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教学的讲台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课堂成为师生个性发展、思绪飞扬、开发潜能、创造生命价值的广阔天地,使数学课堂成为一幅闪烁智慧之光的画卷,成为一组弥漫理性芬芳的诗歌,成为一首荡涤心灵情愫的歌曲。
一、适时“放手”,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案例: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师:谁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生1(边说边板演):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师:评价他的第一步操作。
生2: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要以已知直线为依据。
(生1第二步向上移一点,但操作时三角板晃动了,但还是画了上去)
生3:这两条不是平行线,他画的时候尺晃动了。
师:如果尺不晃动该多好呀!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完成后汇报)
生4:第一步和生1一样(师板书:重合);第二步用另一把尺子紧贴三角板的另一边(师板书:紧贴),然后按住尺子不动,贴着它移动三角板(师板书:移动),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画直线。(师板书:画直线)
生5:我还有一种画法,即利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点画平行线。(边说边板演了画法)
……
感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作为数学教师,适时“放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索,并根据其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组织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在课堂这个天地里尽情地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得到张扬,使课堂闪现智慧之光,这多么像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呀!
二、理性思考,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案例:教学“100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出示:自行车600元,随身听380元,小灵通400无,洗衣机1400元。
师:同学们,老师想买几样商品。我的月收入只有2000元,买什么好呢?
生1:买自行车和洗衣机刚好2000元。
生2:不对,如果老师买了这两样东西就没有生活费了。
生3:买小灵通和随身听吧,还有1220元作生活费。
生4:买洗衣机和随身听吧,这样可以边听音乐边洗衣服了。
生5:不对,买了这两样东西,生活费就不够了。
师:你们出的主意都不错。如果我想都买,还差多少钱?怎么办?
生6:差780元,可以先借一些,也可以用你存在银行里的钱,还可以等下个月再买。
……
感悟: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性思考,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使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对教师的情感体现,这些稚气的话语就像一首清丽的小诗。
三、善待学生的“差错”,发现闪光点
案例: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
学生学习基本的解题方法以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明有一本72页的故事书,如果每天看9页,3天后还剩下多少页?”一般解法是72-9×3=45(页),可是一位基础差的学生板演时写成了72÷9,立即引来了其他学生的纷纷指责,这位学生小脸通红,手足无措。教师说:“大家先别下结论,其实他不是做错,而是还没有做完呢!你能帮他想想这是为什么吗?”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学生们陷入沉思。稍后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知道了。72÷9就是算看完这本书需要8天,用8-3=5(天),再用5×9=45(页)。”师:“你们想想是这样吗?”教室里热闹起来,大家议论纷纷,不时还发出“哦”的声音。台上板演的那位学生也在大家的指导下板演完毕,愉快地回到座位上……
感悟: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给予宽容和鼓励,给学生寻找台阶下,这样既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不失时机地引出了别的解题思路,使差错在探究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辨错、改错为起点,从而得出一题多解。同时,教师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挖掘培养学生做人的素材,利用言行影响学生,使之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数学确实是一首荡涤心灵的歌曲。
诗意的数学课堂,从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应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应是经验的共享,情感融合于灵魂的感召。教师追求数学教学的严谨性、逻辑性,也应追求数学课堂的诗情画意。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