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杰
一、产地环境条件
要求≥10℃积温2500℃以上,无霜期135~150天以上。产地空气清洁,3千米内无污染源,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在10克/千克以上,全氮1克/千克以上,全磷0.8克/千克以上,碱解氮60-8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50毫克/千克以上,土壤pH值7.0左右,具有较好的保肥、保水能力,土壤含盐量低,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土壤质量标准的农田。
二、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①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地方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抗病能力强的杂交玉米品种。如SC704、新玉7号、登海1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
②种子质量。种子必须是杂交一代,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
③种子处理。精选种子:除去霉变、破碎和受病虫危害的种子,将种子摊在地上,翻晒2~3天。
种子包衣:根据地区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播种前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等。
浸种:用冷水浸种12-24小时,55-58℃温水浸种6-12小时,也可用0.05%硼酸、0.1%硫酸锰、0.03%硫酸铜、0.1%铜酸铵浸种12-24小时,同时也解决了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
种子包装技术:精选种子经包衣加工后,定量包装。
④整地。秋翻冬灌667米2灌水100米3以上,未冬灌的地也可早春灌,待适墒后结合耕翻施足基肥,耙碎土块,整平待播,整地质量达到墒足、地平、土碎、无残茬。
⑤施基肥。667米2施优质农家肥2吨、尿素15~2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在犁地前撤于地面,深翻入土,基肥可结合秋耕翻地施入,也可结合春耕翻地施入。
2.播种技术
①播种期。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12℃时播种。
②播种量。采用机械点播时,667米2播种3.0-3.5千克。
③播种质量。地膜玉米采用玉米专用铺膜点播机播种,宽窄行配置,宽行行距60厘米,窄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铺膜播种质量达到横头铺齐、膜面子整、松紧适中、压土严实、采光面大、播深一致,保证苗齐苗全。
④带肥下种。667米2带种肥二铵5-8千克,对种子无烧灼、腐蚀作用,不影响种子出苗,且容易被幼苗吸收。
3.苗期管理
①定苗。玉米苗在3~4片叶时进行定苗,地膜玉米株距25厘米,每穴留1株,缺苗处留双株,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
②中耕、松土、除草播后遇下雨,及时破除板结,膜间出现杂草及时中耕、灭草,增温保墒,中耕次数视土壤板结及杂草发生情况而定,在灌头水前中耕2-3次,第1次中耕要浅,深度7-8厘米,以后逐渐加深,中耕要保证质量,防止压苗、伤苗。
4.后期管理
①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第1次追肥在揭膜中耕时进行,用机具开沟放入肥料,然后培土起垄灌水,667米2追施尿素25-30千克。第2次追肥在灌第2次水前进行,穴施后灌水。 ②灌水。玉米全生育期灌水4-5次,第1次水要在玉米播种后60天左右灌,667米2灌水70米3左右,头水15天后灌第2水,以后分别在孕穗期、抽雄期、乳熟期灌水,667米2灌水60米3左右。③人工辅助授粉。玉米扬花期间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散粉后期,于上午人工持“丁”字型棍棒在玉米田间行走,使棍棒横粱轻轻晃动玉米雄穗,促使其散粉。④根外追肥。拔节期每667米2用矮壮素100克、硫酸锌80克,对水适量叶面喷施。
三、病虫害防治
1.地老虎
①药剂喷雾。定苗后667米2喷施敌杀死50克,防治苗期3龄地老虎。
②撤施毒土、毒沙。用75%辛硫磷按1:2000的比例拌成毒土或毒沙,每667米2撒施20~25千克,不仅能杀死2龄幼虫,对高龄幼虫也有一定杀伤效果。
③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3~5千克,喷在50千克粉碎炒香的棉籽饼或油渣上,亦可与切碎鲜草拌匀,在傍晚撒施于根部土表诱杀害虫。
2.棉铃虫
全面实行秋翻冬灌。人工放赤眼蜂,采用Bt生物杀虫剂、白僵菌粉喷施。玉米心叶末期,用敌百虫,溴氰菊酯灌心叶或喷雾防治。
3.玉米穗黑穗病
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以及撒施和采用杀菌药剂拌种为辅的综合防治,杀菌剂用粉锈宁、羟锈宁等,拌种用量为每百千克种子用粉锈宁80-100克或羟锈宁60克,对水适量进行拌种处理。
4.玉米黑粉病
选用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在瘸瘤成熟破裂前及早销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深翻土壤。
四、收获
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当玉米籽粒含水量小于14%以下时,即可安全贮藏。
(作者单位:151400黑龙江省安达市老虎岗镇农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