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

2012-04-29 00:00:00钟慧莉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7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文化是将文化限定在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师生课堂合作交流所形成的民主、和谐、创新和多元的一种动态文化:是融合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数学文化、性别文化等各种文化整合而成的综合性文化。那么,如何用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呢?在此,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美等方面切入,探讨数学课堂文化,以更为日常化、更具涵盖性的数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表达我对数学课堂文化的理解,从而大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是数学文化凝聚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形式化的特点,使得数学具有不同于文学、绘画、音乐等形式的文化品味。数学的文化性不是能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或者是其他感官感受到的。数学的抽象性、形式化特点源自数学的思维活动,感受数学文化就必须通过思维。没有数学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感受数学文化。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这样,学生就有机会领悟到数学的方法和思想,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来自权威和课本,而是自己也能创造数学,等等。所以,课堂中的数学文化,需凝聚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

学生领悟数学文化需要依托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反过来,感悟到了其中文化底蕴的学生,肯定会加深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当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则又可在更高的层面上感悟其中的数学文化。如此螺旋上升,直至认识的高层次。

二是数学文化寓于源远的数学历史。数学文化的内涵既表现在知识与方法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孕育出了灿烂的数学文化。数学家在探索、论证、创造过程中折射出的执著、严谨、超越等敬业品质和民主精神等,熔铸成数学深沉厚重的文化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地将一些数学家的探索故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人格上受到熏陶。如在解决“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时,教师出示“1+2+3+4+5+6+……+98+99+100”这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办法。当学生觉得困难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了伟大数学家高斯在8岁的时候就以惊人的速度和最巧妙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故事。学生们被高斯善于思考、分析、观察、钻研的数学精神深深打动,深刻地认识到思考不仅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可以带来学习的快乐。

三是数学文化源于数学的美。数学是内在美很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的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捕捉和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感受、体验以至探索数学之美,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枫叶、蜘蛛、鲸、蝴蝶、脸谱、中国结等具有对称特点的图片,配上柔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这些图案的美与和谐。然后和学生一起找人体的对称美,进而知道对称性对于人,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也是健康和生存的需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过程,用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只有与数学文化同在。与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世界相沟通,才能使数学知识真正呈现出灵动的生命状态,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和谐、充满生机,学生才能真正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实习编辑 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