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最有名的预言家

2012-04-29 00:44诸葛文
读者欣赏 2012年1期
关键词:预言家魏延刘伯温

诸葛文

预言的产生和人类一样古老。在人神混杂的上古时代,中国的伏羲、黄帝、女娲、大禹等都是预言家。中国历代的帝王都或多或少地和预言家有关系。周朝的姜子牙、汉代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明代的刘伯温等,不但是预言家,而且是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直接参与了王朝更迭的斗争。

且让我们盘点一下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预言家们。

诸葛亮:懂的不仅仅是预言

诸葛亮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自从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上政治舞台,诸葛亮凭借自身的智慧为刘备的三分天下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传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了一本《马前课》,在这本书中他预言了后世的天下大事。神奇的是在这本书中,他也对自己的伐魏事业的结局和自身的命运进行了一个总结:“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这是诸葛亮对自己的预言。在经历了400年的国运之后,汉家王朝气数已尽,但他还是要竭尽全力辅佐刘禅,不负刘备三顾之情、托孤之义。他预言在自己死后,蜀国的局势将会纷扰不断,最终被“八千女鬼”(魏)所吞并。果不其然,诸葛亮六次出师北伐曹魏,力图恢复中原,但是每次都功败垂成。而且在最后一次北伐时,随着天空中将星的陨落,诸葛亮病逝于陕西渭水南岸五丈原。就如同他在《出师表》中写的那样,为了再兴汉室耗尽心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诸葛亮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善于分析骨相,据说通过分析魏延的骨相预言魏延日后必反。结果,不出所料,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谋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当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曹操之后,曹操的势力开始北撤,刘备顺势占领了荆州,作为裨将的魏延先是在长沙杀了太守韩玄,之后救了黄忠,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大喜,诸葛亮却大怒,命人拖下去把他给砍了。当时的所有人都很纳闷,诸葛军师为何要杀魏延,诸葛亮解释道,魏延的后脑上长了块反骨,必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日后必反。

所谓“反骨”,也就是“枕骨”,就是后脑勺的头颅骨比较突出,一些人枕骨突起,侧面看他们的头形,就像一个刻意夸张了的问号。按照当时相骨之术的看法,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骨相。因为魏延天生反骨,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必反,所以死的时候吩咐杨仪、姜维,如果魏延有不轨的行动,就按照交付给他们的锦囊行事。后来魏延真的造反时,早就在魏延身边当卧底的马岱一刀就把他给杀了。

不过后世也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仅仅凭借魏延长有反骨而认为他会谋反,未免有点太过于牵强。如果魏延真有反骨,刘备就不会对他这么信任,让他做汉中太守,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就不应该让他独当一面掌握兵权。后世也有为魏延鸣不平的,认为魏延投降刘备后,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刘备死后,魏延多次参与北伐,在北伐中屡立奇功。他戎马半生,为蜀汉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在死后却要背上谋反的骂名。

不过,虽然魏延死得有点冤,但平心而论诸葛亮杀掉他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决策。众所周知,魏延智勇双全,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心高气傲。刘备是历史上罕见的知人善任的明君,魏延当然俯首帖耳;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政,魏延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但诸葛亮死后,刘禅势必当政。刘禅昏聩,诸葛亮之下的众臣资历与魏延相比都非常浅。姜维是诸葛亮信任的接班人,可当年魏延投奔刘备时,姜维还只是一个黄毛小子。综观当时的蜀营帐下,五虎大将已亡其四,只剩下老迈的赵云。自视甚高的魏延又怎能对刘禅和姜维等人甘拜下风呢?他很可能会拥兵自重,甚至自立为王,这也正是诸葛亮所忧虑的。

也许诸葛亮不一定像人们说的那么神,但是他绝对是一个聪明的预言家。

李淳风:天命不可违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历代野史、小说所热衷于描写和评论的对象。其中关于她代唐自立的预言也成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

据说早在唐太宗初期,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意思是说大唐王室中道衰弱,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代掌天下。而且在贞观初年,太白金星经常在白天出现,而不是黄昏时分,这是非常怪异的天文现象。当时负责天文研究的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这个占测的结果和那条秘谶吻合,唐太宗为此惙惙不安。

当时正处于贞观之治时期,朝廷上精通天文历算阴阳术数的不少,其中就包括当时著名的神通之士李淳风和袁天罡。尤其是李淳风,在私下里被称为“算破天”,据说他就是如今传得沸沸扬扬的预言书《推背图》的作者(另一说该书由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于是,唐太宗立即召见李淳风。

唐太宗向李淳风询问预言的真假,李淳风告诉太宗皇帝“唐中弱,有女武代王”这是上天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了,并告诉唐太宗“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夷唐子孙且尽”。唐太宗听说这个人要杀掉李唐的子孙后大惊,急忙询问应对之计,并问是否可以将天下所有武姓之人全部杀掉。李淳风劝阻了唐太宗的这种想法,说“天之所命,不可去也”,他说这个女人当为皇上您所亲爱的人,40年以后她就老了,也许会怀念李唐的恩泽,况且人一老心肠就软了,虽然她能改易唐祚,但到底不能绝唐。如果你仅仅因此而杀掉全天下武姓之人,既不明智也不是一个明君的行为,这是一个定数。如果大加刑杀,皇上您的子孙可能真的就会被杀绝了!最终,李世民接受了李淳风的建议,没有大开杀戒。

不过,唐太宗虽然没有兴大狱,但他还是对武姓之人十分警惕,没有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例如唐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将领李君羡就因此而遭受飞来横祸。唐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轮到了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唐太宗听罢一怔,立刻就想起了“女主昌”、“有女武代王”的预言。但他故作镇定地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

酒宴之后,唐太宗再根据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又把守着玄武门,再加上还叫五娘子,就怀疑那个“女主武王”就是他了。于是唐太宗为了防患于未然,就硬给李君羡安了个罪名,说他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把他投入大狱,接着便把他全家老少都杀了。

然而正像李淳风所说的天命不可违,唐太宗死后,预言真的应验了。这“女主”、“女武”,显然不是唐太宗所杀掉的“五娘子”李君羡,而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武则天。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曾追随唐高祖李渊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武则天从小就志趣广博,14岁入宫给李世民当了才人,但是李世民不喜欢她,她竟一直做了12年的才人。随着李世民的逝世,她被迫去感业寺出家。

武则天早已认识到老皇上对自己的厌烦,于是做了第二手准备,慢慢地搭上了当时的太子李治。太宗死后,李治想方设法要把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放出来。恰在此时,李治的王皇后与宠妃萧淑妃斗得火热,王皇后也想把武则天从感业寺召进宫来帮助自己对付萧淑妃。于是武则天顺顺利利地入了宫,可是没想到王皇后与萧淑妃两人最终都被武则天排挤出局了。

永徽六年(655),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则天相继架空了两个儿子的统治,但她并不满足,后来她又废掉了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自称大周皇帝。“女武代王”的预言终于应验了。

刘伯温:预言家也要明哲保身

民间传说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也是一个智慧之神,可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后来为朱元璋做了一首《烧饼歌》,预测了大明王朝国运以及几百年后中华的世事浮沉,以致被统治者列为禁书。

刘伯温真的那么神奇吗?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他的预言。

明太祖朱元璋当政之后,对于异姓功臣并不信任,为了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固,在位期间曾多次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图形成掎角之势,来维持大明王朝不倒。但是后来藩王们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并不断地觊觎帝位。燕王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发动了一场达四五年之久的叛乱。

战争胶着了四年后,朱棣率师南下,连下泗州、扬州、镇江,直逼南京。南京城陷之后宫中起火,朱允炆不知所终。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靖难之役”,后来朱棣又迁都北京。

对于靖难之役,刘伯温《烧饼歌》是这样预测的。文章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面对朱元璋对于明朝气运的提问,刘基回答道:“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问道:“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刘基回答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南方终灭北方终”是说金陵毕竟不是一个王气久居之地,大明王朝最终的国运还是在北方,太子虽然是嫡出,但是还要预防旁支的尾大不掉。刘基还点出了攻破南京城的是“燕子”,也就是燕王朱棣。

刘伯温善于知人。有一次朱元璋准备用杨宪为丞相,征求刘伯温意见时,刘伯温投了反对票。刘伯温说:杨宪有丞相之才却无丞相之器量。当丞相的,应持心如水,以义理为判辨是非的标准,又应有一颗包容之心,而杨宪不具备这些条件。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可否为相,刘伯温说此人比之杨宪更差,连丞相之才都没有。又问胡惟庸可否为相。刘伯温说:这好比让胡惟庸驾车,我担心车辕会被损坏,胡惟庸也不是最佳人选。自己提出的这些人选都被否定了,朱元璋有些不高兴,便没有听取刘伯温的意见任用胡惟庸为相,果不其然,后来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并灭了九族。

在为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刘伯温过得并不愉快,由于朱元璋猜忌心很重,许多劳苦功高的重臣先后都被朱元璋处死,在这种情势之下,刘伯温吸取教训,为人更加谨慎,尤其是在立下大功之后,从不敢张扬,反而更加低调。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刘伯温被封了这么高的官,却不贪恋富贵,洪武四年(1371)便告老还乡,隐居起来不再过问朝廷事务。隐居的刘伯温,大智若愚,表现得像一个不识字的老农,也不与其他官吏来往,除了下棋喝酒之外,从不提起自己建功立业之事。后来当地知县几次求见,刘伯温为了避嫌不答应。这位知县无奈之下,只得化装成老百姓去拜见他。

然而,刘伯温最终还是死于朱元璋赐饮的毒酒。临终之前,他命人将其平生所收集的天文秘书全部封存,待他死后把这些东西尽数上交朝廷,并严立家规,后世子孙千万不可学习这些东西,要做一个普通人。

猜你喜欢
预言家魏延刘伯温
预言家
我是小小“预言家”
刘伯温以德服人
谁是明代的“诸葛亮”
预言家
聪明的刘伯温
我的小档案
刘伯温逝世成谜
原来如此
立刻·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