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立体通透高产栽培技术

2012-04-29 00:44:03唐晓瑜于春玲
农民致富之友 2012年1期
关键词:株型行距整地

唐晓瑜 于春玲

玉米是我县主栽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65万亩,占全部播种面积的36%。常年单一的栽培方式,严重地制约着玉米的产量水平。据调查,栽培密度偏低,是制约我地玉米产量不高的重要因素,而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是应用耐密抗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和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2009-2011年万亩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中,在全县推出试用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技术模式,平均亩增产70—80kg,且降低3—4个百分点的含水量,增产提质作用显著。

1.玉米立体通透栽培的模式

1.1 两垄一平台模式

把原来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的宽行行距为90-100cm,窄行行距35-40 cm,形成宽窄行栽培。

1.2 比空栽培模式

采用2:0和4:0两种种植方式,即种2垄或4垄玉米空1垄的栽培方式。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可在空垄中套种或间种矮棵早熟马铃薯、豆角等。

1.3 间作模式

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即大豆与玉米4:4或4:6比例间作。

1.4 偏垄种植模式

是在常规65cm小垄的基础上,以两垄为一个组合,将两垄的播种行距调整为50cm,与另一个组合的行距为80cm,以此类推,就形成了类似大垄种植中宽窄行栽培。

2、玉米立体栽培的增产机理

2.1 通风透光种植方式由传统的小垄垄作改为宽窄行种植,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了边际效应,缓解了“玉米海”矛盾,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2 增加密度由于通风透光良好,玉米根系发达,增强了抗倒伏能力,因此可以种植收敛型的耐密品种,增加10—15%的植株,靠群体增产。

2.3 提高投入水平由于增加了10—15%的密度,肥料也随之增加了10—15%。

3. 玉米立体通透栽培的技术要点

3.1 品种的选择选择正确的良种是栽培技术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摄氏度的优良品种。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株型收敛和半收敛的耐密品种。选株型收敛的品种公顷保苗6-7万株。可以实现现有品种条件下种植密度由4.5-5万株/公顷向5.2-6万株/公顷过渡,突破现有品种在当前条件下种植密度难以增加的禁区。我县主栽玉米品种主要为吉单522、龙单25、龙单26、龙单13、龙单37等,搭配品种绥玉7、垦玉6、克单9等。

3.2整地起垄,结合深松重视土壤耕作,重视播种质量,改小型农业机械为大型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整地、播种质量高、效果好的优势,。

3.2.1对原小垄改大垄的地块,首先把优质农家肥均匀施入垄沟内,再按垄引沟(这限于没有深翻基础的地快),隔一垄破一垄。将原来的两条小垄合成一条大垄。随后用耢子将大垄耢平,用磙子镇压,保证土壤墒情。

3.2.2 对平翻未起垄地快,按大垄距(130cm或140cm)标准起成大垄。然后用耢子将垄耢平并及时镇压以待播种。

3.2.3 对已是大垄地快,在大垄中间先趟开起小垄,然后起垄和垄作相同。

3.3 科学合理施肥。

3.3.1 改传统经验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单一化肥的施用,推广应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根据近几年我县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分析,我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是有效磷含量上升,碱解氮和速效钾在下降,所以在总的施肥上提倡稳氮、降磷、增钾、补充中微量元素。有机肥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每垧地施30吨。化肥每垧地施用磷酸二铵150—225kg,氯化钾100—125kg,尿素150—240kg;或用玉米专用复合配方肥350kg.注意缺锌地块补锌,公顷施用15-22.5 kg硫酸锌。

3.3.2 施肥方法 。因立体通透栽培玉米比常规栽培增加10—15%的密度,施肥量上也相应增加10—15%。为阻止肥料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整地前将肥料施入原垄沟内,结合整地打垄,确保施肥的深度。玉米7—9叶期或拔节期前追肥时,要侧深施肥,即离玉米10-12cm处,10-15cm深度。其方式有埯施或机械条施,垄沟追肥效果最佳。

4.应用化控技术。化控剂主要作用是可以塑造比较理想的株型,有利改善玉米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玉米高度40—50cm,茎粗增加0.1—0.2cm,提早成熟1—2天。在玉米抽雄前7—10天,每垧用375ml化控剂,对水喷于叶片顶部,不可重喷或全株喷施,时期不能过早过晚。

5. 田间管理

5.1 封闭除草。播种后每亩用90%乙草胺和2,4—D丁酯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5.2查田补种,及时间苗定苗。铲前深松,三铲三趟。

5.3 病虫防治。防治玉米螟,粘虫以及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茎基腐病。

5.4 追肥。玉米拔节前进行,每公顷追施氮肥总量的70%。

5.5适时晚收。8月上、中旬,放秋垄。隔行去雄。在玉米蜡熟期站秆扒皮晾晒。活杆成熟的品种一定要霜后收获。

(作者单位:157600黑龙江省林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株型行距整地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作物学报(2022年7期)2022-05-11 12:58:02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新农民(2021年15期)2021-09-16 09:47:57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新农业(2016年17期)2016-08-16 12:02:38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