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理由:
作为颇受关注的老年背包客的代表,他们用实际的行走向世人证明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四年之内走过了四十来个国家和地区,漂洋过海、爬山涉水,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2008年90天走遍欧洲16个国家七十多个城镇;2009年105天游遍北美四国,在美国、加拿大自驾52天两万多公里;2010年探访俄罗斯;2011年180天游历14个国家,环绕南半球一圈。他们选择了用旅行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并且发挥出行走的力量,无形中已经感染到身边许多人,也给了我们年轻一代深刻的启发。
抓住生命的尾巴 精彩地活一把
我们是花甲背包客,一对热爱背包旅行的老夫妻。从前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直到我们踏出了环游世界的第一步。想去的地方太多,而时间总是太少,花了三分之二的人生去思考和憧憬,发现其实浪费了许多光阴。好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生我们把握住了,没有任其从指缝中溜走;好在我们抓住了生命的尾巴,精彩地活了一把。
观念的转变
看着身边大多数老年朋友退休之后都会在家颐养天年,照顾孙辈、提笼架鸟遛着狗,过着清闲的小日子,但我们并不想在家门口的小花园里度过余生,也许背起行囊出去看看世界会不一样吧。
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之下,我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去户外徒步旅行了。起初就想出去散散心,四处走走看看。以北京为中心,慢慢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结果越走越有劲儿,就越走越远。回头细数,才发现原来已经走过这么多地方。还记得第一条徒步路线是北京著名的“香八拉”(香山到八大处拉练路线),第二条是唤起怀古之心、触摸历史的京西古道,当年我们去的时候还鲜有人涉足;接着是北京的小五台山、太行大峡谷,然后就往四川、云南方向走远了。
在虎跳峡徒步的那次碰到两个老外,他们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就敢到这么遥远的地方来徒步,这让我们很惊讶同时也很不服气。当时我们就想,一定要去一趟国外,就去阿尔卑斯山。其实在那之前还没想到要周游世界,结果从欧洲经历了90天16个国家七十多个城镇之后,就上瘾了,于是就开始策划下一站旅行。
当然,两个老人家长期在外奔走,即使是很享受的旅行,家里人也会很担心的,所以我们无论去到哪儿都会跟家里保持联系,如果连续好几天没有办法联系的话,比如在亚马逊腹地没有信号的时候,就会提前通知他们;每次长途旅行出门前都会给子女留好遗嘱。其实出门在外风险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设身处地做好一切准备。
旅行让我们年轻
不久前刚和几个曾经一起爬山的朋友联系上,知道他们现在都还坚持着,心里感到很欣慰。其实一路上能够结识许多朋友,他们大多比我们年轻,跟他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年轻了。
身在户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遇到语言不通、文化冲击、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问题,要不然我们会走得更远、玩得更野。靠着老公仅有的一点英语水平,加上肢体语言和地图就这么一关一关地走下去。虽然经常因为这些语言问题闹出许多笑话,但也因为这些笑话让我们的旅途变得更加有趣了。
身在户外,我们会发觉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了。有一次在秘鲁的马丘比丘,准备走印加古道时老婆由于高原反应加上感冒,徒步计划就搁浅了。那次也是因为大意了,本来对高原反应都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但是在去的的喀喀湖和山顶墓塔的路上,出了汗脱下外套吹了风,结果就着凉了。那一次老婆差点丢了性命,在当地住院输了三天液,可以说是对生命的考验。即便如此,我们当时也没有打退堂鼓,没有想着感冒好了以后就回家,而是想着赶紧好起来再去马丘比丘。
在希腊的红沙滩和黑沙滩,在美国大峡谷,在澳大利亚的乌鲁鲁岩和风之谷,我们像孩子一样,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创造的一切,欢笑和苦痛都被我们一一铭记在心里,贯穿起我们这些年的点点回忆。
最浪漫的事
四年来走过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在一起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笑都那么灿烂,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曾经以为两个人到了这个岁数就只剩下相濡以沫了,但没有想到,旅行让我们又找到了恋爱时期的感觉。是旅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两个熟悉的人在陌生的环境里都会忍不住地想要更靠近。我们走过这么多地方,意见不和的时候很少,即使有也会商量出解决的办法。归根结底,两个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冒险的精神,去哪儿都无所谓。
回忆起在亚马逊坐慢船的那段浪漫时光,仿佛就在昨天一样清晰。那次,我们从巴西的玛瑙斯坐慢船逆流而上到秘鲁,在亚马逊河上漂流了六天。其实慢船是当地人的一种交通工具,相当于公共汽车。那个船上一百多名乘客,只有六名游客,其他全是当地老百姓。船经停塔巴廷哥,这是一个边境城市,哥伦比亚、秘鲁和巴西三国在这儿交界,酒店老板说我们是他们见到的第一批中国人。过境的时候非常有意思,我们以为会有庄严的移民局或是警察厅,结果发现整个码头就是一个堆满了货物而且乱哄哄的市场,我们问到哪儿可以办离境手续,当地人指着一条破破旧旧的小船说,就坐这个吧。三米多长的小渔船,两块五毛钱就到对岸了。
上岸之后手续非常简单,在警察局盖个离境章,然后我们就可以走了。我们又坐船进了秘鲁境内,这边所有的建筑都在水里。小船把我们放下,我们就脱了鞋,挽起裤腿,趟着水去找入境的警察局。正在我们努力地找寻秘鲁的国旗和国徽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穿着雨靴站在水里,朝着我们招招手要我们过去,下船之后才知道这就是签证官,这里就是警察局。签证官给我们盖了入境章,然后领着我们去找旅馆、餐馆,带我们去买船票、换钱币,一切都不用操心。我们坐慢船沿着河慢慢欣赏亚马逊的自然和风土人情,悠闲自得,轻松而又刺激,享受着我们浪漫的二人世界。
旅途满载着期冀
2012年我们打算暂且回到以前的生活中,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美美满满地享受生活,虽然还是会出去走一走,但是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一起度过。休整半年,整理一下我们的游记、出一本书。休整好了之后当然还会再出发,那个时候就会奔着非洲、印度、中东等地区去了,那些地区的精彩人文深深吸引着我们。之前去过的几大洲也会相继填空,把那些感兴趣但还没去过的地方填补上。
我们作为长者,而且自己也经常出去背包旅行,所以特别强调一下户外安全的重要性。首先,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从简单的短途徒步开始,慢慢地测验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其次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合适的装备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户外常识;再次,要找可靠的有经验的组织者和领队,要避免集体麻木,有的组织以为很多人凑在一块儿就安全了,结果谁都不去操心,这样反而不安全。近几年陆续发生很多这样的事情,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相较之下,国外的户外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就要健全许多。我们去阿尔卑斯山徒步的时候,发现路牌、警示非常详细,规定了哪些线路可以走,哪些不可以。相比之下,国内的旅游景区就显得很混乱,虽然看到大多数人都穿着冲锋衣,装备煞有介事,但事实上很多人都缺乏经验,我们就觉得挺无奈又挺可笑的。又如骑自行车,欧洲、澳洲等地区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分开的,既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又减少了安全问题。
而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明明是一条消防通道,结果人和自行车都在里面走。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国内的户外市场起步比较晚,还没形成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二是高端的户外市场还没发展起来,所以大多数背包客都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我们背包客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户外探险固然有一定的冒险成分,但绝对不是以牺牲生命安全为代价的。
我们曾在加拿大班夫小镇的一个旅馆遇到过一对上海夫妇,他们说看到报纸上关于我们的报道,就觉得自己的晚年也要这样过;一个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曾激动地对我们说:“我也一定要让父母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用自身的经历来颠覆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并希望能够感染到身边其他人,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梦想,抓住任何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