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琦
我县属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现有耕地188万亩。受市场需求和大豆价格上升的拉动,农民种植大豆热情高涨,致使调茬困难,重迎茬面积逐年增加,重迎茬的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县大豆增产、提质的重要因素。全县大豆年播种面积达130万亩以上,重迎茬大豆面积96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74%。重迎茬地块的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危害猖獗,造成缺苗达30—40%,大豆根腐病(镰刀菌、疫霉菌)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的地块发病率达60%以上,大豆孢囊线虫危害也日益加重。大豆重迎茬减产20—30%,高的达50%。针对重迎茬危害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重迎茬危害基本得到控制,综合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即使今年各种灾害发生较频繁,在应用的技术到位,措施得当情况下,全县100万亩重迎茬大豆平均亩产仍达149.9kg。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和种衣剂处理是重迎茬大豆丰产的前提
在重迎茬种植条件下应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一般可增产10-20%。几年来引进大量大豆品种,在重迎茬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不断地筛选出抗病虫害能力强、根系发达、植株繁茂的高产、优质大豆良种。如、黑河36、黑河38、黑河48、丰收27、华疆3、北豆5等。
播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种子处理,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重的地块,用35% 的多克福种衣剂拌种,既能起到防病虫的作用又能补充大豆生长所需微量元素的不足;对大豆根腐病较重的低洼地种植大豆的采用适乐时加多克福种衣剂混配后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效果明显,一般可减少根腐病发病率60%左右。
二、精细整地是重迎茬大豆丰产丰收的基础
重迎茬地块的土壤中病、虫源基数较大,一但环境条件适宜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对大豆的危害严重。采用精细整地技术后,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减少土壤中病菌、幼虫、卵、蛹的数量,起到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供肥、供水性能,减少病虫对下茬大豆的危害的作用。我县重迎茬大豆全部进行秋整地,其中秋深松、翻、耙起垄联合整地占43.3%,深松、旋耕、起垄占21.9%;深松、重耙、起垄占20.6%;原垄沟深松后破旧垄合新垄占14.2%。采用上述整地措施后病菌、害虫危害率减少40%,耕层深度达30cm以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60%。高标准的整地质量为我县大豆实现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
三、平衡施肥是重迎茬大豆健壮生长的保障
连年的大豆重迎茬种植,使土壤中的养分过量的单一消耗,在生产上必须补充这些营养元素,以满足重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我县从2004年开始推广应用平衡施肥已7年,施肥效果显著,可以满足重迎茬大豆对养分的需求。在施肥上一般采用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秋季封冻前结合整地施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1.5立方米,既可为大豆生长提供营养又可促使土壤团粒结构优化,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种肥以化肥为主,土壤测定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最适宜的NPK比例为1:1.5-2:1,即亩施45%的NPK复合肥16.5kg或亩施尿素2kg、二铵8kg、硫酸钾5kg,基本可以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我县重迎茬大豆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0%;追肥分为根际追肥和叶面肥两种,根际追肥:因重迎茬大豆的自身固氮能力较弱,在花期前如果大豆植株生长势弱,叶色发黄时,结合趟地亩追尿素1.5—2.5kg;叶面肥,根据大豆的田间长势,在苗期或初花期补充大量元素N、P、K及微量元素的不足,满足大豆生育中后期肥量的不足,该技术具有肥效快、利用率高、省功、经济效益高的优点,目前我县重迎茬大豆结合防病虫草害时应用叶面肥的面积达95%以上。
四、保证播种质量是实现大豆一次播种保全苗的关键
适宜播期,合理的密度、提高播种质量是重迎茬大豆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关键。
1.播期的确定,当耕层5cm地温稳定通过7-8℃开始播种,我县南部乡镇5月3-8日,中北部乡镇5月5日-10日,岗地、向阳坡、土壤水分适宜的地块应适时早播,实现抢墒播种;洼地、土壤水分过大的地块,应适时晚播,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并可防止低温、高湿引起大豆烂种。
2.播法:采用垅三栽培技术,精量点播技术,窄行密植技术。
3.播深:镇压后播种深度为3-5cm。
4.播种密度: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较弱,必须适当增加密度来夺得高产,一般公顷保苗株数为30-35万株,并坚持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熟品种易密,晚熟品种宜稀的原则。
5.播种质量:播种时做到播深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种满种严,实现苗齐、苗匀、苗壮。
五、加强田间管理是获得丰收的保证
加强重迎茬大豆的田间管理,是大豆实现高产、优质的保障,目前我县田间管理上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铲前深松、铲趟、苗期追肥、化学药剂促控,防治病虫害等。
1.苗期深松:当大豆子叶与茎成90度角时及时进行垅沟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可起到灭草、放寒增温的作用。
2.铲趟:大豆生育期间应及时进行二铲二趟,可起到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作用。
3.叶面追肥:当大豆生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1.5kg,对水500kg叶面喷施,可起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4.防治病虫害:
(1)蚜虫和红蜘蛛:用40%乐果乳油,每公顷1.5kg,对水300kg喷施;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20g对水450kg喷雾。
(2)大豆食心虫:8月初有食心虫发生时,对封垄条件好的豆田,用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5.2kg制成毒棍,毒棍每4垄插1行,每5米插一根。对封垄差的豆田,每公顷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对水450kg喷雾防治。
(3)大豆灰班病。大豆花荚期,每公顷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kg,对450kg喷雾,并有兼防治菌核病的作用。
(作者单位:164800黑龙江省克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