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茹
以分类指导促进河北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李胜茹
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实施‘腾飞计划’,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实施分类指导,激发内在活力,力争经过五年的奋斗,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我省县域个数多、幅员广,各地情况参差不齐,只有通过对各地县域经济准确定位,实施分类指导、分类要求,才能使我省各地县域经济真正激发出内在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级的行政区划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农民为主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调控的要求,根据县域条件和优势,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部门结构、多层隶属关系和多级生产力水平构成的地域的综合经济体系。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上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与要求,对下要依据县域的条件与优势,二者结合才能形成县域经济的特色发展,因而不同区域的县域经济由于所处的区位、所属的自然人文条件不同而使县域经济在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上呈现多样性,造成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所谓分类指导是指根据各个县域不同的区位、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思路,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实行有差别的扶持政策和有差别的干部考核政策。
我省县域经济从总体上分为三大层面。第一层面即30个强县(市、区),第二层面是指发展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80个县(市、区),第三层面即30个弱县。从经济实力看30个县最强。2009年,30个强县(市、区)的GDP占全省县域GDP的49%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7.0%左右,中间县次之,30个弱县较弱。从增长速度看,第一层面最快,第二层面次之,第三层面则较为缓慢。2010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最高县(迁安市)是最低县(威县)的16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最高县(三河市)是最低县(安次区)的26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县(辛集市)是最低县(唐县)的8倍;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高县(三河市)是最低县(大名县)的4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县(迁安市)是最低县(涞源县)的5.5倍。从目前的现实来看,第一层面30个强县(市、区)与其他两个层面差距在拉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同层面的县域经济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特别是处于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县域经济,其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发挥特色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抓好强县富民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打造引领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区;另一方面,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发展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发展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富民与强县的良性互动。只要省委、省政府实施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措施,加大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二、三层面的县域经济就会出现新的发展,就会缩小与第一层面的发展水平差距,从而以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河北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对30个强县(市、区),除继续通过增加扩权县(市)数量,扩展优惠政策内容等方法,促进发达县域继续强化优势保持率先发展外,最迫切的是需要转变强县的发展方式。对30个强县(市、区)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县域,如迁安市、武安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迁西县、涉县、霸州市、沙河市等,应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强调节能减排;加大基础产业和科教文卫投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对30个强县(市、区)中坚持依托中心城市,主动对接融入,发展经济园区配套,走大城市辐射带动发展路子的,如开平区、丰润区、丰南区、正定县、邯郸县等,应强调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等方面,与大城市进行全方位对接,考核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应是权重大的内容。对30个强县(市、区)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实施市场化战略,以发达的商贸物流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如辛集市、香河县、鹿泉市、滦南县等,应在发展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大市场改造提升力度等方面重点考核。对30个强县(市、区)中通过承接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发达地区的产业,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的,如唐海县、涉县、黄骅市、文安县、磁县等,应把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县域内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二是对处在中间水平的县域应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以鲜明特色形成发展优势促进大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特色突出、高效优良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坚持“工业兴县”的发展思路,要立足自身的区位、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整合,着力解决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优势不优等问题。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特色产业、知名产品、龙头企业,实现以品牌强产业、以特色促发展。省委、省政府可根据第二层面县域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资金、用电、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增强中间县域的经济发展活力。
三是对30个弱县域加大扶贫开发和对口帮扶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交通、电力、农田水利及城镇设施建设,增强落后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特别是对环首都9个扶贫攻坚示范区和黑龙港流域连片开发区域,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林业,注重对名、特、优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尽快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和发展动力,以便为赶超发达地区提供支持。
科学定位是基础。科学定位是分类指导的基础,我省把现有县域经济划分为三大层面,工作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但真正使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还需要在现有划分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化,把同一大类中的县域再根据发展情况和发展要求的不同划成几小类,从而做到对不同县域的工作要求明确,考核重点突出,确实起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分类指导,激发县域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实现县域经济腾飞”,也给各县(市、区)提供了重新定位的机会。
差别政策是举措。打造河北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必须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30弱县域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当前,缺钱、缺地、缺人才等“硬伤”的存在,是欠发达县域突破发展必须要迈过的“门槛”,但这些“门槛”的迈过需要政策给力。在今年省两会上,邢台代表就黑龙港流域县域经济的突破提出需要政策的差别支持:包括实行省重点项目评审差别化政策,在评审重点项目时对经济相对落后的黑龙港地区适当降低标准;扶持企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黑龙港地区高等技术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出台和土地脱钩的可行性优惠政策,促进这一区域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加大补贴、补助力度,支持邢台黑龙港流域的基础建设和农业发展。
分类考核是关键。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是引导规范干部行为的指挥棒,客观公正评价各县域的发展实绩是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的根本要求。因此,要在对各县域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域经济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促使各县域有重点有目标地制定发展重点。这样做与以往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相比,区域分类指导战略措施,突出发展重点,从而形成河北区域发展新的格局。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