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的本质与创新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面临新的挑战。第一,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研究型大学将与其他的社会组织共同塑造知识型社会及明确知识经济的形态和性质。正是因为此,研究型大学在21世纪已经从国家竞争的后台走向了前沿:研究型大学从经济活动的边缘走向了核心:研究型大学的创新活动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二,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期待大学为解决那些世界性的难题提供智慧。
第三,我们处在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时代要求大学本身也要变革,而变革本身就是创新。
21世纪大学的使命是引领和创新。大学要通过自身的变革,积极寻求保留和传播其学术成就、文化观念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所以,21世纪研究型大学应该是创新型大学。
比较东西方的育人理念,或许对于我们辨别东西方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同之处非常有帮助。东方的育人理念更加注重广泛的教育和广学博识,更加注重传承:而西方的育人理念则注重理性的启蒙和科学的方法。就学习态度而言,我们东方人相对来说更加尊重权威,而西方人更加鼓励挑战权威。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知识的传承方面要优于西方的教育,但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或许和西方教育的区别更为明显。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知识获取的渠道呈现多样化特性,所以,我们现在培养学生,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文化更加多元化,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所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质疑和批判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
二、上海交大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我校确立了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即知识探究,是三位一体的基础,能力建设是它的核心,人格养成是创新人才的根本;强调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三个结合.教学和科研相互结合,即科学和人文相互结合,课内和课外相互结合,特别注重个性发展。所有这些应该是老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理念的深化。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打破教育体系各个阶段之间的分割,通过多模式的合作,将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方式向中学延伸。我们和中学合作,从简单的生源输送提升到和中学联合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的做法主要包括:一是延伸创新教育的理念;二是以学生志趣为导向,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创新素养课程体系;三是发挥各个中学的特色,开展分层次的创新人才教育:四是以早期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发挥广辐性,强调辐射作用。
其次,在学校内,通过建一系列特区的办法,逐渐让创新教育最优质的资源和理念惠及全体在校学生。如基础学科方面,我们三年前建立了致远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六年前建立了密西根学院,以及我们两年前开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医师”计划。我们从2010年又开始“卓越法学人才”培养计划,现在这些试点已经逐渐连成了面。
致远学院主要培养的是致力于投身科学研究的学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即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主要培养的是学科交叉型的人才,这些学生三年级选专业,一、二年级的时候主要进行强化的数理基础的教育。另外,我们注重文化氛围,注重养成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领袖人才。
在卓越工程培养方面,人才培养计划着手建立两大体系,一个是面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设,另一个是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体系的建设。我们强调的是加强实践,所以,人才培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在卓越医师的培养计划方面,我们要完成三个整合,特别值得突出的是医学和人文的融合培养。医学本身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科学,其实是一门人学,所以医学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变得格外重要。
另外,我们建设了一个全覆盖的、实践的教育体系,成立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联盟,主要是和世界500强的单位,以及和大批国家机关合作。强调国际化办学,国际化是交通大学与生俱来的特色。1896年,我们第一任教务长就是一个美国人,从一开始就有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我们现在和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包括我们和另外的6所全球顶尖的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球的科技大学联盟,还和杜克大学、密西根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有不同领域的合作。
从2006年开始,交大成为国家自主招生的两所试点单位之一。2009年,我们和清华、科大、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一起开始自主招生的五校联考.主要的目的是把招考分开,通过教育部五校一起进行命题。命题和后面的所谓自主招生就完全分开了.2010年浙江大学和人民大学加入,现在是七校联盟,俗称“华约”。
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中,第一,从2008年开始,我们构建了一支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第二,倡导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研究;第三,建设一流的大学文化,我们从2008年开始建设人才金字塔。一流大学文化往往是从管理开始做起,从2007年开始首先打造一个规范管理,接下来开始进入目标管理:2012年前后进人到绩效管理:2015年前后进人到文化管理,主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有更强的自豪感,教师更有尊严感,以及管理人员更有成就感的校园文化。
三、思考与建议
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格养成是根本。很长一段时间中,思政教育替代了道德教育,这是有很多问题的,我们现在是在思政课教育里面又加上了道德教育这一块,加上了给社会奉献的公益教育的一块。因为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感恩和责任,而感恩和责任也是我们交通大学的校训最核心的内容。另外,激情和梦想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文化的本质是要给生活提供梦想,让每个中国人的梦想都和中国的未来联系起来,那我们的民族就会实现伟大的复兴。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