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谜。中国的人民一向过着猜谜的日子。
周秦远了,这里且不去深究吧,汉的谐讔,魏晋的离合,唐朝的廋词,大抵就是谜语的前身。到了两宋,为要粉饰太平,“纵市民之行乐”,这风气就大大地盛行起来,最热闹的是元宵。《东京梦华录》云: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其余卖卜,沙书,地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这大概就是后来的灯谜的由来。
但其时是还有许多花样的,论名目:诗谜,字谜,戾谜,社谜;论谜法:正猜,下套,走智,横下,问因,调爽。体制之繁,实在为后世所不及。等到金人南下,却特继起,这盛举,终于随着赵家天下,一股脑儿亡掉了。
此后最为流行的是《推背图》。
谜是以点缀承平开始的,苏东坡黄山谷他们就出过一部《文戏集》。到了异族入主,人心摇荡的时候,大家又来翻查《推背图》,诿一切于定命,要从六十个连图带字的谜语里,猜出这四千年古国的前途来。
猜,猜,猜,大家就猜着过日子。
我们是久矣没有承平可以点缀了,然而猜谜的本领却在日见其扩大,主要的自然是生活的磨炼:谜语的加多。明明说几时开始发给户口米,却忽然愆了期,是主管的“老爷”生了病?或是为他的尊翁做寿,做得忙不过身来吧?这自然是一个谜,大家就胡乱的猜一通。明明说是某物有了限价,严厉执行了,却忽然又自动取消,是什么“经济政策”?或是算了半天,终于算错了成本吧?这自然也是一个谜,大家又胡乱地猜一通。路警是维持交通的,却往往成了交通的阻碍。官吏是自称公仆的,办起事情来却是俨乎其然的主子。这究竟怎么个揽法呢?自然也还是一个谜。
大家就侧着脑袋,猜,猜,猜的一直猜下去。
结果有猜中的,也有猜不中的,妙就妙在这一点。如果统统猜不中,谁高兴再来猜;如果个个猜中了,你叫那些大人物怎样去制造他们的谜语呀!
谜语在这个社会是无上的统治。
然则又何必说漂亮的“海话”呢,我们还有这许多疑问号。
十二月十日
【选自唐弢著《识小录》1947年上海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