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昆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对于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目标,切实将顺义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以临空经济区建设为中心,加快打造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强化临空经济区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功能”。临空经济区作为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经济指标、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已经成为首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市委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对其发展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可以预见,未来的临空经济区作用、地位、贡献将更加突显,必将成为顺义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要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不断挖掘和提升顺义区临空优势,坚持“服务机场、强化功能,利用机场、发展顺义”。抓住首都国际机场向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迈进的历史契机,着力为机场日常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航空枢纽空港的延伸辐射力;充分发挥天竺综保区口岸、保税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管理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增强天竺综保区与区内其他经济功能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政策互补、功能叠加、优势聚集的发展联合体;积极推进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建设,在现有六大航空公司、机场客货运的基础上,将加快建设航空技术中心、航空培训中心,研究引进航空行政中心、指挥中心。
以打造汽车、航空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为抓手,做强做大现代制造业基地
报告提出“加快重点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大产业、人口的承接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示范区”。顺义作为新城之一,承担着“引领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体育休闲、国际交往”等重要城市功能,全力抓好顺义新城建设是市委交付的重大任务。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综合形象,不断完善新城整体功能,加快将其建设成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点新城。
积极培育“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大力发展独具特色、产业融合的实体经济,加快落实顺义区产业功能定位。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突出发展以汽车制造、航空研发制造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推动汽车、航空两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链条完善。在汽车方面,确保北京现代三工厂、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项目全面竣工投产,预计年内可新增产能15万辆,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加快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区域汽车产业链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基地。在航空方面,加快推进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航天科工北京航天产业园建设,打造涵盖上、中、下游的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逐步构建起以航空制造业为核心,航空物流、航空研发、航空服务多点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航空产业基地,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为重点,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家园
报告提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体系”以及“着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这对我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将围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根本目的,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幸福顺义、和谐顺义、平安顺义。大力实施充分就业、“三名”教育、健康顺义、城乡社保一体化、安居保障“五大民生”工程,实现“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困有所助、住有宜居、学有优教”,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完善社会治理结构,让群众共建共享。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治理的要求,加快构建“抓党建、强管理、大社会、活基层、广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坚持“资源向基层倾斜、好事让基层干、荣誉让基层得、威信在基层立”,加快完善修订“社规民约”和“村规民约”,不断强化基层自治,使老百姓真正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推动社会管理精细化,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平台、信息共享、部门联动”,严格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清理低小散劣产业,打击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违法生产等精细化制度和措施,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保障,加快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报告提出要在思想建设、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将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完善和固化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巩固党在全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建设新成效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坚持以长效机制促进创先争优常态化,始终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和党员的争优热情。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管理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统筹抓好农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国企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完整、具体的干部考评体系,将干部的素质结构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同时注重公开畅通干部业绩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党委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做到“看票不唯票”,避免“一言堂”和简单“以票取人”的现象。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管“虚”与管实相结合、管大与管小相结合、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管显与管隐相结合,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机制,实现各级领导干部“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创新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在坚持和拓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凝聚群众、“一助一”帮扶活动、干部联系基层等途径的基础上,探索、推广“1+1+15”等联系群众的新型工作模式。
(作者: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