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穆秀芝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河北沧州 061000
乙肝是我国高发病种,由于患者治疗不及时等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乙肝患者发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属肝病晚期,此阶段并发症多,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乙肝病毒(HBV)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型肝炎发病的两个基本要素,而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1]。拉米夫定是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2]。然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易发生病毒株的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而阿德福韦酯能抑制HBV的DNA的复制,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耐药率较低[3]。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联合用药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将本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院于2009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乙肝失代偿期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还要符合以下条件:(1)慢性乙肝有一项以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或肝功能衰竭等失代偿期表现;(2)104copy/mL≤HBV-DNA≤108copy/mL;(3)治疗前 6 个月内未接受过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治疗;(4)排除合并HAV、HCV、HEV、HGV病毒重叠感染;(5)排除合并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62例患者中,男 40例,女 22例,年龄 38~60岁,平均42.5岁,病程3~12年,平均5.1年。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及病毒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者在保肝、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为48周。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肝功能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HBV-DNA水平无差异,治疗48周后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有28例患者HBV-DNA<1 000 copy/mL,转阴率为87.5%;对照组有17例患者HBV-DNA<1 000 copy/mL,转阴率为5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之间HBV-DNA水平检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之间HBV-DNA水平检测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时间 HBV-DNA水平(log copy/mL) 转阴率[n(%)]治疗组28(87.5)*对照组32 32 30 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85±0.42 2.15±0.29 5.83±0.41 3.10±0.3117(56.7)
结果显示,两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肝硬化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坏死、再生,诱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成为肝硬化[5]。慢性乙型肝炎持续HBV感染是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子,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体内HBV复制活跃,因此抑制或清除病毒是病情得到改善的关键[6]。
血清HBV-DNA水平是乙型肝炎疾病进展和发生肝癌危险的有效独立预测指标,抗病毒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拉米夫定是一种HBV-DNA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既可抑制逆转录酶也可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也可掺入HBV-DNA而导致其合成终止,本研究结果提示二者联合应用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确切。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肝功能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肝功能变化(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ALB(g/L) TBIL(μmol/L)治疗组对照组32 32 30 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79.5±40.8 59.3±21.3*180.2±41.9 81.6±22.7 182.1±20.5 60.2±18.6*181.7±19.0 83.1±20.3 31.7±12.1 40.1±11.9*31.1±12.4 35.9±12.0 95.5±20.3 25.1±7.9*96.0±21.5 39.2±8.1
[1]方鑫,梁争论.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4):449-452.
[2]谢青,桂红莲.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37-838.
[3]王斌,曹燕平,张红旭,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46 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68-72.
[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5]许菊香,徐胜.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57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12):166-167.
[6]薛扬.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