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东南亚替代不了中国

2012-05-14 04:32蔡昉
凤凰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转折点刘易斯

蔡昉

中国中西部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规模,远比东南亚要大。

国际上不乏有报道说,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已经在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时间东南亚制造业即将代替中国制造业地位的猜测也水涨船高。但是我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轻易替代我们。

左图 河南郑州,上千名应聘者在富士康等待面试。

不妨做个实验,看一看中国在成为制造业中心的情况下,到底它的份额有多大。可以拿一些中国的后继国家来比较,在新钻11国(Next-11,这些国家都是人口结构较好/有人口红利优势的)上稍加调整,即把发达国家韩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年份与中国相同,都是2013年)剔除,加进印度和中国,一共12个国家。

在所有这些国家中,我们看到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国一定是占据巨大的份额,但是劳动年龄人口只反映劳动力数量,反映不了质量。我们再拿劳动年龄人口乘以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这样得到一个人力资本总量,在这个总量中,有正好一半是中国。不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是举足轻重的,劳动者的素质加进去是最好的。

在这些国家中从人口数量上讲,印度似乎有威胁,但是并不尽然。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国家,人口总量即将超过我们;但是,印度普通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只比中国的一半高—点,只有4年多。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短期内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轻易替代我们的制造业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规模,远比东南亚要大。从我们能够掌握的数据来看,2004年,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份额达到了最高,但是之后就开始下降,那么谁扩大了这一部分的份额呢?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省份,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这说明产业已经转移到中西部去了。

释放劳动力流动性

在未来,中西部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总体上看,近年来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等有利条件在改善,运输成本不断降低,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打下基础。

作为发展型政府,应该注意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其稀缺性生产要素不再是外资,而是劳动力,因此应该施行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各项政策。

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农业劳动力中,有70%是40岁以上,曾经在沿海地区工作但因没有户籍终究返乡的劳动者,他们退出劳动力市场,相对于有户籍的城市居民要早。如果中西部省份把这一部分人调动起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和家庭增加收入,满足他们就近照顾家庭,而且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这期间刻不容缓的就是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广东、重庆、四川等省、市着眼于地区内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在自己本地区内获益的机会增多;而有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也把城市户籍门槛压低,甚至有的比较低的标准是只要有2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以及缴纳社会保险金即可。但是,对于全国整体而言,这部分的改革步伐还需加快,否则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同时又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获得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就会出现危险的真空状态,容易落人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通过制度改革釋放劳动力的流动非常重要,这也是刘易斯转折点的政策含义所在。

谨防日本式僵尸企业

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对产业升级和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经济学人》在今年3月份《廉价中国的结束》中推测,未来中国经济要么创新,要么减速。

改革转型的步伐催促我们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这要求政府提供利于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遵循熊彼特式的创造性毁灭规律。

右图 一名妇女看着家附近新建富士康厂房上的标语:就业富士康,生活奔小康。

产业升级的实质性内容是经过竞争,有能力的企业在一轮轮淘汰中完成产业升级。具体的做法就是政府对企业不要进行保护。不要为了保GDP,保就业,保税收或者感情上割舍不了,就用各种优惠政策去干预去补贴。

借鉴日本的教训,1990年后日本造就了一批僵尸企业,对其整体的经济健康形成了巨大威胁,对于已经脱离了二元经济结构日本社会,此时人口红利已经终结,彼时其GDP已从9.2奇迹下降到了3.8,没有人力资本就无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就难以创造GDP,后来GDP的增长速率只是0.85%。虽然当时日本政府是好意,但是结果却是可悲的,值得我们警戒。

另外,日本还给予中国国际分工模式上的经验反思。从经济理论上来分析,高工资、高熟练程度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劳动者具备了高素质,在产业链上企业才能付得起高工资,日本当年能实现高工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国际分工模式,因为在199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了高等收入阶段,与中国现在的情况不同,而现阶段的中国是中等收入阶段。因此,中国政府在国际分工模式上的借鉴应当小心。

对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劳动力工资低廉并非漠视劳工,而是把主要目标放在创造就业岗位上,如果早就给高工资就会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自2004年后,农民工工资一直上涨,去年增长率为20%。为了进一步让所有劳动者享受改革成果,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迫在眉睫,比如各种劳动立法/最低工资制度/工会的作用/工资的集体谈判制度等,过去对于这一点的争论双方都有道理,但现在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这些制度逐渐建立能够有利于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可以维护、增强社会安定和稳定。

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揭示着中国到了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时期。

(王琰采访整理,经作者审核)

编辑 罗科 美编 虎妹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转折点刘易斯
余有画说
余有画说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解除制裁,伊朗经济迎“转折点”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