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飞 吴思思 姜 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尴尬处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职业成熟度不高,以致无法正确的做出职业决策。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做出与相应职业发展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与处理适宜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1]。它在评价个体能否做出符合其年龄特征的职业决策能力,以及预测个体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上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控制源”一词来自Rotter的社会学理论(Rotter,Chanle&Phares)。在该理论中,心理控制源被认为是有关个人性格及/或行动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2],即个体自身把握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程度。国内外大量研究讨论了心理控制源对职业行为、成就的影响,表明心理控制源可能间接地作用于职业行为。Crites认为个体成熟的职业能力与其独立能力是成正相关的[3]。马远研究得出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4]。本研究从分析医科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及其职业成熟度现状入手,探索医科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为进一步的职业咨询与辅导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1.1 对象 对山西医科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900份,有效问卷836份(97.2%)。
1.2 方法
1.2.1 基本信息表 主要用来考察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
1.2.2 职业成熟度量表 采用的是张智勇修订韩国版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5]。针对该量表对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的考虑程度,进行测试检验,显示出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691,分半信度为0.8691,重测信度r=0.771。该量表共34题,每一题的评定均按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进行。
1.2.3 心理控制源量表 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6]。该量表由Levenson于1981年编制,反映了心理控制构成中3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IPC量表在对多个群体的研究中具有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一次测试中,Kuder-Richardson信度 I为0.64,P为0.77,C为0.78,分半信度分别为0.62,0.66及0.64;而P与C分量表间的相关性在0.41~0.60,P、C与 I的相关性则在-0.25~0.19之间。
1.3 数据处理 将所有的数据输入到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处理。
2.1 医科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内控性因子得分与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参照、成熟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有势力他人因子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其各因子(职业参照除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机遇因子与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职业依赖、职业成熟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表1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r)
2.2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以心理控制源的各个因子(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为自变量,分别以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职业依赖、职业参照和职业成熟度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心理控制源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其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医学生内控性因子与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参照、职业成熟度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一般认为,内控性高的人常常有较高的自信、较强的责任感,他们相信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并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选择职业过程中,他们首先会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个人的兴趣、价值观等为依据,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职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职业成熟度。经回归分析发现,内控性对职业成熟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从本研究结果中看出心理控制源中外控性因素(有势力他人、机遇因子)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其各指标(职业参照除外)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外控倾向的人认为事情主要是由诸如运气、社会背景或者是其他人为的外部因素所决定,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他们常常抱着消极被动的态度,而不是积极主动去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不利于其职业成熟度的提高。从回归方程中也发现,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因子是比较重要的显著变量,对职业成熟度及其各因子都有较大影响。
本研究结论可作为高校特别是医科院校就业指导者给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辅导的现实依据,就业指导者可以利用二者的关系,从心理控制源入手,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内控性,另一方面通过归因训练等方法,尝试改变外控者的心理控制源,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1]马远.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2):35-38
[2]朱海林.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及其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6):106-107
[3]秦丹萍.自我概念和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马远.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2003
[5]张智勇.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9):1-6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