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养老体系的结构性改革
从技术上说,推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与好处也许是显而易见的,但政府不会据此贸然做出决策。与此同时,借此次改革,对社会福利体系进行一些结构性改革,并从技术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为社会公平创造良好的环境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的有关“退休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解答中称,延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人民网进行的相关调查,截至6月11日前,有45万网友参与投票,其中93.3%的人投票反对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反对的声音除了基于自身的考虑,担心“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还担心此举增加就业压力。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5岁,因此,假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平均下来就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而此前,已经交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因此也让许多人大呼不公平。而且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总体仍是供大于求的情形之下,有人担心,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
尽管如此,人社部的决心未变,该部表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将陆续召开专家座谈会并听取各界对“推迟退休年龄”和“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中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但是,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建国初期,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不到40岁,2011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25年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5岁。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合理的。
实际上,一些大城市已经延迟了退休年龄。首先是上海,从2010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今年年初,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也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拟推迟养老保险金领取年龄。
为什么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上海市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让各类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实际理由却是,户籍人口迅速老龄化。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城市,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居首位,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赡养比从1993年的2.82:1降至2009年的1.41:1,由此导致社保基金严重入不敷出。而老龄化趋势仍在加剧。柔性延迟退休年龄,既可增加社保基金缴纳数量,又可减少养老金领取数量。
然而,也正是这一意图,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对。过去几十年来,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剧烈变动。以城市为例,上世纪80年代,政府承担干部、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老病死。90年代开始,伴随着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大量职工下岗,国家原来承诺的社会福利基本丧失。此后,政府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险体系的探索,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确定。
在完善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当养老金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公两个难题一同来临时,由于后者与收入差距形成的负面公众情绪叠加,使得反对的声音如此强烈。分配不公主要在于不同人被区别对待,首先是城乡不平等: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上只覆盖城市人口,而不覆盖乡村人口;其次,在城镇,公务员的福利收入,明显地高于企业。
按中国目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轨制”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达到3倍之多。
面对舆论的反应,政府相关部门当会明智回应。从技术上说,推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与好处也许是显而易见的,但政府不会据此贸然做出决策。如人保部在答复人民网网友时所说,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最为重要的是,它涉及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进行这一决策,定会十分慎重、理性。此次人保部在研究有关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之前,认真回应民意,向公众说明改革之必要性,也充分让网民发表意见,此举值得肯定,希望能将公众的合理意见,融入最后的方案中。
与此同时,也借此次改革,对社会福利体系进行一些结构性改革,并从技术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为社会公平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