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玲
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分析
王新玲
目的为更好地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性,加强细菌检验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临床材料各3500例,比较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阳性率情况。结果2010年临床细菌检验阳性例数241例,阳性检出率6.89%;2011年临床细菌检验阳性例数391例,阳性检出率11.17%。2010年~2011年在临床细菌检验阳性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2.5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制定更为合理的临床细菌检验流程可有效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率。
临床;细菌检验;分析
细菌检验为临床实验室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在临床诊断上有助于确定患者所感染的致病菌的种类,是临床疾病诊断和临床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1]。在整个细菌检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临床细菌检验正确性的因素。本文为更好地提高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性,加强细菌检验的可靠性。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临床材料各3500例,比较两年的临床细菌检验阳性率情况。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临床细菌检验临床材料各3500例。其中抽取2010年的各类标本中痰标本836例(23.89%),尿液标本341例(9.74%),血液标本1534例(43.83%),创伤穿刺液423例(12.09%),粪便标本366例(10.46%);2011年的各类标本中痰标本842例(24.06%),尿液标本335例(9.57%),血液标本 1498例(42.80%),创伤穿刺液 410例(11.71%),粪便标本 415例(11.86%)。所选取的两年临床细菌检验材料在数量、类型、检测方法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年的细菌检验均按照统一细菌培养常规的程序进行[2],所使用的培养皿直径为75mm~95mm;培养基为营养肉汤、血琼脂基、巧克力琼基、血液增菌基质等;标准菌株由省检验中心提供。在2010年末,本院根据2010年临床细菌检验所出现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并对临床细菌检验流程进行了更为合理制定。
1.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具有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0年临床细菌检验阳性例数241例,阳性检出率6.89%;2011年临床细菌检验阳性例数391例,阳性检出率 11.17%。2010~2011年在临床细菌检验阳性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2.58,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2010~2011年临床细菌检验阳性检出率情况比较(n,%)
3.1相关人员培训在2010年末根据2010年临床细菌检验所出现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主要包括整个临床细菌检验从采集-送检-接种-分离-鉴定的各方面知识和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细菌检验技术,并养成在细菌检验过程中对所发现的现象及发问题,进行实地记录的习惯,这样可以更方便进行后期的实验结果分析,为正确给出结论做好准备,并且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也可为今后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培训不但提高了细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了细菌检验整体水平,也提高了检验人员和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水平[3]。例如在培训后,所有的检验人员具有了很强的责任意识,对于阳性检出的结果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帮助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抢救患者;还有对于一些比较可疑的阴性结果和存在与临床不符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会积极的和医师进行探讨,寻找原因。
3.2细菌检验流程梳理在培训的同时,本院对临床细菌检验工作的流程也进行了有效的梳理,从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接种-分离-鉴定[4]的整个流程的细节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细菌检验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流程安排,避免因人为原因出现细菌检验的差错。例如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捕捉病原菌,并且使其保持活性,提高阳性检出率,在采样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因非病原菌的干扰和污染而造成错误,所以根据每种不同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其目标病原菌的种类,制定流程正确的进行采样的部位和时机及次数并使用合适的采样器材,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在整个流程中,重点关注容易出问题的环节[5],例如盛标本的容器是否存在污染,标本的申请单是否有填写完整,进行送检的标本标识和申请单是否一致。对于不合格的送检标本一定要拒收,并且耐心的向送检人员说明原因,要求整个细菌检验的操作流程要按照制定好的操作流程程序进行,任何人不得随意的更改操作流程,而对于存在疑难的菌株,及时查阅文献,并且组织会诊,保证临床细菌检验正确。
[1]朱建奎.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分析[J].药物与临床,2009,3(12): 62-66.
[2]宁耀群.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分析[J].中外医疗,2011,11(35): 10-11.
[3]张凤梅.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0)744-744.
[4]曹松,焦立民.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08,29(16):1958-1958.
[5]张军民,周贵民.临床细菌检验快速方法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6):325-327.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巴州 8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