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月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
权月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目的:探讨运用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对预防和减少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自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24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在常规预防DVT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术后24 h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24 h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血流速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可改善患者血流速度,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严重时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手术、创伤、长期卧床、制动的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而外科手术是引起其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124例外科手术患者分别采取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干预方法及术后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肝胆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需行外科手术患者共12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3例,年龄 45~73 岁,平均(61.36±10.01)岁。手术种类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肝癌切除术38例,脾切除术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4例。
1.2 纳入标准 患者接受肝胆外科(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及胆管探查等)手术治疗;双下肢无畸形、骨折、皮肤破损;患者对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治疗依从性好。
1.3 排除标准 术前应用肝素或口服华法令等药物抗凝治疗;周围动脉供血不足;怀疑已存在下肢静脉血栓或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已有血栓形成;患有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心功能不全、肺水肿、丹毒、不稳定型高血压、安装有人工心脏或心脏起搏器;血液病。
1.4 伦理和患者权利保护 给予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书,告知试验目的方法,取得同意后进行。
1.5 用物 AC550型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
2.1 分组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男29例,女29例;试验组66例,男32例,女34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方法、手术时间的差异见表1。
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IPC物理治疗。两种方法均从术前使用至术后患者下床活动。
2.2.1 试验组 在给予患者术后每2 h翻身、按摩活动双下肢1次,每次15min的基础上采用IPC。IPC使用方法:上抬患者双下肢,戴上所需空气压力套筒,将拉链从脚踝拉到大腿最上面并扣好,牢固固定袖带,松紧度以能容2指为宜;将4个Y字型连接管分别连接在气管插头管上,再将Y型管的两个末端分别插入左右套筒的空气注入口,袖带接头与气泵接头相连,确认连接管没有缠绕或打结;打开电源开关,旋转压力调节钮(右旋压力增大,左旋则压力减小),调节所需压力大小;设定好时间开关,该装置即会按照脚踝→小腿→膝盖→大腿顺序,以3.5~4.0 s的间隙,反复施加压力和释放压力。从术前1日开始使用,术中持续使用,术后1日两次,每次15min直至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患者双下肢保暖,及时询问患者使用IPC过程中有无不适症状。
2.2.2 对照组 术后每2 h翻身、按摩活动双下肢1次,每次15min。
2.3 监测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进行监测,测定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受试者仰卧于病床上,在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的内侧找到股静脉及大隐静脉,在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近心端1 cm处进行检测。采用HPSonos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多普勒系统预设参数中多普勒频谱仪与血管壁夹角设定为45°。检查时采用5 MHz探头在上述检查点检测,检测时探头与股总静脉的夹角保持在45~60°之间,检测由同一人操作。检测数值由多普勒系统的电脑自动算出并显示在屏幕上读取。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
3.1 基线分析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差异,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3.2 两组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术前血流速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患者血流速度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24 h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术后血流速度均慢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两组患者术后48 h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48 h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术前、术后24 h血流速度比较(±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24 h血流速度比较(±s)
组别 n 术前SFV(cm/s)术后24hSFV(cm/s) t P对照组 58 24.19±1.69 20.64±1.35 11.626 0.000试验组 66 24.62±2.35 22.16±1.86 7.253 0.000 t 1.425 5.159 P 0.157 0.000
表3 两组术前、术后48 h血流速度比较(±s)
表3 两组术前、术后48 h血流速度比较(±s)
组别 n 术前SFV(cm/s)术后48hSFV(cm/s) t P对照组 58 24.19±1.69 24.14±1.20 0.206 0.837试验组 66 24.62±2.35 24.34±1.17 1.156 0.252 t 1.425 0.947 P 0.157 0.33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可分为药物和物理方法。药物方法主要是采用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临床上经常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小剂量华法令等,明显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国内外大量试验证实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但同时也报道了使用药物所造成的出血问题[1-3]。同时使用抗凝剂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经常调整用药剂量,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物理方法是针对术后患者的血液滞缓,通过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淤滞,从而预防DVT的发生。临床常用方法包括卧床患者的按时翻身、按摩或挤捏肢体、抬高肢体、穿有压力差的弹力袜或应用间歇气压装置等早期床上被动活动或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患者的按时翻身、按摩或挤捏肢体、抬高肢体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占用护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难及时、规范化地完成。IPC由于其操作简单规范,节省护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广泛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
4.1 IPC原理及影响 IPC采用物理设定程序方法序贯地对踝部、小腿至大腿进行充气加压,包括足底静脉泵、小腿-足底静脉泵、小腿静脉泵及小腿-大腿静脉泵,模拟人体自然地血液回流过程,在治疗压力下,腿套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有序充盈,由于其挤压方向与人体血液流动方向保持一致而产生有效的生理性物理引流效应,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加快肢体血流速度,避免血栓的形成,加速组织水肿消退。在本研究中,两组在术后24 h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有明显变化,且术后24 h试验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IPC可以通过改善术后患者血流淤滞来预防下肢DVT的发生。IPC加压阶段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静脉淤血状态促使淤血静脉排空而下一个减压阶段使血液充分回流,并且由于周期性加压减压的物理作用产生搏动性的血流,通过远端肢体的深静脉系统,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在术后24 h血流速度两组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在术后48 h血流速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术后48 h两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我科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大部分患者术后48 h即可进行下床活动,下床活动可以通过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况,增加静脉血流速度,所以术后48 h患者两组血流速度基本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4.2 IPC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比较其他的物理治疗方法,IPC操作安全、简单,能规范为患者使用,在增加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减少了DVT的发生。在IPC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IPC手术患者的适用范围,注意其松紧度,以容纳2指为宜。若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身体感觉异常或突然断电,应停止使用,将设置时间调至零的状态,关闭电源,将空气管与腿套分开并迅速排出空气。
〔1〕 袁训芝,吴新民,陈铭,等.开胸患者术后DVT与血液凝血活性的变化[J].北京大学医学版,2004,36:529-532
〔2〕 许俊堂,胡大一,丛一隆.心血管血栓的凝栓和抗栓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
〔3〕 William HG,Graham FP,John AH,et al.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J].Chest,2004,126:338-400
(2012-02-07收稿,2012-03-30修回)
Observation of interm 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QUAN Yue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Tianjin 30017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on prever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DVT)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Methods124 patientsafterhepatobiliary surger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experimentgroup(n=66)and the control group (n=58).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applied to prevent DV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routine nursing plus intermittentpneumatic compressionwereused in theexperimentgroup.Results:Blood velocity ofpatientsat24h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groupwere lower than thatofbeforeoperation (P<0.05).The velocity of femoralvein at24h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of theexperiment group was faster than thatofcontrolgroup (P<0.05).However ithad noobvious change at48h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P<0.05).Conclusion:Intermittent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lood velocity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and help to preventDVT.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Deep vein thrombosis;Nursing
中国分类号 R473.5
A
1006-9143(2012)03-0128-02
权月(1971-),主管护师,护士长,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