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表观代谢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腹脂率的影响

2012-05-06 14:33:00李芳林石宝明单安山时本利王剑英
饲料博览 2012年2期
关键词:代谢能仔鸡脂肪酶

李芳林,石宝明,单安山*,时本利,王剑英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 150030;2.深圳绿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脂肪酶又称甘油三酯水解酶,是一类能催化长链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的酶,也可以催化该反应的逆反应,许多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还可以催化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醇解反应、酸解反应以及氨解反应等[1-4]。近年来,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对畜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等影响方面已有一些研究。肉鸡对植物油的消化率较动物油高,但在仔鸡出生后两周内的消化率较低,家禽在刚出生时胰腺分泌的脂肪酶不足成为限制脂肪消化利用的一个因素[5-7]。本试验探讨了脂肪酶对商品肉仔鸡生长性能、表观代谢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腹脂率的影响,为脂肪酶生理功能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脂肪酶为深圳绿微康LFK-900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选用1日龄健康的爱维因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为8周。整个饲养期分为3个阶段:0~3周为生长前期,4~6周为生长中期,7~8周为生长后期。试验分为4组,分别饲喂常规日粮(正对照)、低能量日粮(负对照)、常规日粮+脂肪酶0.02%(试验Ⅰ)和低能量日粮+脂肪酶0.02%(试验Ⅱ)。

1.3 试验日粮

依据国家肉鸡标准(2004)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基础日粮,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所有日粮均为粉料。

1.4 饲养管理

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农场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鸡饲养在层叠式的育雏笼内,3周后转入育成舍,在移入前进行鸡舍和鸡笼的清扫和消毒,试验笼为三层全重叠式育成笼,每笼5只。采用灯光结合自然光照,自由采食、饮水和通风,其他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及免疫程序与大规模生产完全一致。每日早、中、晚各喂1次料,前3 d喂开口料,然后喂试验用料并观察试验鸡群的健康状况,采食饮水及粪便等,做好当日记录。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5 测定指标

1.5.1 生长性能

分别在21、42和56日龄早8:00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前一夜20:00开始禁食12 h,仅供饮水),同时称余料重。以肉鸡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为计算单位,并结合初始体重计算1~3、4~6和7~8周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见式(1)、(2)。

1.5.2 表观代谢能

采用全收粪法,参考《家畜饲养学实验指导》。于试验第3、6、8周结束前4 d每重复取两只鸡进行代谢试验。18:00停料,次日6:00更换垫有塑料纸的粪盘,8:00同时投料,连续全收粪4 d。记录采食量,收集排泄物,称重,烘干,粉碎,过40目筛,贮存备用。以重复为单位,于试验结束时称余料重,并计算正试期内每重复鸡的耗料量。饲料及排泄物中能量采用氧弹式测热仪测定养分表观代谢能计算见式(3)。

1.5.3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于试验第3、6、8周每组随机取1只鸡静脉采血约4 mL,37℃水浴约10 min后,3 000 rpm离心2 min,取上清液放入冰箱中冷冻保存。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葡萄糖浓度用Full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意大利)测定,所用试剂盒均购自上海丰惠生物公司,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试验室测定。

1.5.4 腹脂率的测定

于试验第6、8周每组随机取1只鸡将腹部和肌胃周围的脂肪剥离后进行称重并计算腹脂率见式(4)。

1.6 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试验结果

2.1 脂肪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脂肪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脂肪酶对肉仔鸡体重的影响g

由表2可见,试验Ⅰ体重与正对照相比,分别提高4.02、21.55和25.33 g,且生长前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6.66、31.27和 47.71 g,且生长各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 3.78、21.75和34.88 g,且生长后期差异显著(P<0.05);正对照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 2.64、9.72和22.38 g,且生长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试验Ⅱ无显著差异(P>0.05)。

脂肪酶对肉仔鸡日增重的影响见表3。

表3 脂肪酶对肉仔鸡日增重的影响g·d-1

由表3可见,试验Ⅰ日增重与正对照相比,分别提高0.23、0.83、0.27和0.45 g·d-1,且生长前期和全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0.36、1.17、1.17和0.85 g·d-1,且生长前期、中期和全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 0.18、0.85、0.94 和 0.62 g·d-1,且生长前期和全期差异显著(P<0.05);正对照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0.13、0.34、0.90和0.40 g·d-1,且生长全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试验Ⅱ无显著差异(P>0.05)。

脂肪酶对肉仔鸡日采食量的影响见表4。

表4 脂肪酶对肉仔鸡日采食量的影响g·d-1

由表4可见,试验Ⅰ日采食量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6、1.65、2.94和0.21 g·d-1,且生长中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15、2.78、5.20和1.51 g·d-1,且生长中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试验Ⅱ相比,分别降低0.09、1.86、3.11和0.95 g·d-1,且生长中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 0.06、0.92、2.09 和 0.56 g·d-1,且生长中期差异显著(P<0.05);正对照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9、1.13、2.26和1.30 g·d-1,且生长中期差异显著(P<0.05)。

脂肪酶对肉仔鸡料肉比的影响见表5。

表5 脂肪酶对肉仔鸡料肉比的影响

由表5可见,试试验Ⅰ料肉比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2、0.06、0.05 和0.02,且生长前期和中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料肉比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 0.03、0.09、0.11和0.06,且生长各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料肉比与试验Ⅱ相比,分别降低0.01、0.04、0.05 和 0.02,且生长前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 0.02、0.05、0.06和0.04,且生长前期、中期和全期差异显著(P<0.05);正对照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1、0.03、0.06和0.04,且生长前期和全期差异显著(P<0.05)。

2.2 脂肪酶对肉仔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

脂肪酶对肉仔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见表6。

表6 脂肪酶对肉仔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MJ·kg-1

由表6可见,试验Ⅰ表观代谢能与正对照相比,分别提高 0.04、0.19 和 0.05 MJ·kg-1,且生长中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 0.16、0.29 和 0.14 MJ·kg-1,且生长中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0.01、0.19 和 0.08 MJ·kg-1,且生长中期差异显著(P<0.05);负对照与正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与试验Ⅱ无显著差异(P>0.05)。

2.3 脂肪酶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脂肪酶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见,试验Ⅱ甘油三酯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16、0.11和0.24 mmol·L-1,且生长各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13、0.08和0.17 mmol·L-1,且生长各期差异显著(P<0.05);负对照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6、0.05和0.09 mmol·L-1,且生长中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负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10、0.06和0.15 mmol·L-1,且生长各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试验Ⅰ无显著差异(P>0.05)。

试验Ⅱ总胆固醇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39、0.40 和 0.57 mmol·L-1,且生长前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20、0.29和0.21 mmol·L-1。负对照与正对照相比(P>0.05)。试验Ⅱ甘油三酯与试验Ⅰ无显著差异(P>0.05)。

试验Ⅱ低密度脂蛋白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61、0.09和0.09 mmol·L-1,且生长前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33、0.07和0.04 mmol·L-1。负对照与正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甘油三酯与试验Ⅰ无显著差异(P>0.05)。

表7 脂肪酶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Ⅰ高密度脂蛋白与正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08、0.05和0.14 mmol·L-1,且生长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试验Ⅱ相比,分别提高了0.08、0.06和0.13 mmol·L-1,且生长中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正对照与负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06、0.06和0.07 mmol·L-1,且生长前期和中期差异显著(P<0.05)。

各组葡萄糖、总蛋白和白蛋白在生长各期差异不显著(P>0.05)。

2.4 脂肪酶对肉仔鸡腹脂率的影响

脂肪酶对肉仔鸡腹脂率的影响见表8。

表8 肪酶对肉仔鸡腹脂率的影响

由表8可见,试验Ⅱ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为0.051%和0.058%,且生长中期和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与正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29%和0.045%,且生长后期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与试验Ⅰ差异不显著(P>0.05);负对照与正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脂肪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肉仔鸡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增长、体格增大以及体组织成分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受体内遗传机制的控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受营养状况、外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长前期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在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日增重,生长前期和中期可显著降低料肉比。试验Ⅰ和试验Ⅱ肉仔鸡在生长前期生长性能较好,表现为体重大,生长比较迅速,且在生长中期采食量较小,饲料利用率较高。试验Ⅰ生长性能提高效果好于试验Ⅱ。由此可见,在常规日粮和低能量日粮中添加脂肪酶能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加肉鸡体重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获得经济效益,且在生长前中期经济效益能达到最大值。

3.2 脂肪酶对肉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

表观代谢能是反映动物机体对于日粮的代谢情况指标之一,能反映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情况和生命力旺盛程度,在生长中期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表观消化能(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肉仔鸡在生长中期表观代谢能较好,表现为日粮能量代谢率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好。试验Ⅰ表观代谢能提高效果好于试验Ⅱ。由此可见,在常规日粮和低能量日粮中添加脂肪酶能提高肉鸡的表观代谢能,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机体能量代谢率,增强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力旺盛程度。

3.3 脂肪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脂肪酶的天然底物是甘油酯类,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显著降低肉仔鸡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在生长后期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试验Ⅰ和试验Ⅱ肉仔鸡能显著改善肉鸡的血液生化指标,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对总蛋白、白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试验Ⅱ血液生化指标改善效果好于试验Ⅰ。由此可见,在常规日粮和低能量日粮中添加脂肪酶能提高肉鸡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肉鸡生理机能,且低能量日粮组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效果更好。

3.4 脂肪酶对肉鸡腹脂率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腹脂率随日粮代谢能的升高而升高[8-10]。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在生长后期可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腹脂率。试验Ⅰ和试验Ⅱ肉仔鸡在生长中期和后期能降低肉鸡的腹脂率,减少肉鸡体内过剩的脂肪在体内沉积。试验Ⅱ腹脂率降低效果好于试验Ⅰ。由此可见,在常规日粮和低能量日粮中添加脂肪酶能降低肉鸡的腹脂率,提高肉鸡品质,且低能量日粮组腹脂率降低效果更好。

4 结论

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能增加肉鸡体重,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腹脂率,提高鸡肉品质,且低能量日粮腹脂率指标改善效果好于常规日粮。在生长中期添加脂肪酶比生长前期和后期作用效果好[11]。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还能显著改善肉鸡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肉鸡生理机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1]Davis B G.Boyer B.Biocatalysis and enzymes in organic synthesis[J].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1,18(6):618-640.

[2] Pandey A,Benjamin S,Soccol C R,et al.The realm of microbial li-pases in biotechnology[J].Biotechnol Appl Biochem,1999,29(2):191-131.

[3] Carvalho N B,De Souza R L,De Castro H F,et al.Sequential pro⁃duction of amylolytic and lipolytic enzymes by bacterium strain isolated from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J].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08,150(1):25-32.

[4] Joseph B,Ramteke P W,Thomas G.Cold active microbial lipas⁃es:some hot issu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J].Biotechnol Adv,2008,26(5):457-470.

[5] 魏忠义.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6] Royter M,Schmidt M,Elend C,etal.Thermostable lipases from the extreme thermophilic anaerobic bacteria thermoanaerobacter ther⁃mohydrosulfuricus SOL1 and caldanaerobacter subterraneus sub⁃sp.tengcongensis[J].Extremophiles,2009,13(5):769-783.

[7] Fardeau M L,Bonilla Salinas M,Lharidon S,Isolation from oil reservoirs of novel thermophilic anaerobes phylo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rmoanaerobacter subterraneus:reassignment of T.sub⁃terraneus,thermoanaerobacter yonseiensis,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and carboxydibrachium pacificum to caldanaero⁃bacter subterraneus gen[J].Int JSyst Evol Microbiol,2004,54(2):467-474.

[8] Cabel M C,Waldroup P W.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and length of feeding on performance and abdominal fat content of broiler chickens[J].Poultry Science,1991,70(7):1 550-1 558.

[9] Keren Z S,NirⅠ,Nitsan Z,et al.Effect of dietary concentrations of fat and energy on fat deposition in broilers divergently selected for high or low abdominal adipose tissue[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90,31(3):507-516.

[10] Donaldson WE.Lipogenesis and body fat in chicks:Effects of cal⁃orie-protein ratio and dietary fat[J].Poult Science,1985,64(6):1 199-1 204.

[11] 陈金文,杨山.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肉鸡腹脂和血脂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1998,10(1):20-28.

猜你喜欢
代谢能仔鸡脂肪酶
肉仔鸡腹水的诱发因素与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肉仔鸡的生产特点及饲养管理
禁食条件下代谢能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和产热的影响
中国饲料(2020年16期)2020-11-06 06:57:54
兽用陈皮口服液对肉仔鸡生长抑制治疗效果分析
兽医导刊(2019年20期)2019-08-19 10:39:18
育成期太行鸡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适宜水平的研究
肉仔鸡皮下水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中国塑料(2016年7期)2016-04-16 05:25:53
育肥猪饲料中添加多酶片对大麦、玉米、小麦的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影响
饲料博览(2016年6期)2016-04-05 14:11:14
脂肪酶固定化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