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命题评价改革的趋势

2012-04-29 00:00:00林文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8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评价改革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应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应科学地进行设计,以凸现数学课程新理念,适应素质发展的要求,应让考试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淡化考试的甄别功能而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以及导向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

一、评价素材来源于生活实际

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出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填发票:

又如,下列描述中可以看作射线的是( )。

A.从起点开始看一条100长的跑道

B.课桌较长的边

C.手电筒发出的光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寻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物体的哪个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2.根据(1,2,3)(2,4,6)(3,6,9)(4,8,12)……的排列规则,写出第10组的三个数是( )。

三、强调方法运用,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务必寓创新意识于数学教学之中 。

1.题目条件不限定

例如,(1)请编一道应用题,算式为(30-6)÷8;

(2)52个苹果,拿出几个后,剩下的苹果可以平均分到6个盘子中?

2.解题策略开放

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

根据积的小数点位置,在因数上点上小数点:

(1)724×303 = 219.372;

(2)215×12 = 0.258。

利用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知识运用更灵活、有创意。

3.答案开放

传统的应用题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把这个答案找出来。而设计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常常需要学生变换思维的方式和角度,促使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思考。

例如,“六一”前夕,儿童公园为吸引游客,特推出如下优惠政策:团体购票满50张或50张以上一律打八折;购票满40张,一律打八五折;满30张的打九折;30张以下的一律按原价,每张2元。某校一年级师生45人想去游览儿童公园,请你帮他们设计几种购票方案,并挑选出最佳购票方案。这种既结合教材,又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能巩固所学知识,又是学生愿意接受的。

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

俗话说“自己动手做一次,胜过听人说百遍”。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木工师傅要把一块木板(形状如下图)做成一个正方形的桌面。他只锯了一次,就把锯下的两块木板拼成了一个正方形的桌面。木工师傅是怎样锯的?(请画出示意图)

五、渗透德育内容

在新课改尝试中,有许多题目渗透了德育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使人耳目一新。

例如,(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1到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8.3%,9.1%,10.0%,10.1%,9.9%。经济学家评论说:这五年的年度GDP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 )较小。

A.中位数 B.标准差 C.平均数 D.众数

(2)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十分巨大,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某班有50名学生,如果每名学生一年丢弃一粒纽扣电池,且都没有被回收,那么被该班学生一年丢弃的纽扣电池能污染的水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立方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逐步明确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学习的目标,也真正发挥我们数学教师的“教书”、“育人”之本色。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