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政,刘春林,李艳军
(1.天津市玉米良种场,天津 301508;2.天津市原种场,天津 301505)
银棉1号是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抗病、丰产型双价抗虫棉新品种,2007年天津市原种场引进种植银棉1号,2008-2009年大面积示范推广。该品种结铃性强,铃大,吐絮畅,衣分高,长势旺,抗病、抗虫、产量高及稳产性好,经几年的示范推广,深受广大棉农青睐。
在天津地区种植生育期128 d,植株高大、松散及赘芽少,出苗整齐集中,苗壮,长势强,苗期耐低温,第一果枝节位较低,现蕾早,铃大,铃重6.3 g,上下均匀,结铃较集中,吐絮畅,易采摘,色泽洁白有丝光,衣分41%,霜前花达90%以上。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31.2 mm,整齐度指数86.2,马克隆值 4.6,比强度 29.1 cn/tex。
银棉1号2007年参加天津市原种场引种试验,子棉产量 326.5kg/667m2、皮棉 133.9kg/667m2、霜前皮棉115.4 kg/667 m2,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8.1%、10.8%及4.7%。
2008年参加天津市春棉引种认定试验籽棉产量187.7 kg/667 m2、皮棉74.9 kg/667 m2及霜前皮棉74.0 kg/667 m2,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4.5%、18.7%及6.3%.
银棉1号是双价抗虫棉,实践证明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抗性稳定,可减少农药防治次数和用药量。
银棉1号长势稳健,对黄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优势,见表1。
表1 2008年天津市春棉生产试验
该品种早熟性突出,对比当地品种一定要适期晚播。4月中、下旬温高墒足时播种,以5 cm地温稳定通过15℃为标准(过早温度过低,苗病重,过晚不利于早发,易浅不宜深,一般覆土2.5~3 cm)。地膜覆盖,覆膜前喷氟乐灵除草剂150 mL/667 m2。
银棉1号全生育期长势旺,一般中等地力密度2 500株/667 m2左右。
该品种喜肥水,增产潜力大,应全程增大施肥量,以基肥为主,施足底肥,氮肥应占施肥量的50%左右,一般情况下,氮肥以尿素20 kg为基础。在适量氮磷肥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补施盖顶肥。
该品种在蕾铃期要打掉第一胎果枝,由于该品种苗期长势较强,应当及早喷施缩节胺,以前轻后重,少量多次为宜。将被动化控转变为主动化调。在整个生育期最少要施用缩节胺4次。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特别是前期每隔15 d左右喷施一次,全生育期施用4~6次,可以结合打药和喷施叶面肥一起施用 (但切勿在打顶后立即追施缩节胺,一般间隔10-15 d,以免控制过重,影响产量)。
表2 缩节胺使用方法
出苗现行后及时防治棉蚜。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微乳剂等高效低毒的药剂喷施。中后期重点防盲蝽象。盲蝽象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棉花顶心、嫩叶和幼龄,造成大量的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产量。目前,防治盲蝽象的农药以有机磷类效果较好,如瑞劲特粉剂,施用量为(1~2)g/667 m2,防效可达 20 d以上,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与有机磷等农药配合使用,使得长效短效农药结合。
根据多年实践,乙烯利最佳使用时间在9月25-30 d,预计喷药后气温在20℃以上的晴好天气,用40%乙烯利100~150 g稀释后喷雾,是保证棉花适时吐絮优质、高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