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宽朝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容宽朝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40例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粪瘘、阑尾残端炎、出血发生;观察组腹膜炎1例,对照组腹膜炎黄疸3例,切口感染4例,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显著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阑尾炎
临床外科急腹症中,阑尾炎比较多发和常见,有手术指征或采用保守的方法治疗无效时,需行手术治疗。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 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40例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7~72岁,平均(34.5±2.5)岁;均以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痛为临床表现;其中慢性阑尾炎2例,急性脂脓性阑尾炎2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行传统的阑尾炎常规开腹切除术。观察组40例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体操作如下。行充分术前准备,常规铺手术巾并消毒,嘱患者取平卧位,除儿童给予氯胺酮实施基础麻醉外,其它患者行硬膜外连续麻醉。于右下腹麦氏点作斜行小切口,为1.5~2.0cm,用血管钳在皮肤切开后对浅筋膜钝性分离至腹外斜肌腔膜,并钝性向两端行拉开操作,将腹外斜肌腱膜沿纤维方向切开,将腹横肌、腹内斜肌分离,并对腹膜行切开操作,切口用皮肤拉钩牵开。用长平镊进入切口达后腹膜,将盲肠夹持,阑尾沿结肠带进行寻找。阑尾多位于下腹网膜包裹处,将网膜行分离或移离操作即可显示,回盲部周围用食指探查,多因炎症呈变硬增粗表现,比较容易触及。若阑尾经上述方法仍未找出,可将盲肠外侧腹膜剪开,内翻盲肠后阑尾即可显露,行常规阑尾切除,患者若不能提出阑尾体尾段时,可行逆行切除操作,后电凝阑尾残端,为避免炎症扩散,通常情况下不对腹腔冲洗。外翻并连续对腹膜进行缝合,切口取生理盐水冲洗,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行间断缝合,用1号丝线缝合皮肤,通常情况下1~2针即可。术后两组均行4~6d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在案。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粪瘘、阑尾残端炎、出血发生;观察组腹膜炎1例,对照组腹膜炎黄疸3例,切口感染4例,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n=40) 55.3±8.4 27.6±11.3 60.5±7.3 8.3±2.3观察组(n=40) 29.3±10.5*16.1±5.2*25.2±4.6*4.1±1.1*
临床针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的方法中,阑尾炎切除术比较常用,阑尾传统切除术均为长约7cm的手术切口,位于右下腹麦氏点,腹部有较明显的瘢痕残留,并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的切口感染率[2]。临床行阑尾炎手术时,多为污染性手术切口,以往传统的麦氏点切口对美观造成影响,切口较大,腹壁各层在分层缝合后易有小的死腔形成,易积液、积血,同时有较高的继发感染发生,延缓了术后康复。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手术技能的完善,阑尾小切口切除术渐在临床推广应用,将切口控制在1.5~2.0cm,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缺陷[3]。因阑尾小切口切除术术后患者疼痛反应较轻、微创,在早期患者即可离床活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为胃肠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同时可早进食,对营养及能量进行补充,提高了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促进伤口愈合。患者恢复较快,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因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较小,显著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使手术时间缩短,并避免切口增大与细胞接触的机会增加,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了腹膜炎发生率,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4]。
为确保阑尾行小切口切除术成功实施,首先需行合适的麻醉操作,达到理想的肌松效果,使切口的伸缩性增加,为术野的暴露创造条件。小切口不宜在阑尾周围肿胀时选用,以免引起出血发生,肥胖的患者不易行阑尾小切口切除术,因术野在较厚的腹壁组织下不易暴露[5]。同时需做好切口污染的预防。阑尾行小切口手术操作时,其适应症主要包括坏疽性阑尾炎,粘连轻、有较短发病时间的患者,化脓性阑尾炎,阑尾位置行超声检查较浅者,单纯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患者等[6]。临床需对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以确保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显著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李金华.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探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5):453-454.
[2]王凯民,姜喜远,李敏,等.无拉钩小切口行阑尾炎切除术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1):87-88.
[3]郭兢津,梁伟雄,张彤.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10:906-910.
[4]王育和,刘家峰,徐大华,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阑尾炎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2):1184-1185.
[5]戎祯祥,剧永乐,陈小伍,等.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9):560-561.
[6]董维宁,尚昕,张金玲.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8,18(11): 581-582.
广西北流市中医院,广西北流 5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