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张维佳 蔡永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正好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两者从时间上似乎存在一致性,这种非偶然性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于收入差距的成因问题,学术上一直有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成因是复杂的。陈宗胜(2002)、罗楚亮(2009)、耿强(2009)分别从二元经济结构、收入以及财政支出分析城乡差距的原因。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去解释这个问题。
最早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是萨缪尔森和斯帕珀的S-S定理,然而S-S定理在发达国家能够得到验证,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中却存在一定悖论。Goldberg and Pavcnik(2004)在研究中发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在短期和中期之内会降低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的收入。我国学者戴枫(2005)采用实证分析,对基尼系数测度的收入不平等和与外贸依存度表示的对外开放进行了因果关系及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然而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如魏和吴(2001)、何超(2008)、李金昌(2009)等人的文献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不仅没有扩大收入差距,反而缩小收入差距。
从前人研究可见,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结果仍有争议。本文通过重新设定模型,根据理论分析将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重新分类与整理,加入各种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结合实体经济的运行特征,我们把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对外依存度等。第二方面是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第三方面是与公共基础设施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等。第四个方面是制度有关的因素,如所有制结构和市场化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在考察国际贸易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其他几个方面因素对于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将其他方面的因素同时纳入到实证分析中。另外,在分析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时,模型也将区分为总贸易额、出口额以及进口额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模型中将引入一些重要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如下:⑴城乡收入比CR作为被解释变量。⑵我国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TRA、货物出口总额EX以及货物进口总额MX分别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本文采用的贸易数据均以人民币为单位。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NV。该变量作为经济增长方面的控制变量引入模型。⑷人均财政支付额DP。由于财政支付转移及社会保障的数据不可获取及失真,所以此处以历年的人均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及社会保障支出的代替变量引入模型。⑸城市用水普及率CWR。该指标一方面能够体现城市化发展程度一方面又能够反映基础设施的普及度,它作为基础设施对居民收入差距考察的一个控制变量。
基于上述变量的选取,我们构建如下回归方程:
方程(1)~(3)分别表示总贸易、出口和进口对于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其中t(t=1981,1982,…,2010)表示不同的年份,为随机误差项。本章节选取的变量的回归数据使用198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为《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及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为防止“伪回归”的现象,在进行模型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取ADF检验法。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原数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之后,所有的数列均为平稳数列,即各序列全为一阶单整,为I(1)过程。因此对这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不会出现伪回归的问题。
各变量经过检验全为一阶单整,说明变量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对模型(1)进行协整分析。
首先我们利用OLS回归方法对模型(1)进行估计,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lnINV的p值大于0.1,这表明在10%的显著性下,lnINV无法通过检验,即固定资产投资变量对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经检验,投资与贸易总额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不影响结果,我们把lnINV剔除。
接下来在剔除变量LnINV后,则协整方程变为:
我们再次对模型进行估算,运用软件最终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
表1 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
由于篇幅问题,此处不列出检验结果表格,只说明结果。
从表1的结果来看,方程的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各个自变量的t值通过检验,表明各自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从作用的方向来看,国际贸易总额、基础设施(以城市用水普及率为替代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而人均财政支出则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反向作用。
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如下两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分别对三个式子的回归结果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个ADF值均低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即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最终得出协整分别方程为:
我们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本文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所以这里主要是判断国际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口总额三个变量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根据AIC原则把各个变量的滞后阶数确定为2阶,下表显示出了它们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
从表3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LNTRA、LNEX、LNMX都是LNCR的格兰杰原因,但是LNCR却不是LNTRA及LNMX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我国贸易总额和进口总额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仅仅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LNCR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LNEX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我国出口贸易与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上述(4)~(6)式的三个模型具体回归结果反映的是总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及其他变量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收入比)的影响。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国际贸易变量对于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不管是总贸易、出口贸易还是进口贸易,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三者的回归系数都是正数,即国际贸易的发展会扩大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从数据上来看,总贸易、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量增加1%,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扩大约0.18%、0.16%及0.19%。国际贸易会对居民的就业及工资产生影响,扩大出口会使得城镇居民的就业及收入增加,而未涉及到贸易的农村地区则无法收益,我国的对外贸易区域分布不均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贸易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影响。进口贸易会通过价格机制对居民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输入性通货膨胀导致价格波动从而使得财富的再分配,也是进口贸易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例子。
第二,人均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负方向影响。人均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控的一个变量,表明政府在收入再分配收起着一定的作用。政府通过把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一般性投资、政府消费、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公共服务上,从而促使居民的收入差距缩小。
第三,城市发展及基础设施(城市用水普及率为指标)对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在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地区间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日益不平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贫困农村地区的资本规模无法扩张,同时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集聚在发达的城市地区,从而扩大居民的城乡收入差距。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正相关关系,且Granger检验也表明总贸易与进口贸易为我国居民收入扩大的原因。概括来说,国际贸易主要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价格以及就业和工资这些方面来影响居民的收入差距。另外出口贸易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互为因果关系,收入差距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是收入差距扩大化使得低下收入的劳动力流动并集聚到收入较高的出口贸易部门,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转变观念协调贸易发展。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有扩大作用,我们不能够一味看到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而忽视对公平的影响,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贸易的政策和制度调节区域及城乡之间的协调,从而利于外贸缩小收入差距。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府在财政转移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再分配的手段,提高转移支付效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第三,加强教育的投入,对低收入居民进行再教育培训。教育的投入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素质,从而扩宽他们的收入渠道,增加收入,促使收入差距的缩小。
[1]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
[2]何璋,覃东海.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以中国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4).
[3]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