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杰
[摘 要]我国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存在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许多高校为解决建设经费短缺问题而采用了BOT融资方式。本文对BOT 项目的融资方式及其特点做了简单介绍,并讨论了高校后勤建设实施BOT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 BOT模式; 对策;
在各个高校持续不断发展的今天,为缓解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引入社会乃至企业的资金进行建设,这一建设方式改变了高校原有的资金来源紧张和建设模式过份单一的局面,而BOT模式正是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新的模式。
一、BOT基本理论概述
BOT(Build-Operate- 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 是指政府给项目发起人以项目建设和一定时期内经营的特许权, 由项目发起人负责修建并且经营和维护, 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 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的设施, 并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 用以回收项目的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 并取得一定的回报, 最终将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转让给社会和政府。
二、高校引入BOT模式的优势
我国高校积极引入BOT模式, 吸收社会资金投资高校后勤设施建设,,改变了长期以来高校后勤设施由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 弥补了国家财政投资不足,打破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提高了对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力度,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有利于缓解高校建设经费投入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建设的资金的来源主要靠行政拨款、事业收入、项目专项经费和银行贷款,其中,虽然高校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很多的学校的项目例如: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几乎都需要靠银行贷款,除了本身需要还款的基数外,另外还有贷款利息,增加了学校进行建设的思想负担。伴随这近几年国外的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的负面影响,国内银行压缩贷款空间和额度,如果学校只想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BOT 投资方式融资,不仅可以改变学校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缓解了学校资金困难的局面。采用BOT 方式可迅速筹集到足够的社会闲散的资金,促进高校建设的快速发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规模化发展的资金问题带来的约束。
2.降低高校建设中经营风险
高校的后勤的建设是学校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采用BOT 融资建设方式,由原本的后勤服务的工作量全部改为由社会力量承担,从很大程序上减轻了后勤工作的压力,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办公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不影响政府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学校的资产。高校中的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给了投资者,从而降低高校建设经营中的风险。
3.促进高校建设科学的经营和管理体制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看,项目的回报率与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效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筑新型的市场经济法人实体,并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先进的高校经营管理体制。
4.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支出
高校基础设施中的主要组成是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学生超市等其服务性行业,通过承包方的市场化管理和经营,为高校节省管理和后勤人员相关支出。高校对后勤管理由原来的直接管理而逐步转换为依托市场主导性原则进行宏观管理。
5.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采用 BOT 方式,参与投资的出资人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校的学生来带动经济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在这种利益驱动方式下,高校一定会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管理更加的注重。将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完全融入到社会中,采用企业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
三、我国高校后勤BOT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BOT模式在高校的后勤管理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后勤中出现的问题:
1.BOT项目谈判多, 成功少
由于高校的后勤建设规模不大,投资金额规模校,导致投资者对高校后勤设施建设领域兴趣不浓。而另一方面高校注重对于教育和学生的管理,而对资本市场关注不够, 甚至对于BOT模式都不甚了解, 所以在根本上导致高校对于BOT模式是否能够真正的融入存在疑惑。
2.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BOT是一种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方法, 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的相互合同管理、项目招标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变更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但从目前高校的项目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懂项目运行的模式和特点,就更难谈BOT项目融资原理和操作流程,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高校和投资方追求目标不同, 导致项目经营管理矛盾较多
BOT项目收益问题是一个双方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来说,校方关心的是采用BOT模式的项目能否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作为另一方的投资者来说,肯定追求的是收益能否最大化的问题,主要关心资金安全和投资回报;是否能够完全地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学生生源地的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从校方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要保护学生的利益,这就造成了在项目经营和管理上, 高校和投资者容易产生一些矛盾。
4.政府缺乏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缺乏统一归口管理
BOT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 又牵涉到许多其它相关部门,这其中既涉及投资、金融、税收等经济问题, 也包括法律、社会公众利益、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并明确一个机构来统一归口管理。
四、研究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在具体运作 BOT 模式时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1.充分做好预备工作是 BOT 模式成功运行的重要前提
(1)项目论证。对项目首先应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分析优势和劣势,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可行性论证,把项目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决策之上。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才是 BOT 方式成功的关键。学校同时应该强对BOT模式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研究,为高层的支持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项目实施。在通过科学决策的基础上,采用BOT项目方案进行招商,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案应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做到权责分明,建立校方与投资者之间良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3)项目设计。确定方案后,由高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设计意见,对建设项目各项要求和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这些要求应充分体现校方对项目的功能需要,这是搞好 BOT 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4)项目建设论证。完成项目设计后应按国家建设管理规定办理建设手续,取得项目实施可靠的法律依据。
2.项目招标是BOT 模式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建设论证后,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招标信息,在BOT项目招标文件,该文件应明确项目的各项基本的信息,比如建设地点、投资额、建设期经营利益分享、管理、项目的规模和有效期期限的相关规定。BOT项目的招标文件包括项目的规模、时间、履约标准以及项目收入的性质和范围。作为校方来说,在评标时不能单以价格指标为依据,还应该包括资金、技术、管理、价格、经验、可靠性、优势因素以及项目能给高校带来其他收益等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3.项目组织实施是 BOT 模式的核心
通过招投标等程序最后选出合作对象后,双方应签订项目书面合同。合同中应包括项目产权关系、建设期间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权等内容,同时承包方必须要向高校提供一定资金的担保,保证其在获取特许经营权后有能力按计划开发项目。高校的基础设施 BOT 项目的建设周期必须与之吻合。项目超前,资源浪费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项目滞后,则会影响整个高校的自身的教学计划的执行,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项目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合同期的经营和管理也应以合同为依据,学校不能随意进行行政干预,只要经营的内容、方式在合同范围内,且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就应充分信任合作方,不干预管理,不以非合同理由插手对方的经营,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健康发展。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预料的事件或政策性改变,双方应平等协商依法解决,要尽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4.有效的监管力度的执行是进行BOT 模式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高校监管必须确定一种承诺机制,监管必须能够保证企业生产或运营的可持续性,让接受监管的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收入。通常高校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所以,高校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监管规则。监管不利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监管效率应成为高校监管的最重要目标。
BOT 投资模式是吸引社会资金来进行投资教育事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由国家财政单方面拨款的局面。从高校后勤采用 BOT 投资模式来看,该模式不仅符合高校后勤管理的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社会的资金的带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过周密的调查和论证分析,在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后,就可大胆地尝试和推广了。
参考文献:
[1]莫纪平.B0T投资方式及其法律规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0(1)
[2]周继红.我国BOT投资发展特点与前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22- 27
[3]程国林,刘国强.利用BOT投资模式解决高校后勤投资建设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72- 73
[4]郑文谦.BOT投资方式与高校后勤投资制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