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中 何惠明 曾金梅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罗定 527200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随着现代医疗大量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开展,放疗、化疗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成为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降低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是各医院的首要任务。本调查对本院2011年22 288例住院患者全年出院病历进行了医院感染的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本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流行特征,为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制订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为本院2011年1~12月出院患者的病历。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系统分析22 288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科室、感染部位分布、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的构成。
参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2011年1~12 月份住院患者22 288例,发生医院感染767例,感染率为3.44%;发生医院感染941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22%。其中综合ICU的感染率最高,为34.02%;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ICU、神经外科、普儿科、肿瘤科、外科。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情况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占38.79%;其次为泌尿系统,占17.43%。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见表3。
由表3可知,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中,内科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上呼吸道的感染;外科和ICU也主要为下呼吸道的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的感染;妇产科则主要多见于手术部位的感染;普儿科和肿瘤科都主要见于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新生儿则多为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
表3 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
941例次感染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65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 634 株,占 65.70%;革兰阳性(G+)菌 177 株,占18.34%;真菌 127株,占 13.16%;病毒 17株,占 1.76%;其他10株,占1.04%。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构成比
3.1.1 医院感染率 由表1监测资料分析表明:2011年1~12月22 28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67例,感染率为3.44%;发生医院感染941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22%,低于国家卫生部三甲医院感染率10%的标准[2],符合三级医院合格标准,与国内医院感染率报道一致[3]。发病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ICU,原因主要与科室收治患者的病种特点有关。该医院的ICU是综合性的,入住的患者通常具有多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以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出血术后、心血管病、肿瘤术后为主,这些患者大多数为病情危重而且需要长时间的一种或多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机体抵抗力差,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等,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妇产科和五官科(口腔科、眼科和耳鼻喉)感染率较低是因为该医院妇产科和五官科入住的患者大部分是轻、中度的外伤患者,重度外伤患者住入综合ICU,故妇产科和五官科的医院感染率较低。
3.1.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据2003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现患率调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占第一位,第二位是泌尿道感染,第三位是手术部位感染,第四位是胃肠道感染,第五位是皮肤软组织感染。综合ICU的感染发病率较高,为34.02%,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外科中,胸外科和脑外科的感染率较高,为7.08%和4.07%;内科中,神经内科及肾内和血液内科较高,均为4.02%;普儿科主要是腹部和消化系统的感染,而新生儿则多为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
本次调查下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38.79%;其次为泌尿道感染(17.43%)、上呼吸道感染(12.65%)。整个呼吸道发生的感染占51.44%,这与国内外报道相符[4]。
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第一位,分析其原因可能医院是病原体聚集的场所,且该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进修生、实习生较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造成医院空气污染,引起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其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昏迷、呕吐、误吸,引致正常生理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机体抵抗力下降;还有个别患者因害怕切口疼痛而不愿咳痰,使得痰液淤积肺部导致感染;另外,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大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易造成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泌尿系统的感染占第二位,其原因可能为尿道插管留置尿管,患者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差,尿液积聚破坏了尿路的“自净”功能,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其中最主要都是因为泌尿道插管,插管时间越长,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就越大。
3.1.3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构成 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医院感染中病原菌感染构成比情况革兰阴性菌占第一位(65.7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8.34%)以及真菌(13.16%),结果与国内报道基本符合[5]。统计资料显示: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等,当人体内外各种因素将人体的微生态平衡打破、人体抵抗病原体功能降低时,即可发生医院感染。
3.2.1 医院感染与易感因素 手术、恶性肿瘤、糖尿病、营养不良等为易感人群;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为环境媒介最大因素。本次调查中,手术在引起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的构成比中居于第一位。手术时间越长,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性就越高;局部组织受损加重,局部及全身抵抗力下降,切口中被污染病原微生物数量就会增加,对患者的创伤打击就会越严重,患者暴露于外界被感染的危险就越大。所以,手术是众多危险因素中最突出的一个,提示应加强手术患者的综合管理。
侵入性操作又以泌尿道插管最高,其次为呼吸机的使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这些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还可能将病原菌带到患者体内,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在本次调查的医院感染病例中有90%以上的患者是接受过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的,更有部分患者同时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
3.2.2 老年患者 本次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的多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组织器官老化,免疫功能低下,常患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6]。研究表明人类在老化过程中,由于各脏器生理功能衰退,机体代谢功能减慢及适应机制改变,而逐渐失去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难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易被病原体入侵。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原发病,缩短住院日数,提高患者主动和被动免疫能力,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3.2.3 抗菌药物的使用 本次调查的22 28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67例,使用抗菌药物541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70.53%;其中279例是治疗性用药,154例是预防性用药,治疗+预防性用药为108例。患者因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发生医院感染高达1/4,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及滥用导致患者菌群失调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虽然这是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部分患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但足以引起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重视,提示管理人员医院可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原发病的康复、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而且医疗费用增加,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是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7-8]。通过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医院感染变化的趋势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点,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3.3.1 加强易感因素管理 人体生理防御功能,免疫功能低下是随着患病时间及年龄的增长而降低[9],是最易造成感染的因素之一。高龄、住院时间长、有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都是医院感染发生的易感宿主。此类患者一般表现为 “三多两长”。“三多”,即:年老体弱多、患有慢性消耗性或恶性疾病多、接受侵入性操作多;“两长”:长期卧床、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因此,临床医师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外,还要在医疗活动中应用循证医学,将最适宜的诊闻方法,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最准确的预后估计用于患者的服务中。另外应给予必要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如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等。
3.3.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吸痰时戴无菌手套,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元终末消毒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要定期检查侵入性物品的质量,及时监测病原菌。
3.3.3 改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而手卫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减少耐药菌传播及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10]。因此,在进行操作前后都应做好手的卫生,应正确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对有传染性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给予隔离,并做好标记。
3.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越长,种类越多,就越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因而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管理,严格掌握预防用药的指征,对于细菌室提供的细菌分布和耐药信息以及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但要定期向全院公布,还要通过各种培训使临床医生认识到病原菌耐药性的危害,充分利用细菌学的信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3.5 加强重点科室感染动态监测 医院感染已成为我国乃至当今世界的一大普遍关注的问题,既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1]。通过对本院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发现本院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ICU是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下呼吸道感染是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针对这些结果,应加强ICU病房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总之,实现医院感染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及反馈,对快速、全面、系统、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至关重要。开展前瞻性监测,对重点科室开展实时监控,通过对环境、消毒灭菌效果、患者的耐药菌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由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聂素滨,张卫东,杨捷,等.医院管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50.
[2]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819.
[3]孙伯英,李守勇.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390-392.
[4]沈连香,姜岩宏.5258例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16-17.
[5]茅依萍,任玲,周宏,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607-608.
[6]周乐翔,杨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17.
[7]吕大力,张诚,邵文东.3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272-273.
[8]杨志辉,牟静,阮菊琴,等.2000~2004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55-757.
[9]史文昕,史文晶,李静峰,等.2409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53-754.
[10]程莉莉,张秀月,王大南,等.国内外手卫生行为及依从性差异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748-3749.
[11]王良俊,周霞,杨金霞,徐小平.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49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