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 筛选 荒诞

2012-05-08 04:06朱汝曈
金山 2012年10期
关键词:潜规则后现代主义婚姻

朱汝曈

中跃先生是位有社会责任心的作家,他在整部小说中始终表现出对社会婚姻问题的关注,无论针砭当代婚姻的弊端,还是思考人生的意义,都把犀利愤激的锋芒藏于冷眼烛世和不动声色的“黑色幽默”之中。

中跃先生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婚姻潜规则22条》是一部富有创新精神的叙事文本,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限于篇幅, 在此我想尝试就人物、情节、手法方面抛砖引玉,提供三把“探险”的钥匙。

一、人物。小说都是写人的,但不同的创作方法写人的状况是不同的。现实主义小说遵循的美学原则是模仿生活,其核心是再现说。其追求的是人物形象逼真,主要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要求人物言行一致,内心和外表一致。作者在叙述中甚至可以公然明言人物是好或是坏,是善或是恶,或者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放置在人的行动、言语、外貌、环境中表現出来。人物的性格可以是单一的,然丰富的人物一般都具有数种品格,其中以一两种品格为主导。所以,作家的一切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的性格服务,其目的就是描绘人物形象的认识场,在这个场中让读者能够唤起亲密的感觉和无限的联想。

而现代主义小说遵循的是自我原则,是描绘自我内心的真实,其核心是表现说,追求的是人格。因此,小说的时空不再固定,情节也难以确定。人物的行为多是人的内心活动,其言语多指内心独白,于是否定人物性格的塑造。读者失去了那种认识场,他或她得不到一副完整的肖像,所能得到的多是人格的象征,仿若一幅肖像被撕成了碎片。诚然,这些凌乱的碎片经过积极的阅读,应该可以拼贴起来,依稀辨认出人物的心灵,表现出一定的哲学深度和人生的终极意义。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小说都损害了生活的原生形态,由于主体性的过分强烈,过滤掉了生活中那些具体的庸常的平面的真实可感的事实。因此,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要消解主体性,重返物质的文本世界,其核心是还原说。它反对以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读者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反对把人物视为艺术的中心。于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有批评家称为“密码”,也有批评家称为“卡通”或“人影”。其人物是没有人味的,它完全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素,变为无理无本无我无根无绘无喻的“人影”(福马凯语)。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些还原了的原生态的行为碎片。

《婚姻潜规则22条》中的人物正是在这个原则下描述的,不管是冷艳、胡昆、黄杏、杨柳,还是张扬、柳梅、小野、小欣、钟山等人基本都是没有性格的,没有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可供人认知的固定本体,也没有自我内心的人格。初看起来他们有名有姓,这不过是一个影子,某些行为的符号。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中出现,所扮演的角色之间,丝毫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只是一些原生状态的行为碎片。这些碎片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作家可以前后借用,出现塑造人物上的互文性。由于小说切断了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的直接关系,逃避了人物本体的确定性,因此否定了人物的可认性、可知性。读者阅读时只看到人物一些平面的、庸常的行为,看不到人物的性格和心灵,造成读者与人物之间获得的关系被解构,读者被不断移置。由此,小说要求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其描述的行为让读者落实到自己身上,描述的心灵是读者自身的心灵。这就是《婚姻潜规则22条》塑造人物的创新之处、高明之处,读者在阅读中接受忠告,进行“我是谁”的自我拷问。

二、情节。小说都有情节。情节内涵概括起来只有两种,即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自古以来,小说都强调情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要求时间的安排有头、有身、有尾,也就是说要有个序。序就是时间,承前继后的时间。这不仅指事件行进的线性时光,也包括事件行进的因果关系。福斯特把前者称为故事,把后者称为情节,区分了时间的两个层次。而对于故事与情节的态度,文学史上基本上有“亲密”“疏远”“背离”三种。

现实主义小说体现了“亲密”态度。情节的发展有头、有身、有尾,开始于“揭示”,发展于“复杂”,形成冲突和高潮,而终于“释然”。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排列都呈现线性的、因果的关系。这种情节最符合传统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符合读者阅读过程中那种传统的期待。

现代主义小说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不相信事件的头、身、尾的时间划分,时间没有过去和未来,永远是现在。在他们看来所谓“整体”是不能叙述的,任何的终极含义绝非是一样的。所谓叙述,必须要经过筛选,从历史的网眼中筛选出某些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巧然构成作家头脑中早已形成的模式。于是,现代主义小说往往没有情节高潮,情节线索平淡无奇,甚至有时停滞徘徊不前。事件的时间关系、因果关系都不明确,造成情节淡化,甚至没有情节。小说的任务主要是引导读者关心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在体验、意识或潜意识,展现人对现在世界感到的孤独和焦虑。

后现代主义小说对待情节的态度更趋向于极端,他们采取背离的态度。因此文本情节常常“少得可怜,多得疯狂”。说白了,他们放弃了情节。因为情节事件的叙述往往形成一个序,有了序就形成了一个中心,而他们不相信中心,要解构中心,只相信相对主义、不确定性,认为情节越少,不确定性越大,同时又认为情节越多,不确定性越大。此话看起来矛盾,实则不然,因为情节一多,彼此之间就自我消解,中心反而不能确定。

《婚姻潜规则22条》就是一部没有中心的小说。整部小说是用几对游戏夫妇的生活碎片铺展而成。此时此地的情节已不见时间序和因果逻辑,整部小说的章节都独立出现,用的是现在时,在叙述的话语中通常发生时间流逝,各章节之间几乎没有空间布局联系,头绪纷纭,没有一条主线,成了孤零零的碎片。它的结构犹如在婚姻的池塘里投进了“潜规则”的石子,激起了一连串的同心圆似的水波。这样的放射性水波结构,是动态的。读者看到那内一圈的水波、外一圈的水波时,似乎看不到它们有什么联系,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一圈一圈独立扩散的波纹。至于隐藏在水波底下的内在之谜,作家不作直接的回答,有待读者自己去猜测。

三、手法。中跃先生《婚姻潜规则22条》的书名,明显是借鉴美国作家海勒的《第22条军规》,其手法也是海勒的“黑色幽默”。黑色就是沉闷、痛苦、绝望的象征。而“幽默”用林语堂的话说“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中跃先生以超远的姿态,用怪诞的戏剧手法,表现了社会婚姻的悲剧性,揭示出社会婚姻生活领域的畸形丑态和人性扭曲。作者以辛辣的讽刺、古怪的挖苦,把哭和笑反常地糅合起来,在小说里揭露出了一个可笑、可怕、可恨的世界。这里的人物是一群心理变态,言行古怪,身心疲惫,命运坎坷的荒诞人。而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游戏性的描述,将社会婚姻生活中的荒谬因素一一加以渲染和凸显,使他们在辛酸的境地发出滑稽的笑声,从而掩盖和隐蔽了人遭受凄凉的感受。

中跃先生是位有社会责任心的作家,他在整部小说中始终表现出对社会婚姻问题的关注,无论针砭当代婚姻的弊端,还是思考人生的意义,都把犀利愤激的锋芒藏于冷眼烛世和不动声色的“黑色幽默”之中。他描述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的行为,表达了对当代婚姻境况的困惑和危机感。在嘲笑和讽刺的背后,体现出难以解脱的悲观意味。

黑色幽默手法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方法中的一种,在上世纪末曾在中国文坛上热闹过一阵子。然当时主要在于理论上的讨论探索,而创作实践较少。现在中跃先生独辟蹊径,自觉地进行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创作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猜你喜欢
潜规则后现代主义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清代阅卷潜规则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办公室潜规则Ⅳ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