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清欢
翻开风的花名册
撰文/清欢
所有风都有名字吗?
如果有,是谁给它们起的名字?
它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名字呢?
为什么它们有的叫“艾尔琳”,有的却叫“海马”呢?
……
热带气旋的生命通常会持续一周以上,有时大洋上还会同时出现几个热带气旋。为了能更好地加以区分,给它们一个名字是最便 也是最有效的。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只有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能称为“飓风”或“台风”。根据习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的,则称为“飓风”。为避免混乱,对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东京台风中心只给编号不给新命名;同样,对于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热带气旋,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也将维持东京台风中心的命名。因此,热带气旋从其生成直至消亡都只有一个名字。
几百年前,西印度群岛的人就开始给飓风起名了。他们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来给飓风命名,比如7月26日登陆就是“飓风圣安娜”,9月13日登陆就是“飓风圣费里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1941年,乔治·斯图尔特写了一本名为《风暴》的小说。《风暴》中那位气象预报员给风暴取名叫“玛利亚”。玛利亚是这位气象预报员认识的一位女孩儿,这部小说后来被迪士尼公司拍成电影。或许是受此影响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以女性名字来命名飓风的方式,在空军和海军的气象预报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好评。不过,美国军方仍固守以编号来称呼飓风的传统。1950年,他们又改用陆军的字母表代码为飓风命名,比如“Able”、“Baker”、“Charlie”等。这种命名方式,直到1953年引入新的国际通用语音字母表后,才不得不废止。
1953年,当时负责给飓风命名的美国气象局宣布今后将以女性名字为飓风命名。这些女性的名字会以首字母为准,按照26个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打那以后的20多年里,飓风的名字就只有一个性别——女性。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美国气象局只用女性名字为飓风起名的行为受到了女性公众的指责。为了充分体现出男女平等的精神,美国气象局决定知过就改。于是从1979年起,飓风就由男性和女性的名字交替命名,漫天都刮“女性风”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
现在,世界气象组织手中共有6份热带气旋命名表,所选入的名字都是在英语、西班牙语以及法语国家比较常见的。其中21个名称用于大西洋上的热带风暴,24个用于东北太平洋上的风暴。这6份命名表循环使用,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每年轮流替换,例如,2011年飓风季以“阿尔琳”(Arlene,女子名)开头,2012年飓风季第一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就为“艾伯特”(Alberto,男子名)。如果某次热带风暴造成了巨大破坏,世界气象组织则会在次年春天宣布将它除名。除名以后,须由提供方再提供一个名称作为补充,被除名的名字则用来专指某次飓风,不会在命名表中出现。
正因为有了给飓风命名的经验,从1998年到2000年期间,给台风取名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制订,全部名字均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成员提供。这些名字必须同时符合以下的原则: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内容善意;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所选取的名字必须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表决时采用一票否决的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与以人名来命名的飓风不同,台风的名字大多是一些极具当地特色的物件,如“达维(大象)”、“悟空”、“榴莲”“桑美(金星)”等。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些风有的叫“艾尔琳”,有的却叫“海马”了吧?
与飓风会因为做了“坏事”而被除名一样,如果某些台风造成了特别严重的灾害,它们也将从命名表中被永久删除。这时候,当初提供该名字的国家必须再提供一个名字来补缺。台风委员会的行事比较有人情味,因为其他原因要求删除名字的申请也会得到批准。香港天文台就曾行使过这一权利,以“欣欣”、“婷婷”不具有地方代表性为由,申请将其删除,并以更具香港特色的“白海豚”和“狮子山”替代。
美国气象局的办公室位于钦博拉索山公园。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