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文
创设情境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李雅文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及教师教学能力的限制,阅读课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该文提出根据实际、创设情境以达到优化阅读课教学的方法。
创设情境 初中英语 阅读课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由于初一处于英语入门阶段,初二处于分化阶段,老师们侧重加强英语兴趣及对话课教学,导致阅读教学受到忽略。由于对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研究不够,阅读教学操作难度较大,传统的做法都是这样完成的:学完单词,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校对答案,讲解语言点。更有甚者,有些老师把阅读课上成语法课或听力课。阅读教学在公开课中较少见,老师们有意识地避开这个难题。可见阅读课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尴尬处境。笔者根据这几年在教学中的尝试及听课的体会,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事件、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以此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创设情境优化阅读教学应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情境创设应与本节课主要内容有所相关,否则所设置的情景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学习者对主题的理解。如歌曲 “Are you sleeping?”用在与日常活动有关的Jane’s Day不大妥当,因为前者是现在进行时,而后者是一般现在时。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这首歌适用于和比较级或者友情有关的阅读文章。
情境创设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所占比例要适当、适量、适度,否则会喧宾夺主,失去英语学习的主弦律的意义。如在一节与服装有关的公开课中,执教老师先用大量图片或video展示时装表演,这大约占了15分钟。而后又用了15分钟时间进行时装表演。最后再学习课文。这样处理没有体现英语学习,因而情境创设应做到适量、适度才行。
阅读前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兴趣和期待,自然地进入阅读主题。
阅读前的情境创设,其实就是导入,可以是多媒体的一首歌、一部短片、几张图片,也可以是老师的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件实物。然后是接下来的 skimming→scanning→listening→reading tasks→consolidation→discussion→homework。任何步骤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实际课时作调整。
3.1.1创设视听情景,形成阅读期待
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个老师用《友谊地久天长》这首大家很熟悉的旋律填了词(见下图)。那节课的内容和服装类有关,学生的兴趣都被提起来了,对那节课充满了期待。视听法由于它的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3.1.2 创设图片情境,形成阅读兴趣
运用图片加上问题,是创设阅读氛围较简便有趣的氛围。图片法主要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介绍人物和一些关键词,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介绍中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查找结果,由此,学生在任务和兴趣的双重驱使下进行阅读,必然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Topic1“Spaceship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computers” 时,围绕“computers”这个问题,首先出示宇宙飞船、宇航员、电脑等图片,并且问学生:“What can computers help astronauts do?”,学生就这个问题开始引入本课阅读主题。接着再抛出另一个问题“What else can computers do for us? ”,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时,再让他们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其阅读能力。
3.1.3创设谈话情境,形成阅读氛围
与学生谈话,可以创设阅读氛围。谈话法主要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等,在阅读前,要先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现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讨论与文章有关的话题,同时,教授部分文中的重点词汇,以给学生一个低起点,引导他们由易到难,从而长久保持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2 “All these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时,围绕“地球出现的环境问题”这个主题,首先问学生:我国目前面临的常见灾害性天气有哪些?接着就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就我国部分地区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交通问题,工厂污染,臭氧层破裂,温室效应等几项问题展开探讨,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而加深了对本课文主题的理解。
经过阅读前阶段的铺垫,学生了解了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为顺利阅读打下了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这时侧重于质疑。通过质疑,教师既要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既要化解阅读难点,理清阅读主线,又要烘托阅读重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阅读任务迎刃而解,使阅读过程变得轻松。
3.2.1创设情境,培养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有意识行为,包括泛读、略读和寻读,学习者根据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有意识行为能力。设问、表格、数轴等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
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上Unit3 Topic3 SectionC “Holy Day”这篇课文中,首先,给出情境,以《圣经》中礼拜天的由来作为导入,基督教的《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天地,第二天创造了水和空气,第三天创造了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第五天创造了鱼、鸟等生物,第六天牲畜、昆虫、野兽以及管理这一切的人。第七天休息时,人类为感谢上帝,纷纷向他朝拜。此后人类制定历法时,每七天一个周期,第七天休息,但必须朝拜上帝。这就是“礼拜天”的来历。提出问题:①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②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the weekend? Why? 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其次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寻读(closing reading), 形成下面的图标。在这个步骤,运用图表加上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可在阅读后进行复述课文。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要有启发性,且难易适度。另外,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应由易到难。首先,提出能让学生通过略读就能快速在语篇中找到明显答案的连贯问题,帮助他们综观全文,获取对语篇的完整印象,从而训练快速阅读的技能;然后,提出一些推断性问题,根据问题迅速定位;最后,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3.2.2创设情境,培养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当学习者能无意识地使用某种策略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完成任务才算掌握了某种技能。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猜测词义、理解文章大意、理解细节及进行推论。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能。如在weekend 这一课中,设置AB栏配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节。
在阅读后阶段,教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充分发掘和利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情感态度;来充实文中内容,拓宽文本的情境,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如在weekend这一课中,可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 ②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以此让学生对周末有更深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过上有意义的周末。
再如在学习到人物外表,可以提问:What do you wish to look like after you grow up? I want to ……. 学生有的说I want to have long hair. 女生侧重于big eyes, small mouth;男生侧重于strong, tall等。
创设情境,从阅读前的背景激活,到阅读中策略的训练以及阅读技能的培养,再到阅读后的评价与拓展,使得阅读教学更有意义,而不会掉进语法翻译教学的尴尬境地。创设情境,使得学生能从整体上学习英语语言,包括文化背景、语言结构、语言艺术等。创设情境,使得英语阅读课更有味道、更有趣味,使英语阅读课教学得到优化。
[1] 鲁子问, 康淑敏.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