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 破茧成蝶

2012-04-29 00:00:00黄雄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8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我们的课堂中也有一个个“教学细节”,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发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寓教育于无痕。

一句提示——水到渠成

一句提示只是数学大课堂中小小的一个点,但正因为有了这小小的点,才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

例如《倍的认识》这一课,在揭示“倍”的概念后,教学例1“第一行有两个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第二行(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一含义,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动手摆,而是提示:“先想一想准备怎么摆?”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动手摆一摆,之后跟同桌交流摆法。在集体交流中,学生自然得出“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就是2的4倍,也就是4个2,所以第二行要摆8个圆片”的结论。

在这次操作中,教师一个温馨提示“先想一想准备怎么摆”,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加深了学生对“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的理解,教学水到渠成。

一个动作——事半功倍

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不同边长的硬纸条做成可以活动的角,并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位学生含糊其辞表达不清楚,于是我拿出一个活动角(比这位学生所做的角的边短且开口稍小)和他比一比谁的角更大,在进行对比的时候,我悄悄地把自己做成的角的两边的距离拉开了一些,让我的角能比他的大,并故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然后故作开心地说:“我的角比你的大。”这位学生尴尬而又小声地说:“老师,你赖皮,你的角拉过了才比我的大。”其他学生也义愤填膺。“那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做好的角的两条边拉开一些呢?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位学生马上领悟了“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的道理。

在这次操作中,我一个故意让学生看见的“作弊”的动作,让学生眼前一亮,清楚地归纳出了这一结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验证——画龙点睛

《锐角与钝角》这一课中,当学生对角进行分类后,提出“为什么这样分?”的问题,当学生说出分成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比直角大,一类比直角小)时,我并不急于揭示锐角与钝角的概念,而是接着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目的是让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较”这一方法,然后动手验证刚才的分类是否正确。这一验证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新知的产生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锐角”与“钝角”的特征,正是对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最好总结。小小的一个验证便使课堂有了无限的惊喜与活力,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的成功,既得益于精心预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性材料,更得益于在细节上下工夫,把细节做得深、做得实,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学习了探究数学的方法,体会到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扎实、厚实、有效。

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从中汲取与获得,才能破茧成蝶!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