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传昱
“七月的天,猴子的脸,”这句话用来形容六月蒙古草原风云变幻、阴晴不定的天气是再恰当不过了。6月25日是主着陆场通信系统专项演练的日子,一大早儿,四子王旗便阴云密布,细雨绵绵。
我和张仲明睡眼惺忪地坐在开往主着陆场空中分队驻地红格尔苏木锡拉木伦庙的越野车上,心情也像阴沉的天空和曲折起伏的神舟路一样,暗淡颠簸,不知今天的演练能否如期执行。车行至二十千米风力发电车阵处,北方的天空远远出现一片金黄的晨曦,我的心也一下子晴朗起来,预设演练区域日出云海,演练可以正常进行了!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主场共有七架“米-17”中型直升机执行搜救航天员任务。“米-17” 直升机机身庞大,旋翼直径21米,装有两台1400千瓦的涡轮轴发动机,国外形象地称其为“河马”。因为其发动的巨大轰鸣声和到处透风的机舱结构,我们亲昵地称之为“飞翔的拖拉机”。我即将搭乘的“拖拉机”相对特殊,机上装有中继卫星通信设备,宽带超短波通信设备,光学吊舱通信设备等,主要用于跨区指挥通信,是主场空中搜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常人想象中,乘坐直升机遨游在蓝天绿草间是诗情画意的美事。但是对于身负责任的工作人员来说却不以为然。不必说冬天的寒冷,夏天的闷热,也不必说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上上下下的颠簸震动,单是直升机常规坡度的盘旋飞行,时间稍长就令人头晕目眩,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因此,每次登机之前我都要准备一个塑料袋,以备不时之需。
“739起飞!741起飞!”伴随着隆隆的发动机声,直升机群顺序起飞,风驰电掣开赴待命空域。“宽带超短波建链!中继卫星天线锁定卫星!”“北京,我是雄鹰,请问你听我声音怎么样?”我头戴耳机,凝神倾听通信指挥员的通信口令,双眼紧盯通信控制器显示屏上的参数状态,开始了忙碌的演练工作。
“指挥机目视返回舱,光学吊舱锁定目标!”在机载定向仪的指引下,空中搜救分队迅速发现返回舱。指挥直升机勘察地形后,率领其他直升机在返回舱附近依次降落。通信直升机继续在空中围绕返回舱盘旋,以空中接力的方式向北京中心传送航摄图像和现场指挥信息。
随着地面通信装备的展开,通信系统演练的高潮也随之而来。地面固定摄像机架设完毕,宽带超短波台与北京沟通,413电台延伸调度试音成功,便携式Ku卫通站开通……一项项演练科目顺利完成,一个个汇报令人欢欣鼓舞!看着蓝天白云烘托下银光闪闪的返回舱,我的心情就像草原上的微风般清爽,就像雨后的蓝天般高远……
走下旋梯回到大庙营区,迎面碰上吕斌涛和贾鹏。“情况如何?”老吕亲切地问道,“很好!”我自豪地回答。“老武,你说话怎么这么大声啊?”贾参谋关切地说。“直升机坐久了,在强噪声环境中就会不自觉地大声说话,老武还没缓过劲来呢!”老吕帮我解释道。“贾参,你不知道‘通信基本靠吼’吗?”我话一出口,三人便不由自主哈哈大笑起来!
“米-17”直升机准备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