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媛
(昌吉学院中语系 新疆昌吉830011)
维吾尔族祝福语探析
马媛
(昌吉学院中语系 新疆昌吉830011)
本文阐述了维吾尔族祝福语的种类、语言特征、文化内涵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维吾尔族;祝福语
维吾尔族祝福语文化与本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维吾尔族祝福语主要以真诚的祷告、衷心的祝福、美好的意愿表达为主旨,具有语句精炼、语言流畅、易于上口等语言特征。
维吾尔族祝福语文化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然而,基本形式、意义等方面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维吾尔族人民主要聚居在祖国大西北,历史上经历过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为整个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祝福语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
维吾尔族是一个勇敢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与其它民族长期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生活在新疆这样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区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维吾尔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伟大工程中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维吾尔族祝福语文化深深植根于维吾尔族民间,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韵味十足的语言表现力。探讨维吾尔族祝福语,将加深对维吾尔族语言与文化的了解。
维吾尔族祝福语使用场合十分广泛,可以给个人祝福,也可以给集体或家庭祝福。
2.1 婚庆丧葬祝福语
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奔放、追求吉祥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举办许多富有民族气息的喜庆和丧葬活动时,人们通常会致祝福语。喜庆丧葬活动的祝福语大致有以下几种:
2.1.1 新生儿祝福语
2.1.2 割礼祝福语
维吾尔族一般要给五岁或七岁的男孩举行割礼。做过割礼的男孩意味着成为了真正的穆斯林。对男孩来说割礼是人生几大喜事之一,为此父母要举办隆重的庆典。维吾尔族家庭给孩子举行割礼时,一般孩子的奶奶爷爷这一方要送一只羊给孩子家,送一些衣服给孩子。祝福语如下:
2.1.3 婚礼祝福语
维吾尔族对婚礼是非常重视的,其婚礼习俗不仅保留着以前传统的特点,发展到今天,也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了一起。维吾尔族民众普遍认为,父母在世时有义务办好子女成家的人生大事,这是做父母的必须履行的责任。因此对子女的婚事办得非常隆重。婚礼分嫁女和娶亲,嫁女礼仪上的祝福语:
维吾尔族婚礼中娶亲礼的传统礼仪也很多,是所有喜事中最复杂、最热闹、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维吾尔族人普遍认为娶儿媳妇就是把亲家的吉祥和好运都带到自己家里来了。所以把娶亲看做最隆重的婚礼,娶亲里祝福语非常丰富。常用的有:
2.1.4 葬礼上的祝福语
生与死是人世间最大的事,因此维吾尔族人十分看重送别亡灵的葬礼。葬礼一般称是一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礼仪活动。葬礼上的祝福语主要是祈祷真主能保佑死者灵魂入驻天堂,享受后世的福祉,祈求真主减轻死者在世时的罪孽,祈愿其后世能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在出殡时,主要请毛拉致辞。如:
2.2 日常生活中的祝福语
维吾尔族从形成、发展到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在许多方面都有实质性的变化,然而其祝福语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听到祝福语。
2.2.1 金榜题名祝福语
维吾尔族很重视晚辈的教育,现代尤其看重孩子上大学、学知识。因此,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就会成为人们谈论的佳话。相关祝福语如下:
2.2.2 日常作客祝福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大多数维吾尔族多到餐厅、酒店做客聚餐。此时,请一位或几位有地位、有名气的人致祝福词就更显宴席的档次和品位了。如:
2.3 节庆祝福语
2.3.1 纳吾肉孜节
纳吾肉孜节是旧历(太阳历)新的一年的开始,有“辞旧迎新”之意。纳吾肉孜节时各家各户做纳吾肉孜粥,人们成群结队、走村串户喝粥,相互祝愿新年快乐、牲畜兴庄稼丰快乐健康,并举行聚会。相关祝福语如:
2.3.2 古尔邦节祝福语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重大节日,亦叫宰牲节,献牲节。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后,都要在古尔邦节宰一只体壮膘肥的公羊来表达对真主无限的敬意和真诚的信奉。亲朋近邻也要相互拜望贺节,送祝福语:
2.3.3 肉孜节祝福语
肉孜节亦称开斋节,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象其它穆斯林群众一样,依然保持着斋月次日过开斋节的宗教习惯。向真主祈祷平安、健康、吉祥等的祝福语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的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的解放和眼界的开放,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的回归,社会关系的复杂多样,人际交往的频繁广泛。社会语言生活与此相适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祝福语也不例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表示“幸福!平安!顺利”等迎喜接福,蒸蒸日上含义的祝福语,如:“安拉让你幸福,让你平安,让你一切顺利!”
2)婚姻祝福语:
3)表示“健康!长寿!”等含义的祝福语,如:
4)表示财富的祝福语,如:
5)表示欢乐愉快之一的祝福语,如:
6)受港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充满洋味儿与新鲜感的祝福语也出现并在青年人中广泛流行,如:
等等,这些洋为中用的祝福语带着浪漫与温馨。
从以上的祝福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內容丰富多彩,现在的祝福语涉及范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为宽泛的,这首先取决于社会生活的丰富,人们活动空间的扩大,且不说古今中外如元旦,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各种节日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纪念日,就连升学、就业、结婚、生子、乔迁、开业、升官、发财、送别,生病等事件,也都是祝福语大显身手的地方。
维吾尔族祝福语表现出深邃复杂的文化内涵。由于每一个民族对祝福语的评价是有条件的,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因而同样的祝福语在不同的民族惯性思维判断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含义,赋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4.1 反映了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
祝福语的形成和发展与维吾尔族人的社会文化有关,远古的宗教信仰无疑对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维吾尔族先民有过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以及萨满教的信仰等。原始宗教信仰中祈祷的仪式曾广泛存在,其影响必然也在民族风俗习惯中存在。
4.1.1 自然崇拜
人类祖先对日、月、星、水、火、山等物象的信仰,是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从属地位下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祈求大自然把异己的力量转化为顺己力量的意识表现,成为后世信仰习俗的渊源。自然崇拜还包括动、植物崇拜。维吾尔先民无论在游牧文化时期还是绿洲农耕文化时期,天、地、水、动物和树木等均是他们崇拜和敬畏的对象,不仅因为他们对人的生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它们都是有灵的,具有神性和神力。
4.1.2 伊斯兰教
在维吾尔族祝福语中,带有较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如节日、见面行礼时的问候语;饭前饭后的祝福语;割礼、葬礼等基本上都是按伊斯兰教的习俗。这是因为伊斯兰教于10世纪中叶传入喀什葛尔以后,从西向东逐渐发展,直到15世纪后期,才被民众普遍信仰,其宗教观念、宗教活动及习俗逐渐在维吾尔族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一直延续至今。伊斯兰教的各种功能在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对维吾尔族祝福语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愿胡大保佑你”,“安拉守护着你”等等。
4.2 反映维吾尔族的价值取向
维吾尔民族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民族,甚至有人说他们有两个馕,其中一个用来当手鼓玩。在生活中他们态度积极,勇敢顽强。如“鸟的羽翼在飞翔中长硬,英雄的宝剑在熔炉中铸成,愿你像英雄一般”,“愿你的干劲能将沙子堆成山。”
伊斯兰教鼓励人们充分的、正当的享受一切合法的物质利益,并激励人们勤勉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利得并重,以利促德”。福乐智慧中表述到:“长衫使人走路姿势优美,钱财引人走上正确的道路”,“创造财富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这些充分体现出维吾尔人对利与德的价值判断。
维吾尔民族努力求知,认为知识是福。在重视生产劳动的同时重视教育,如“有知识的人,世界属于你”,“不耕种后悔一年,不学习后会一辈子”。
4.3 反映维吾尔族的生活环境
维吾尔族先世最初为“丁零”。丁零在公元前3世纪主要游牧于东起北海(贝加尔湖),西到额尔齐斯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地区,并受匈奴的统治。公元前71年,丁零又配合鲜卑、西域诸国和东汉军队打击匈奴,逐渐迁入天山北部。公元4~5世纪,一批丁零部落迁入塔里木盆地。他们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同时,保持了原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并在新的环境下,礼仪文化又受其他民族礼仪文化影响而转型。“城郭”、“行国”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们活动的交互作用表现在,维吾尔族在生产和生活上与农业和畜牧业都有密切的关系:善种五谷,多吃水果,习骑善射,住穹居堡,留须辫发[1],动植物崇拜,火土葬俗[2],壁画艺术等等。
由此而知生态环境与维吾尔族文化关系密切,所以日常生活中会有“祝你家牛羊满圈”,“祝你五谷丰收”等一类的祝福语。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群体就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必须有语言作为沟通不同群众间的桥梁。维吾尔族祝福语文化是历代流传,人们以此祝福家人和朋友幸福安康、生活美满、水草丰盛、四畜兴旺。每一种祝福语都有期盼或衷心的祝福,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民族感和爱国情。祝福语既通过赞扬、赞誉鼓舞人心,强化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又能鼓舞部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的人,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同时还能起到培养人们道德情操的作用。
做事需循法理,出言要顺人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慎用、不用那些让一部分人感到“不投机”的话语,以免造成不和谐。祝福语在维吾尔族群众中起到了和谐融合剂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语言社会中需充分认识和利用祝福语的积极作用,多使用、多创造暖人心窝的祝福语——祝福语,使人感觉无茶无酒水也甜。
[1][2]旧唐书[A]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C].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5348,3489.
H215
A
1671-6469(2012)04-0058-04
2012-05-20
马媛(1984-),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昌吉学院中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双语教学,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