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项工作 实施文化管理

2012-04-29 00:00:00吴兴伯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3期

如今,学校管理正处在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时期。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文化为基础,通过凝聚团队精神,发挥人的能动性而实现重在管理人的管理思想。学校实施文化管理,校长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走出一个误区;二是重视二个规划;三是坚持三个原则。

一、走出一个误区

一提文化管理,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理解:文化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淡化刚性制度。其实不然,文化管理不能摒弃制度管理,它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实现文化和制度的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目前,学校管理中就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即以文化管理为由,质疑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如教师没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和要求,学校遵循按劳取酬原则减少教师的收入。教师却用以人为本来说事论理,似乎以人为本就意味着教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文化管理并不是人人肆意妄为,无原则地一团和气,一片混乱,而是顺乎人性的需要,遵守制度规则,人人平等和谐的一种管理。所以,校长一方面要尊重师生的民主权利和人格尊严,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执行制度时,要公开、公正、公平,不能搞“下不为例”,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

二、重视二个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校长要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和引导教师规划职业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设定的一定时期内学校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实施策略。学校发展规划的确定需要明确两点。一是促进师生发展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学校的本质功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传承,根本任务是促进师生发展。二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是确立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学校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学校理念、学校使命和共同愿景等。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持之以恒、自觉地去实践。校长要在学校定位、定标、定路中起引领作用。定位就是通过调研,校长要清楚学校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优势、面临的困难等办学资源的客观条件,以此为基础,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思想,继而明确发展方向。2001年,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快乐读高中”的办学思想,逐渐形成了“团结爱校,奉献实干”的学校精神,有效地实现了各个阶段的办学目标。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设计的行动计划。如果教师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就会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职业倦怠感。校长要通过帮助教师认识职业要求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等,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职业现状和发展潜能,自主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我校通过系列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特别重视《弟子规》《修好这颗心》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使教师求真、向善、追美,树立“以人为本、以德立身”的理念,而且还唤醒了教师的职业激情。

三、坚持三个原则

培育精神原则。军队之所以能打硬仗、打胜仗,原因在于它有着一股高度凝聚的团队向心力。这启示我们,一所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有一种共识,有一种精神,有一种风气。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精神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此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促使教师爱岗敬业。一是通过人文细节培育学校精神。如春节祝福短信、生日贺卡和蛋糕等温暖人心的举动,让教师体验到被关注、受尊重的幸福,感到学校就是他们温馨快乐的家。二是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来培育学校精神。10年来,学校召开31次全校大会灌输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生动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和本校干部教师的感人故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使学校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每个教师的心田。三是通过《校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舆论工具来培育学校精神。学校利用一切宣传渠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共同愿景,让其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四是通过大会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培育学校精神。笔者先后给全校教师作了《遵循教育规律,改变思维定势》《形成敬业习惯,享受快乐人生》《实施文化管理,追求道德境界》《学会尊重一切,创造快乐幸福》《提升专业素养,享受职业幸福》《感恩伟大学校,创造快乐人生》《改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校园》等10余次报告,促使教师不断地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创造幸福原则。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一节课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赞许后,内心一定充满了自豪和幸福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获得专业发展。学校要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对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10年来,我校投资百余万元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学校先后有27人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全校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二是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学校先后有700余人次教师到北京、上海、沈阳、铁岭等地学习,教育家肖川、礼仪专家贝新茝、上海市特级校长杨荣等10余位专家给教师进行集中专业培训。三是教育科研和常态教研结合。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学校教师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1项,他们立足学生实际总结并实施了“低起点,小步走;分层教,快反馈:强化练,巧指导”的十八字教学方针。四是开展教师一万小时练兵活动。学校通过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教师做千题集、编写经典题集、每年读两本好书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如今全校教职工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有副校级8人、主任级12人次、学区主任级16人次,有48人成长为省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转变观念原则。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都有各自的看法,抱有各自的心理倾向。若要让教师都能怀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必须改变他们消极的观念和心理,通过不断深入、耐心引导,使教师能够客观地面对现实,抱有阳光般的心态,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我校在此方面做出了努力。一是作为校长,笔者在沈阳心理学研究中心学习了心理咨询师课程,并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夯实了转变教师观念的心理学基础。二是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笔者向全校教师讲解了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ABCDE模型,使教师明白生活、工作中的感受(快乐和痛苦)不是由某一具体事件引起的,而是由自己对事件的观念引起的,要想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就必须拥有正确的观念和阳光的心态。三是通过个别谈心,强化教师的正确观念,纠正错误观念。对优秀的教师,校长要鼓励他们继续做好表率:对表现不佳的教师,校长要定期和他们交流思想,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是笔者通过主题大会《提高思想境界,更新行为观念》《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实现心灵和谐,提高快乐指数》等,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师珍惜现在、宽容待人、乐观向上,体会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把心灵窗户上的尘污擦干净,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只有把心灵中的垃圾打扫干净,才能感到真正的轻松和快乐。

文化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开启了一扇熠熠生辉的大门。校长既要着眼于大局,又要细致入微:既要致力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又要满足于教师的需求;既要关注当前,又要注重未来。

作者系辽宁省开原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