现代化运动之中铁路的隐性功能和显性功能,因此,十分反对铁路的修建。在1867年,我国拒绝了美国、法国和英国的铁路建设。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清朝人民和政府逐渐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李鸿章从六十年代开始成为了修建铁路的拥护者,除了呼吁奔走之外,还不断打击顽固派的势力。在受到西方挑战的进程之中,清朝宫廷逐渐产生了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治,在我国现代化的初级过程之中,权威政治能够对社会中的资源进行集合,面对我国现代化的需求,应该不断对政治秩序进行整合,有助于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不断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我国现代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应该在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最终形成二者的相互促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初级阶段,虽然权威政治对洋务运动进行了扶持和褒奖,但是没有对政治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因此,权威政治变成了我国封建权威的代表,不断维持了专制制度,因此,权威制度在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进程之中逐渐演变成了巨大的阻碍。李鸿章早在1874年就开始兴建铁路,但是受到权威政治的威胁,最终阻碍了现代化运动的发展,为了铁路的建设,在二十多年的论战之中,清朝政府不断对多方的意见进行征求,但是,却进一步体现出了对国际形势认识的缺陷和对现代化运动的无知。正是因为清朝权威的怂恿,顽固势力不断主张,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进程,加深了世界和我国之间的距离。因为我国现代化运动是通过地方官员开始的,没有像俄国和日本一样的权威性,因此,在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全面的安排和整体的部署,存在着无序、零散、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最终产生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停工停产和资金短缺的现象比比发生,造成了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艰难,虽然有李鸿章等人的经营,但是无法在全国的范围之中推广,同时,在洋务派内部之中也存在着众多矛盾,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左宗棠等人是封建观念的捍卫者和继承者,坚持的原则和现代化工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当洋务运动的发展受到政治制度的阻碍的时候,由于权威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失败的危机。

三、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被动开始和自觉进行

在十九世纪中期,我国的社会内部没有产生重要的变化,国内的改革、改良和革命等,都是在西方的冲击之下开始进行的。在我国的社会变革之中,西方国家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西方国家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之后,一些洋务派官员积极应对,并进行了几十年的宣传工作,在洋务派和改良派的身上,体现出了我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觉性选择,产生了保护民族企业的重要理念,在我国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浪潮,体现了我国人民渴望理解世界形势和国家昌盛。在现代化运动之中,将传统哲学和西方思想相结合,在继承西方思想的过程中,认识到中西思想之间的差异,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深入的学习西方理论,标志着我国文化意识方面的自觉觉醒,对清朝的现代化运动进行指导,有助于其深入的发展。洋务运动转变了对西方学习的盲目性和物质性,深刻的对西方思想进行了学习,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不断聘请外籍人员,派出留学生,减缓了对洋务运动的阻碍,使用中体西用的思想,促进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将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思想相结合,在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工商制度和科技制度的同时,推动现代化运动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对西方思想进行深入的学习。

总之,现代化运动是我国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勢,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近代化进程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发展机遇、民族习惯和历史传统等因素,每个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有自身的特点。现代化运动是十分深刻的社会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陈洁. 以洋务运动为例浅谈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成功与失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47.

[2]董素英,黄文虎,夏松波,刘瑞岩.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以洋务运动为例[M].人民历史出版社,2007,9(11):159.

[3]孙斌,周云龙.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以洋务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安徽历史出版社,2005,25(17):93.96.

[4]于志伟,苏宝库,曾鸣.永远的前卫——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反思与批判[J].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5(22):158.162.

[5]罗景一,牛建荚.论“中体西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J].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3(12):119.

(作者简介:卢玲(1966-),女,彝族,贵州毕节人,学士,副教授,毕节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失败洋务运动成功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一份写满“失败”的治愈系简历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蛋解创业:熬一碗“失败”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