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历史使命

2012-04-29 06:38:11中共中国戏曲学院委员会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弘扬戏曲学院

中共中国戏曲学院委员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必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戏曲专业院校,通过戏曲高级人才的培养、戏曲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戏曲文化的传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更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戏曲学院61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程。

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中国戏曲学校是新中国我党建立的第一所新型的戏曲专业学校—中央人民政府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由杰出的人民戏剧家田汉兼任校长。建校伊始,学校即延聘原富连成科班、中华戏校等一批名师,延聘一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最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当时的“九大教授”一直被传为佳话。党密切联系戏曲界艺术家投身戏曲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传统并延续至今。在60周年校庆之际,学院又延聘全国戏剧戏曲界各专业、各剧种的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担当学院的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戏曲改革政策,继承了戏曲艺术传统教学方法,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在坚持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戏曲和教育规律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行并进的,融“教学、实践、科研、创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规范严谨、中正浑厚”为人才素质特征的学院风格,影响了新中国的戏曲舞台。经过60年的奋斗,学院从根本上完成了戏曲教育由旧向新、继承传统而又面向现代的制度性的转变,形成了从中等专业教育到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比较完整的戏曲教育体系,以及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完备的戏曲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戏曲艺术人才,对戏曲尤其是京剧艺术的传承与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撑了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由国家兴办的中国戏曲学校和由此升格发展而来的中国戏曲学院,标志着现代戏曲教育体系的基本成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大的影响。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关怀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经常观看戏曲学校学生的演出,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戏曲学院的题词“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已成为学院的校训。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一所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和特色的艺术院校,必将担当起历史责任。

学院发展到今天,是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指导下,经几代国戏人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年,学校即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始了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学院全面恢复了戏曲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戏曲高级人才培养、戏曲理论研究、戏曲文化传播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小学校,大责任,大担当”,是中国戏曲学院办学60余年的真实写照。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党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培养和造就戏曲艺术精英人才为目标,融合首都人文底蕴,秉承百年戏曲教育传统,经过几代人的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铸就了“坚韧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国戏精神,这是学校一代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宝贵结晶,凝聚着“国戏”师生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是学院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国戏”精神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精神,就是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的担当精神、献身精神,这是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进一步推动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使文化发展走进新的春天。这既给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戏曲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赋予了更重的责任,也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办学环境更加改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高度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为戏曲教育创造了最重要的发展环境。

二是更加重视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高度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新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六中全会之后,国家又公布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把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为“国戏”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创造了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有利于办学的潜在机会增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等,以及首都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对“人文北京”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都将为学院实现以建设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为标志的“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办学目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条件。

与此同时,学院发展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极大挑战;面临着戏曲专业生源减少,特别是优质生源更少以及艺术院团转企改制,对“出人出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极大挑战;面临着戏曲高等教育内部的激烈竞争。

面对机遇和挑战,学院必须在全面学习、深入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戏曲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深刻认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思考国家文化建设与学院创建“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的关系,把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落实学院“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创“一流”的意识,进一步深化建“一流”的内涵,扎实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举措;必须充分利用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更加主动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北京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即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基本点”、实现“三个突破”。

“一个目标”:建设国内水准一流的戏曲艺术大学,保持戏曲教育国内领先的水平。

“两个重点”:出人才、出成果。既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戏曲艺术人才,又力争取得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和创作成果。出人才、出成果实际上就是通过实践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职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三个突破”: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高校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努力构建具有“国戏”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以戏剧与影视学为核心,做强品牌专业,办好适应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新建专业,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格局;要遵循戏曲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凸显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完善有利于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抓好本科教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管理,2012年启动院内本科教育评估工作,2014年进行建校以来第四次南方巡回演出,切实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继续办好“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培养戏曲艺术领军人才,始终保持学院戏曲教育国内领先的水平。

二要在重大科研成果和优秀剧目创作上有所突破。学院要围绕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关注戏曲艺术事业的发展,瞄准戏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和创作方向。科研要突出戏曲特色,以“京剧学”研究为重点,加强对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全面推进戏曲理论建设;要发挥学院在戏曲创作上的引领作用,重点在创作思想、创作观念、创作精神、舞台风范和继承的典范性等方面的引领,努力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技与艺术相结合,通过艺术创新与实践,进一步展现中国戏曲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以创作促进教学,以实践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京剧学研究团队、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团队、当代戏曲评论队伍和艺术创作团队建设,力争取得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成果和创作成果,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创作成果奖上有新的突破;要加强与重点艺术院团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学术创新、艺术创作与交流平台,促进科研与创作成果转化,以重大科研成果和剧目创新创作带动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引领戏曲事业的继承、繁荣和发展。

三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所突破。学院要建设一流的戏曲艺术大学,就必须培育和建设卓越的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其中最核心的是大学精神。中国戏曲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凝练和大力弘扬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又体现学院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国戏”精神,进一步丰富“国戏”精神的内涵,将坚韧不拔的国戏精神、严谨规范的国戏传统和“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立足”的国戏理念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灵魂,作为凝聚和鼓舞全院师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创建一流戏曲艺术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并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行动。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还要进一步树立开放办学理念,拓宽社会服务的渠道,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积极策划和参与戏曲的国际推广,扩大中华戏曲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文化发展中,实现由开放合作到服务社会再到学院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院作为一所具有优秀办学传统的戏曲大学,培养优秀戏曲人才、进行文化传承是学院肩负的重要使命。近日,学院党委召开了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就“文化传承·大学使命”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充分体现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在学院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全体“国戏”人将更加深刻地认识戏曲文化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认识戏曲教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认识中国戏曲学院在引领、支撑民族戏曲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把握戏曲教育必须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发展方向,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坚定的发展信念、崇高的使命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汇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洪流,用人才培养、科研创作、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最新成果,为首都和全国的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26日01 版。

[2]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3日02版。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弘扬戏曲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学院掠影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