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高产的关键技术

2012-05-14 00:37:34孙成渤汪志清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卤虫梭子蟹轮虫

赵 营,孙成渤,汪志清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天津渤海资源增殖站,天津 300221)

1 亲蟹的选择与培育

1.1 亲蟹选择

选择无外伤、附肢健全及活力强的亲蟹个体,并且腹部坚实、肥壮(腹甲两个尖端应充满卵黄),个体质量200 g以上。运输时将亲蟹鳌足绑缚,防止相互攻击致伤。短距离运输可干运,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长时间干露。长距离运输采取水运的方法,用体积为0.1~0.2 m3的塑料箱装蟹,每箱放亲蟹50~100只,加水1/3~1/2,用小气泵充氧,运输途中避免水温及盐度的剧烈变化。

1.2 亲蟹培育

1.2.1 培育池

选用底面积20 m2左右的水泥池为培育池,亲蟹入池前要将池刷净消毒,用100 mg/L漂白粉浸泡24 h后刷洗一遍,再用20 mg/L高锰酸钾浸泡10 min,然后再刷洗一遍。亲蟹直接放入水泥池中培育,水泥池底面积70%铺沙,厚度为3~5cm,同时,没铺沙的部分(设有排水孔的一端)留做投饵场。逐步调整盐度至28~30,盐度日幅1~2。水温升幅每天不超过1℃,亲蟹培育密度(3~5)只/m2。培育池上方挂黑布遮光,晚上非操作必须,一般不开灯照明,确保环境安静。

1.2.2 日常管理

连续充气,保证溶氧不低于5 mg/L。每天晚上6:00~7:00投喂活沙蚕一次,投喂量为亲蟹体重的5%~15%(以每次投喂后饵料略有剩余为度)。每天换水一次,清除残饵及死亡亲蟹、污物等,每7-10 d亲蟹换池一次,并彻底翻沙清洗消毒,防止沙层变黑发臭。每日清底时,发现抱卵蟹及时挑出单池培育,做好抱卵时间记录,并据此预测抱卵蟹的孵化日期,卵的外观色泽变化是浅黄—橙黄—灰—黑,当亲蟹抱的卵颜色呈黑色,胚胎发育到心跳150次/min以上,原蚤状幼体清晰,卵黄很少时,装入蟹笼准备布幼。

2 布幼

2.1 育苗池

在布幼前7 d,选用有效氯含量为28%左右的漂白粉,配成1 000 mg/L水溶液全池泼洒,用刷子蘸药液清刷池壁、池底,然后加满水浸泡,48 h后再冲刷干净。布幼前再用50 mg/L高锰酸钾消毒备用。布充气石数量1.5个/m3左右,摆放均匀,充气管一定要靠近池底,以防影响捞苗操作。海水经沙滤沉淀后,用200目筛绢过滤,培育池进水100 cm,调节水温22.5~23℃,投EDTA,浓度为5 mg/L,络合重金属。布幼完成后,投1.5 mg/L土霉素以达到抑菌的作用。

2.2 亲蟹吊笼孵化

挑选出的亲蟹用50 mg/L治霉菌素消毒1 h,清洗干净放入孵化笼,吊入育苗池。孵化笼为直径45 cm、高20 cm的圆形塑料筐,上面围有结网,每筐放1~2只亲蟹,若放两只,将亲蟹鏊足绑缚,以免互相攻击而影响孵化。育苗池放蟹数量适当多些,这样既可保证布幼密度,也可保证幼体发育同步。吊笼亲蟹选择要准确,保证幼体同步孵出,即破膜时间相差不超过10 h,以(8~12)万/m3密度布于育苗池中。若亲蟹未能适时移出,导致布幼密度过高,可采用光诱虹吸的办法分池,使布幼密度控制在(8~12)万/m3范围之内。

2.3 幼体培育

2.3.1 水质

盐度:28~30;pH:8.0~8.6; 氨氮:0.5 mg/L 以下;亚硝酸盐:0.05 mg/L以下;溶解氧5 mg/L以上;光照:3 000~10 000 lx;水温:22.5~26.5℃,日升温幅度0.5~1℃。

2.3.2 充气量

Z1~Z2期,微弱充气;Z3~Z4期,充气量加大,池水呈微沸腾状;M期及C1、C2期,强充气,池水呈沸腾翻滚状。

2.3.3 换水及倒池

Z1期只加水不换水,Z2~Z3期,日换水15%~30%;M期及C1、C2期,日换水量根据水质情况为70%~120%。每次换水量不超过40%,以避免水环境变化太大对幼体产生不利影响。

M期可根据池底情况决定是否倒池,时间选择在全部变态的第二日,但必须是幼体处于“老练”时间,避免刚蜕皮不久、较嫩的幼体,环境突变而大批死亡,以及避免伤害正处于变态期幼苗。倒池采用光诱虹吸的办法(即用光把大部分幼体诱集到虹吸管口),剩余池底的苗收入集苗箱中,幼体达到一定密度后,用水舀轻轻舀于桶内,快速倒入池中。倒池操作要轻柔,以避免对苗的损伤。若Z4密度大于10万/m3以上,还应分池,密度过高易发生问题。分池操作与换池基本相同。

2.3.4 饵料投喂

蚤状幼体破膜不久即开始摄食,可根据水质肥瘦情况,投喂虾片、藻粉、酵母等代用饵料,12 h后开始投喂轮虫。整个蚤状幼体阶段均以轮虫为主,代用饵料为辅。轮虫的投喂量要达到一定密度,以保证幼体饵料的可得性和密度。在Z4期,增加投喂一定量的卤虫无节幼体,与轮虫一起投喂。出现大眼幼体后,开始投喂新鲜大卤虫。M期及C1、C2期,全部投喂大卤虫。由于大卤虫是死饵料,易沉底,所以一定要少投勤投,间隔时间控制在1~2 h,要勤观察,在保证有充足饵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残饵。

天津大港及周边地区轮虫资源丰富,选择收购生长在盐度1.5%~2.5%咸水中的轮虫,以保证轮虫在幼体培育池中存活,活轮虫不易败坏水质。对轮虫要进行消毒,投喂不定时,勤观察,根据幼体摄食情况补投,以保证充分摄食的密度。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要将壳分离干净,Z4期适量投喂。大卤虫收购及存储要保证新鲜,投喂前清洗消毒。

2.3.5 病害防治

①育苗室使用前必须全面彻底消毒。各种工具、器材用(200~300)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②育苗过程中,交替使用抗菌素,以抑制和杀灭有害菌类。禁止使用国家违禁药物。

③通过适量的换水、倒池,以及投加氧化剂等措施,保持良好的水环境,避免因水环境恶化造成幼体瘦弱及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

④强化饵料营养,提高幼体的抗病能力。

⑤坚持日常勤观察,幼体培育期间对温度、盐度、氨氮、亚硝酸盐及pH值等经常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超标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同时还应观察幼体活力、摄食、变态及体表光滑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幼体出池

幼体出池时间应在变态完成的第二日,要避免变态期间出池。出池前3~4 h停喂大卤虫,以免混入苗中,造成称重困难和影响运输成活率。出池时关闭充气,用适宜网目的拉网在上层拉网,然后置于大盆水中,充气,准备称重,注意大盆内不要积苗太多。经反复拉网,70%~80%幼体可捞出,剩余的用换水管吸入集苗箱中捞出。

表1 幼体培育饵料种类及日投饵量

[1]吴琴琴.虾蟹养殖高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191-194.

[2]王克行.虾蟹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91-301.

[3]王金山,刘洪军.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探讨[J].水产科技情报,1997,24(2):83-86.

[4]曾国权.浅释三疣梭子蟹幼体饵料的培养[J].河北渔业,1998,2:12-13.

[5]陈伟,张晓明.养殖三疣梭子蟹室内越冬试验[J].齐鲁渔业,1998,4:18-19.

[6]薛俊增,堵南山.三疣梭子蟹幼体胚胎发育的观察[J].动物学报,1998,6:45-49.

[7]王力勇,赵强.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的若干技术[J].水产科学,1999,6:26-29.

[8]李鲁晶,陈大刚,刘洪军.工厂化鱼虾蟹育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86-431.

[9]李登来.水产动物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69-195.

[11]刘洪军,官曙光,冯蕾.海水蟹类健康养殖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69.

猜你喜欢
卤虫梭子蟹轮虫
卤虫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水产(2023年5期)2023-08-04 02:16:13
卤虫营养强化研究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科学养鱼(2020年10期)2020-11-23 09:04:10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课外语文(2020年5期)2020-03-14 08:16:40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知识窗(2019年4期)2019-04-26 03:16:02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海峡姐妹(2018年11期)2018-12-19 05:18:30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玩转梭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