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做“最好的我”

2012-04-29 00:00:00刘铮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7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校自1997年创造性地提出“2:1:1:1:5”的形成性评价方案。改变了以往“一个分数定终身”的传统性评价,而是采用多元化、多角度评价来全面评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我把课堂多元评价分为四类,一是师生互评,即以教师的评价为示范,起到点拨、引领作用;二是生生互评,即以评价促研讨,起到交流、质疑的作用:三是自我评价,即以评价促反思,使学生在自查一反思一总结一改进一提升的过程中得以提高。起到总结反思的作用;四是多主体互评,即以评价达协同,起到家校协同的作用。这些评价的过程也恰恰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轨迹。

1.师生对话时,教师的评价是点拨,是引领

在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我了解到学生对“倍”这个概念并不清晰,他们模糊地感觉到倍数与几份有关系。课上,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松鼠2只,鸭子6只,鸭子是松鼠的几倍?”学生听到自我探究的指令就开始行动起来。有的学生在纸上画图,用△表示鸭子的数量,并把他们2只一份圈起来,这样得出结论“鸭子是松鼠的3倍”。这种“画一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能够利用图形表达自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并且在图中表示出有这样的几份。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探究。他们会摆上6个圆片oooooo,用小手轻轻地将2个。紧紧地放在一起,表示这是一份,结果出现了oooooo的样子。“摆一摆”彰显了学生的“自然智能”,他们运用生活中的图片进行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还有的学生“逻辑/数学智能”很强,他可以通过“算一算”找到倍数关系实际上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并用除法算式6÷2=3来解答,因为他可以在除法之间将几个为一份与倍数关系中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

面对学生呈现的作品,我会和同学们一起送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热烈的掌声和激励的话语。我会用这样的语言评价学生:“选择画图的同学,你们善于观察生活,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十分了不起。选择摆学具的同学,你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是强,能通过你们的小手把数量关系摆得清清楚楚,这也看出你们的思路十分清晰。选择列算式的同学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居然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把这么复杂的数学问题表达清楚,很有数学味道,也具备数学的头脑来思考,令人佩服。我们都为自己在探究中的发明创造鼓鼓掌。”此时,我看到每个孩子都自信地扬起了小脸,挺直了腰板,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教师准确、到位的评价使学生及时得到了认可,增强了自信,也获得了多元智能的充分发展。他们施展才能的过程也是收获智能的过程。

2.生生互动时,同伴的评价是认可,是鼓励

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时候,教师给出25+9这道题进行研讨,学生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对于方法的点评更是精彩到位。一位小女生说:“我把9拆成5和4,先用25+5=30,再用30+4=34。”同伴马上点评:“你用上了凑十法,这是老师讲过的数学方法,很准确。”第二位同学说:“我把9看成10,先用25+10=35,前几天我们都学过这样的不进位加法,再用35-1=34。”伙伴点评:“你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你很棒。”第三位同学说:“我也用到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但是方法不一样。我先用个位5+9=14,再用20+14=34。”“你这个方法也很好,有点像竖式,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加,也用到了旧知识。”此时呈现了方法的百花齐放,而小伙伴的评价准确到位,掌声此起彼伏,有对方法的肯定,更有对同伴点评的欣赏与佩服。

3.自我反思时,自我的评价是改进,是提升

反思通常是指人对自身的思考,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得到原认知的洞察力。加德纳深刻指出:“智力增长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特征,就是回顾已进行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或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的能力。这种反思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以下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中一段课堂实录。

师: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拿出前参资料,请对你的前参资料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学生看自己的前参资料)

生1:在学习之前,我以为带有角(出示波浪图,并将它转化成一个图形)的就是一个角呢。学习以后我知道了,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才能称为角。像这样一条边是直的,另一条边是弯的不能算角。

生2:(众生鼓掌)我觉得你特别勇敢,敢于把自己的错误拿出来与我们共享,我要向你学习。(生1受到同学们的夸奖十分开心)

生3:上课前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一个角,找对了。今天我还看到了同学们找到的角,也从同学的资料中学到了新知识,认识了更多的角。

生4:我找的是桌子角。因为我们总听老师讲不要在教室里跑,小心桌角。原来我的脑子里对桌角、波浪这样的图形有些模糊,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角,今天我终于搞懂了。

教师在课堂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从实录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变化提升的过程,在肯定与否定中更加明确了事物的本质,这些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生反思的经历与体验。而反思活动正是自我内省智能的培养,在培养中既促进了智能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及时主动评价的好习惯。

4.多元交流时,多主体的评价是欣赏。是激励

我们每个月末都会为孩子颁发一张“课堂行为反馈单”,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感言三个对话框组成的矩阵式记录单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一个月以来各种智能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课堂发言状态、数量、质量,以及自身发展的综合性评定。我们按5分、4分、3分、2分这样的等级进行划分,每个等级设定相应的标准。特别突出的同学我们会以加星的形式表现。学生自评,是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要保持的好习惯,以及自己的进步或努力目标等。家长感言,是家长看到老师、孩子评价后的真切体会,发自肺腑的赞美与鞭策。因为我们知道:评价需要学生、家长、教师间的合作。这样的评价,有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共同参与,是多元的;评价手段是开放的、自然地观察;它的功能使评价更有针对性、个性化,使教与学过程融为一体,达到有效帮助每一位学生的目的。

经过多元评价的实践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主动互评、自觉自评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会自信地参与评价,听到赞美的声音会很快乐,听到质疑也会彬彬有礼地进行解释或辩驳,课堂上呈现了“开放、民主、探究、求真”的氛围。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着双主体的作用,“小老师的涌现”“小问号的产生”“小方法的出台”这些非预设下生成的东西也撞击着教师的思维与智慧。

家长听完开放课后,发自肺腑地说道:“我终于找到了孩子爱学习、爱老师、有兴趣的原因了。因为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研讨的舞台。在这里,没有老师与学生,大家都是同伴在交流,学生是那样的轻松自如,老师是那样的自信稳重。生动活泼是二小课堂的光辉写照。”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是最棒的;作为一位母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希望我和学生们都是最好的。我们在追求中不断完善,不断打造成为“最好的我”。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