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邕的文艺思想

2012-04-29 05:51:35
文学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蔡邕文艺思想书法

黄 萍

内容摘要:蔡邕在文学,书法方面久负盛名,学界对他诗赋,书法方面的成就多有研究,但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论述。笔者认为,蔡邕的文艺审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在文学、书法和音乐等方面的创作,本文试图立足于对蔡邕文学、书法成就的分析,来探究总结蔡邕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蔡邕 书法 文学 文艺思想

蔡邕是东汉的文化大家,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后汉书》本传载:(蔡邕)“少博学, 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 妙操音律。”,而《太平御览》七百五十引孙畅之《述画》曰:“汉灵帝诏蔡邕图赤泉侯杨喜五世将相形像于省中,又诏邕为赞, 仍令自书之。邕文、画、书, 于时独擅,可谓备三美矣。”从以上的史书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蔡邕在文学、书法和音乐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笔者认为,蔡邕的文艺审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文学、书法等方面的创作。本文立足于对蔡邕在文学、书法方面的创作和成就的分析,来探究总结蔡邕的文艺思想。

一.文学——发愤以抒情

两汉是经学昌明的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宗经尊儒成为了一股强有力的社会风气,影响到当时的文学思潮,政治教化成为文学的一个主要功能。正如《毛诗序》所主张的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强调诗歌的讽谏教化作用,而诗歌(文学)的功能被归结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被赋予了相当浓烈的“工具论”味道。《毛诗序》所阐释的这种观点,几乎成为了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而自屈原以降,司马迁所继承的“发愤以抒情”则似一条涓涓细流在汉代的文学发展进程中时隐时现。及至东汉中期以后,一部分文人开始有意识的突破经学的藩篱,引发了文学上的新变,他们将“发愤以抒情”这一脉发展壮大。蔡邕就是文坛新风的开创者之一,从蔡邕的抒情赋和五言诗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对他的文学观念有所了解。汉赋一向是以铺张扬厉为特点,以讽谏为目的,即所谓劝百讽一。从东汉中期起,大赋呈现衰微趋势,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蔡邕的《述行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东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擅权,知蔡邕善鼓琴遂招其进京。蔡邕不得已而上路,后中途称疾而返。蔡邕“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述行赋》以这次被迫进京所经历的地点为线索,借前朝兴亡,善恶之事,浇胸中块垒,抒心中抑郁不平。“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这不仅是他沿途所感,也是他取舍往事的原则和创作宗旨。蔡邕每行到一处,河山气象的阴晴,前人的善恶行迹,都与他心中所思所想交相激荡,而他心中的不平也通过事物的记述充分表现出来。全文表面看是写山河雨云,却是处处有所寄托,表面看是思古,却是句句有所影射。他采用对比手法描写贫富不同的两种生活,从居住到饮食,深刻地揭示了豪门奢华与民间疾苦,使这篇赋远远超出了述行的范围,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从本文可见,在蔡邕那里文学已经摆脱了政教功能的束缚,自由地展现表达着个人的情思感悟。

除此之外,蔡邕的《青衣赋》、《协和婚赋》、《检逸赋》等更是思想开放大胆, 涉及男女艳情与闺房之私,而《汉津赋》、《笔赋》、《琴赋》、《弹棋赋》、《短人赋》、《瞽师赋》或咏物, 或咏事, 或咏人, 题材十分广阔, 大大丰富了赋的内容, 拓展了赋体的艺术表现领域。

再看蔡邕的五言诗《翠鸟诗》。此诗虽写翠鸟,实写如作者一般遭遇的乱世文人。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为翠鸟构想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它是从猎人追捕下逃脱出来的幸存者,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若榴树的主人。翠鸟暂时找到了栖身之地,但仍然是寄人篱下,并且对以往被人追捕的遭遇心有余悸。这首诗是蔡邕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

由以上分析可见蔡邕的文学创作延续的是“发愤以抒情”,他所肯定的是文学的抒情审美。

二.书法——任情恣意,肇于自然

蔡邕善书法,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自如,南朝梁武帝称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相传蔡邕见工匠们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从而受到启发,并由此开创了“飞白书”这一独特的书体,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盛赞:(蔡邕)“工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又创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真异能之士也。”他的飞白书体“得华艳飘荡之极”, 汉末魏初, 多用以题署宫阙, 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对于中国画枯笔笔法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响。此外, 蔡邕融注了自身实践经验的深刻体会,为后人留下了《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一批书论,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邕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论》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散怀抱”,即是摒除杂念,心无旁骛。“任情恣性”是指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创作中,以情运笔,以意运笔,一腔热情随墨泼洒。而后又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即是下笔之前须集中精神,超然物外,凝神屏气。这和陆机《文赋》论述构思以及写作过程的“其始也,皆收始反听,耽思傍讯”、“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蔡邕认为,一旦艺术创作者达到“散怀抱”的忘情之境,就会得意忘形,使得创作出的艺术品“无不善也”。《笔论》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书法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同时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而在《九势》中蔡邕又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奠定了书法的美学理论,从“书肇于自然”的书法美学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子“致极虚”、“守静笃”,庄子“莫之为而常自然”等哲学思想的影子,蔡邕试图以道家的自然观来阐释书法之道,他的书法理论自然也带上了道家的美学色彩。

三.结语

《后汉书》载:(蔡邕)“所著诗、赋、碑、诛、铭、赞、连珠、哉、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势》、祝文、章、表、书记, 凡百四篇, 传于世。”由此可见蔡邕一生所作颇多,他的一部分文章在艺术审美上显现出与汉代文坛整体风格迥异的新面貌,流露出个人的感悟与情怀,对“文以载道”传统文论的弱化,也使得文学体式本身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发展,为文学自觉开辟了道路。蔡邕这种专注于抒情审美的文艺思想,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在文学方面,而是全面体现于书法、音乐等文艺创作中,蔡邕对于艺术的体认和实践完全是站在审美的角度,由此得以将文艺从儒家实用主义的长久禁锢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观照和表达自己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范晔.后汉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蔡邕.笔论[A].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4]蔡邕. 九势[A].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5]蔡邕. 篆势[A].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6]跃进. 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J].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注: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蔡邕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0d055。

黄萍,湖北民族学院文传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蔡邕文艺思想书法
飞白的创新
知识窗(2023年6期)2023-07-06 04:27:30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蔡邕听琴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法国研究(2016年3期)2016-05-17 03:56:39
蔡文姬辨琴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