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实力一词一经提出,便引起各国广泛关注,提升国家软实力遂成为各国智库讨论的焦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软实力资源,使其在维护国家利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亟需思考的一个问题。纪录片作为一种极具文化品质的媒介,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纪录片 软实力 对外传播
一、纪录片对外传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研究的缘起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于“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按照奈的观点,“软实力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1]文化作为社会历史积淀的产物,承载着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灵魂、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英国学者马克斯·H·布瓦索曾说,“文化是通过象征传播的一种模式,是由符号传达并获得的行为的明确和隐含的样式,构成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2]可见,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展现。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软实力资源极为丰富。在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播中国文化?如何运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阿兰·罗森萨尔在他的《纪录片的良心》导言中也曾说“纪录片应该被当作是改变社会的一种工具,甚至是一种武器”。
纪录片最早源于法国,后兴起于英国。“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叙事的影片样式。它兼有认知和娱乐的功能,并以之区别于以认知为主的文献档案影片和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剧情影片。”[3]这一概念中“纪实”的内涵不仅包括一种技术性的手段,而且还包括纪录片制作者在面对纪录片时的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对于纪录片外延的描述采用了动植物学科分类中常用的功能描述的方法,从‘认知和‘娱乐这两个方面进了界定。”[4]
纪录片作为诸多影像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独具个性,其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真实性。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5],黑格尔也曾说“艺术的特征就在于把客观存在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6]可见真实对艺术的重要性。纪录片不局限于生活的表象,而是揭示生活的本质。其次,独特的艺术性。匈牙利电影觉得家贝拉·巴拉兹认为纪录片的创作“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这一创作手法的不同,成为纪录片艺术与其它艺术的根本区别。第三,文化特性。纪录片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历史、社会、自然、民族等,堪称文化代表。在生活中常被人忽略的边缘文化,也可以在纪录片中可以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很好地将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结合在一起,给予各种文化形态以展示和发展的空间。
二、纪录片对外传播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意义
1.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各民族、国家间沟通的桥梁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军事环境等因素,同时还取决其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舆论的影响等。中国的发展需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本国发展赢得和平的国际舆论环境,而和平的国际舆论环境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认知或了解之上的。
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 K.E.)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各国就十分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及传播,并认为这是树立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及改变国际政治议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国家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切。纪录片是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颇具特性,承载着有别于其它媒介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纪录片的展示不是零碎的,能够较全面和较完整地反映事件或事实的全过程,它的内容也不尽是美丽故事,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等消极现象,以便让观众清楚的认识现实。而且纪录片所涉及的文化多是处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以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为传播对象,异文化群体可以通过纪录片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民情、文化,以及发展现状等,以减少对中国的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
2. 有利于保护国家文化安全 展示本国文化的平台
在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间相互交流、渗透,出现了全球文化不同程度的趋同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谁能够抢占有利先机,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主动权,反之,则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每个国家都对文化全球化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心,唯恐本民族文化会被文化强国渗透,甚至吞没。文化遂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被各国所重视,并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
纪录片以社会、自然事物等为纪录对象,内容丰富,可以是生活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也可以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其社会影响源于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真实客观记录,对历史现实、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观照。纪录片具有客观真实性,能够跨越意识形态等文化差异,较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而且纪录片的创作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因此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制作出精致的作品。如2008年,纪录片《西藏一年》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片在全球50多个国家热播,让世界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副总干事格勒在评价纪录片《西藏一年》的影响力时说:“一部影片的影响,超过100本书和100次讲演。”[7]所以,通过纪录片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覆盖面,于无形中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对于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纪录片为传播中华文化,拓展中华文化有国际影响,保证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重要途径。
3. 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8]目前,文化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着经济全球化及技术发展的机会,许多国家在文化产业的扩张中获得颇丰。如美国的《国家地理》、《Discovery》、英国的BBC等,他们为拍摄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会投入大笔资金,选择最优秀的制作人,采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等,以使纪录片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循环。美国的纪录片《华氏9·11》投资600万美元,票房高达2.3亿美元,还获得了2004年度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可谓是高回报,是很多很多好莱坞故事大片也望尘莫及的。
“一个新的、重大题材的发现,本身就是纪录片成功的先决因素。”[9]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素材,对拍摄出具有中国魅力的纪录片提供了重要资源。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应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制定出纪录片的国际发展战略。通过纪录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是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三、通过纪录片提升中国软实力的路径分析
1. 对内加强文化自主创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突现,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关注。以纪录片为传播媒介,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精品。而纪录片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有赖于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策略,尤其是要具有开放的国际化视野。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较大,创作者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和分析国外受众的文化心理和消费需求,挖掘中西方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并在其中突出我们自身的价值理念和观念。一般而言,以反映基本人性人情及人类的命运等为题材的纪录片,往往容易被文化中的“他者”所接受。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创作者将纪录片内容平庸化。同时,还要求创作者选择有中国文化特色题材,并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毕竟纪录片是传承和传播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有人曾说中国的纪录片国外人看不懂,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只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还有另外一种主观原因,就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缺失。世界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每种文化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且,每种文化在传播之初,都难以被“他者”理解,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一种文化因此而选择沉默,那么这种文化将永远无法被人理解。虽然文化间的差异能够引起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现象,但也不尽是负面影响,也正因为有文化差异的存在,才有了文化间交流与沟通的需要,才使得每种文化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和吸引力。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者还应抓住这一点,创作出他者即使有先进技术也无法创作出的作品来。此外,创作者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在传播中国文化,但这并不是要求国外受众“倒向”中国文化,而是让国外受众认识和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以减少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
2. 对外制定传播策略,加快海外营销
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经济发达国家以及软实力提升较快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美国就将文化产业视为其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带来的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通过纪录片实现提升国家软实力,其中对外传播策略必不可少。
纪录片市场需要形成“投资—生产—播出—营销—消息反馈等”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就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纪录片制作人才不足、资金不足、技术设备不足等,尤其是市场营销这一环节,而市场营销恰恰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继而影响整体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文化收益等。首先,创作者作为创作方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整个产业链条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容小视。创作人在前期创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在产品推广及深度再开发过程中需要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对受众调查、国际市场销售预期进行分析和认证之后,确定选题。在发行过程中应开拓多元化渠道。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实力雄厚的跨国传媒集团都在实施对外扩张战略,中国可以采取与国外传媒集团合作的办法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合作利用他们优秀的创作人才,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等优势,解决自己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和影响力,为中国纪录片赢得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如英国BBC等,他们不仅具有上述优势,而且还具有宝贵的成功经验,能够制作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纪录片。总之,通过国际合作,中国不仅可以弥补自身不足,顺利地推广本民族产品,传播本民族文化,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并且拥有该片在国内的版权。这可谓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还是应当建立一条独立、完整的纪录片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6页。
[2] [英]马克斯·H·布瓦索著:《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421页。
[3] 聂欣如,《纪录片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00页。
[4] 景秀明,《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7页。
[5]《外国文学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57页。
[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出版社,第200页。
[7]王晓洁:《从输出纺织品到输出价值观:纪录片外交》,载《新周刊》,2009年第20期。
[8]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06-11-10
[9] 任远:《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第12页。
作者简介:
宋雨梦(原名宋华),(1985年—),山东聊城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