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教与学的实践研究

2012-04-29 00:00:00蔡小平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3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很多教师很难、甚至没有办法教好学生,为此,他们一味不断地进行“教”,却很少思考为何难以“教”会学生,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友善用脑”理念恰恰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友善用脑”的启示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理念。应用脑科学研究成果,是“友善用脑”课堂的显著特点。第一,信息在大脑中有效储存依赖于信息获得顺畅地传递,而一些不良因素的作用会导致大脑中产生阻碍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这些不良因素包括焦虑、恐慌、压抑、无兴趣、不舒服、营养不良、缺氧,等等。因此,营造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友善用脑”课堂的要求。第二,大脑两个半球能够进行有效互通时,才会有更好的思考和学习效果。左脑比较偏向理性思考,掌管语言、数字、逻辑、判断、分析等;右脑偏向形象思考,掌管图像、感觉、创造力等。左右脑唯有有效沟通,消除相互抑制,才可以全脑学习。第三,知识是在睡眠和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构建的。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假如学完一个材料后进行休息,则所学材料记忆保持率极高。因此,睡眠(冥想状态)可以最有效地保持记忆。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充足的睡眠,还要能够在课堂上做到身心放松。

二、“友善用脑”课堂的构建

“友善用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是通过多种策略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全脑学习的课堂,是努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高效的课堂。“友善用脑”课堂的构建可具体按照以下三大方面进行。

1.课堂教学实施“三个步骤”

首先是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原有经验”,就很难构建新知。“友善用脑”课堂要求学生在新课程开始前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即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构建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自主学习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适当安排在课外。如“自学导航”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也是教学设计的有效组成部分,学生完成自学导航,以读一读、查一查、画一画、问一问和简单的写一写为主,并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次是团队合作交流。乔哈里把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个窗子,它有公开区、隐藏区、盲区、求知区四格。公开区是人人具备的“你知我知”的领域,而隐藏区则是“我知你不知”的领域,盲区是“你知我不知”的“他知领域”,未知区则是“我不知你不知”的全新领域。

乔哈里窗表明,课堂教学中,团队合作交流的目的是使他知变成我知,我知变成他知,扩大公开区,缩小盲点,促进共同探讨未知领域。

因此,“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中,团队合作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共享学习收获,找到认知盲区,确立新的学习起点。团队合作交流有三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如两个或多个学生之间的合作,及小组内讨论等;二是组际交流,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间或小组内合作交流过程中的难点、疑点,拓展发散点(即小组成员的未知区域),通过组际交流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三是班级探究,当学生通过自主团队合作、组际交流不能达成全部预设教学目标时。问题的解决需要班级的共同探究。

最后是梳理巩固。传统课堂在新授内容结束后,一般以做练习题的方法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友善用脑”课堂强调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它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一是冥想,创设让学生全身心放松的状态,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二是画思维导图,让学生用多色笔补充勾勒或建立全新思维导图,个性化表达新知;三是练习巩固,学生通过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再完成练习,这时的练习就不只是巩固新知的过程,更多的是在自我知识的架构内温故知新的过程。

2.采用“友善用脑”多项策略

第一,听适合的音乐。不同的学习形式下需要不同的音乐情境是“友善用脑”赋予音乐的新功用。与人心跳节奏相当的音乐。可用于使大脑安静、清醒的需要;学生做数学作业、整理数据、制图时可听莫扎特的音乐,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思维缜密性的加强:文学想象时,学生可听梦幻般的、节奏松散的音乐来轻松、快速地进入状态。

第二,做健脑操。做健脑操可以促进呼吸加深,提高大脑供氧量;交叉运动有助于左右脑的沟通。能促进整个大脑的有效利用;运动会减少大脑中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神经递质,进而帮助大脑信息的传递和储存;对动觉型的人来说,健脑操能激发其思维:教师计划和引导下的健脑操可以降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第三,实施多感官参与的体验性学习。“友善用脑”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取得的收获是“看到的一点,听到的一些,做过的许多”。“友善用脑”课堂实施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注入了多感官参与的体验性学习机制,把学习从消极被动的听、看,转变为积极主动地交流、实践。课堂学习成为开放的、富于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悦的体验活动中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第四,冥想。在一段学习内容完成后,设置冥想环节将有助于保持记忆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应通过信息在大脑中储存原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冥想的积极意义,通过让学生明白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的条件,使学生知道冥想时需要保持全身心放松的状态。学生通过体验就会明白,有效的冥想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也是画好思维导图,进行个性化表达新知的基础。

第五,画思维导图。通过明晰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教师、学生便会明白传统的线性总结和做笔记的方法使用的主要是左脑的功能,而思维导图既有线性的逻辑关系,其中使用的形状、颜色、图形词等又能利用右半脑的功能,把新知识与已经存在记忆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存储和处理新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只有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才能产生最深刻的印象,记得更加清晰。

3.营造温馨健康的学习环境

一个“友善用脑”的物理环境能够将人的压力感减少到最低,并能够把大脑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校在友善用脑的物理环境建设中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班级物理环境建设。首先,用绿色点缀课堂。在教室角落里放上一盆盆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在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平息学生的躁动,激发学生情感的表达。其次,让墙壁“说话”。班级“最美文化墙”布置,除做到多彩的视觉效果,更在思想性上下功夫,比如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展、学生的心愿贴等。最后,张贴“‘友善用脑’学生须知”。

二是精心设计校园墙壁文化。首先,让墙壁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我校,学生可以在教室窗台外的走廊上涂鸦,楼道上设置了抽拉式画框,“我的地盘我做主”,任何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其次,让墙壁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平台。在楼道显眼的位置。粘贴了“友善用脑”的“每日五问”,学生每日“五问”自己,每日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最后,让墙壁成为服务学生成长的区域。楼道内学生活动中心位置,设计了学生“友善用脑”的图片,这既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友善用脑”,还交给他们“友善用脑”的方法。

我校“友善用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在我校听课后说:“‘友善用脑’课堂是完全符合脑科学原理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悦的。”基于脑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

(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