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晶 侯明山
新兵入伍是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折,大多数新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部队,需要面对角色转换、人际适应、军事技术掌握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新兵在训练期间容易发生适应障碍、情绪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1-2]。调查显示,新兵入伍3个月后是精神障碍发病的高峰期[3]。因此,关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做好新兵心理问题的调适工作,对于新兵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整个部队素质的提高都有长远意义。团体心理素质训练是一种达到官兵认识自我,适应团队,协调人际关系,实现归属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在对某部新兵训练期间的调查发现,在集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加入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
1.1 对象 某基层部队2011年入伍新兵110名,男性,年龄17~23岁(平均19.20岁)。其中,独生子女84人(76.36%),非独生子女26人(26.63%);农村户口42人(38.18%),城镇户口68人(61.82%);初中学历47人(42.72%),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63人(57.27%)。入选对象经新兵体检健康,并通过全军征兵心理测试,既往无精神病史,新兵在年龄、籍贯、文化程度、军事训练内容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把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人,B组60人)。在入伍后的2周内对2组新兵采用SCL-90量表[4]实施心理测评。针对测评结果,请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授课,每2周集中上课1次,每次上课90分钟,共6次。主要讲授《保持良好心态,努力适应军营生活》、《压力的心理调适》、《挫折心理与自我调节》《军事训练中的心理保健》等,以提高心理知识运用水平为目的,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B组除了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参加团体心理素质训练[5]。训练的内容包括信任背摔、亲密无间、友情传递、自信呐喊、众志成城、感受失败等,训练每2周1次,每次时间1小时,共6次。新兵训练结束后,再次进行SCL-90量表的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t检验。
表1 两组新兵在干预训练前后SCL-90阳性人数的比较
2.1 两组新兵在2种干预方式前后SCL-90阳性人数的比较 凡因子分>2或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者为筛查阳性[4]。以此为标准,110名新兵在干预前共筛选出阳性者36人(32.7%),其中A组14人,B组22人。经过授课、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后,再进行测试筛选出阳性者13人(11.8%),其中A 组7人,B组6人,见表1。
2.2 两组新兵干预前后SCL-90测试结果的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A 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而在强迫、抑郁、恐怖、精神项目上得分低于干预前,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在抑郁、恐怖项目上得分低于干预前,但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新兵干预前后SCL-90测试结果的比较
表2 两组新兵干预前后SCL-90测试结果的比较
注:*P<0.05,* *P<0.01,下同
?
表3 两组新兵在不同干预方式下SCL-90的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新兵在不同干预方式下SCL-90的结果比较
?
2.3 两组新兵在不同干预方式下SCL-90的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而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见表3。
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素质训练2种干预方式对新兵训练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经过健康教育课和心理素质训练干预后,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均低于干预前得分。说明针对新兵采取的干预方式能有效的缓解新兵不良心理反应,使他们尽快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从干预效果来看,B组新兵在强迫、人际、敌对、阳性项目上的得分显著低于A组新兵(P<0.05),说明在授课的基础上加入心理素质训练能够更有效的调整新兵心态,激发训练热情,建立信任关系,减少防卫心理,促进战友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新兵的自信心并能体会合作的快乐。由此可见,团体心理素质训练能够增加团队凝聚力及相互信任感,帮助新兵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对减轻新兵训练期间的焦虑紧张情绪有益。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能够调节新兵的心理状态,但是只具有普遍性,不具有针对性。总之,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增强新兵自我认知、自我调控、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建议对新兵训练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集体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干预模式,达到的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1]栗文彬,王波,高洪丽,等.独生子女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1052
[2]李权超,蓝新友,何英强,等.心理干预提高独生子女士兵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61-62
[3]刘和祥.精神病家族史与入伍后精神疾病发病关系的调查[J].人民军医,1998,41(3):14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5]张克学.武警部队心理行为训练教案汇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