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缂丝一寸金

2012-04-29 05:29田野
市场周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缂丝技艺

田野

缂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写道:“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给了袭人。”这其中说的“刻丝”就是“缂丝”了。

关于缂丝的称谓,历来有所不同。中国古代字书《玉篇》释“缂,觖也,织纬也”。宋代庄绰《鸡肋篇》以及明代张应文的《清秘藏》,曹昭的《格古要论》,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诸书均作“刻丝”,宋末元初周密的《齐东野语》与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辍耕录》等书写为“克丝”,宋代洪皓的《松漠纪闻》、吴自牧的《梦梁录》等书又称“克丝”。清代皇家著录的宫廷书画《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中均记做“缂丝”。“缂”、“刻”、“克”、“克”四字音同。近代学者胡韫玉认为本字应当是“缂”,探其究竟,缂丝织制时以小梭织纬,根据纹样多次中断以变换色丝,成品只露纬丝不露经丝,可见此“缂”字正合“通经断纬”的技术特点。对于丝织工艺当谓“缂”,而对于金木工艺则称“刻”。字各有所当,故“刻”,“克”皆为假借。

缂丝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五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之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

缂丝具体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之间就有了。在蒙古出土的汉代“山石树”丝织的残片,它的织造方法“通经断纬”,与北京双塔出土的宋缂丝“紫汤荷花”完全一样。

缂丝工艺发展到唐朝时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当时的制作多为丝带等实用品。缂织技法一般以平缂为主,花地之间的交接处尚有明显的缝隙即“水路”。此外,也有掼、构和搭梭等缂织法。唐代缂丝的纹样题材一般以简单的几何形花纹为主,色彩主要是平涂的块面,还没有使用罩色匹配,故色彩层次不够丰富,但有的已使用金线作地纹,增强了装饰效果。缂丝工艺也在这个时期随着谴唐使和各国的留学人士传播到世界各地,以至于今天我们还能在邻国日本看到百姓将缂丝作为本国最为贵重的面料用来制作腰带、和服和日本僧人的袈裟。隋唐以后,已经用缂丝制品作书画包首。

北宋的缂丝前承唐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并创造了“结”的戗色技法。缂丝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最为流行的是南北朝以来皇亲贵族常用缂丝为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上乘作品做装裱,如《二王书录》。这些摹缂正如卞永誉所言的那样:“文倚装成,质素莹洁,设色秀丽,画界精工,烟云缥缈,绝似李思训。”

至北宋晚期,受皇帝的趣味和宫廷画的影响,缂丝从实用和较单纯的装饰领域脱窠而出,转向层次较高的欣赏性艺术品的制作。在北宋与南宋的更替之时,随着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缂丝也由北方生产地定州,迁移到了南方苏杭一带,故有“北有定州,南有松江”的说法。宋代,缂丝最负盛名,无论包首,装裱,还是缂丝艺术品山水、花鸟,人物等,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以宣和时制作最盛。”

到了元代,缂丝艺术开始大量用于寺庙用品和官员的官服上,并尝试采用金彩。缂丝简练豪放,一反宋朝细腻柔美之风,这对明清两代的缂丝艺术极有影响。又加之当时是信奉佛教的蒙古人统治中国,对金色的喜爱使织物内加金的作法成为风尚,且金彩又多盛行于与佛教有关的挂轴制作。如《纂组英华》记载的元代缂丝作品释迦牟尼佛唐卡,其中释迦佛用十色金彩织出,异常精美。

明朝时期朝廷力倡节俭,规定缂丝只许用作敕制和诰命,缂丝产量急剧减少。明宫廷“御用监”下设“缂丝作”,以管理缂丝的生产。但宣德朝后,随着国力的富强,禁令渐弛,织造日多,并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南匠北来效技呈能,制作之精不亚宣和”。至明成化年间,缂丝生产又趋繁盛。此时缂丝生产被皇室垄断,技艺的装饰意味就显得尤为浓厚了,创造出凤尾戗和双子母戗等新的技法,甚至在纬线中掺合了孔雀的翎毛等珍贵材质以显示皇家风范。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服饰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江南地区也出现了小型作坊之间的经济竞争,高档面料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质地也越发的柔软,“明缂丝”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明代缂丝最大的特点,一是御用缂丝,进献朝廷,制作皇帝的龙袍。二是把写实与装饰相结合,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以小幅册页为主,富有装饰性:尤其缂织人物,前所未有,可称得上是一大创举。从明万历年间到清朝的康乾时期,江南的丝织业被皇权牢牢地控制着,缂丝也成为了皇权的象征。明清的龙袍衮服、宫闱之内的日用品、官员等级象征的标志——官补,无不是缂丝中的上品佳作。缂丝在大清朝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双面缂、毛缂丝和缂绣混合法(即融和了缂丝,刺绣,绘画等多种工艺)。

时至晚清,随着国势衰弱,中国近代战乱不断,缂丝工业出现了濒临绝种的状态,缂丝粗劣之作充斥于市,即便宫廷所用之物也罕有精品。

缂丝作品一般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缂丝作品大多是一种集体创作的作品,后人判断这类作品价值的高低只能看其作品本身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其次是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工夫,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以上,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着作者大量的心血;再次,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许多缂丝作品既有平涂色块的平缂,也有构图造型的构缂,齐缂。缂丝作品一般立体感很强,加上缂丝作品的题材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故其艺术和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分庭抗礼,甚至有所超越。

缂丝有其专用的织机——缂丝机,这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

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缂丝的织造技法为: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技法众多。但无论做什么缂丝品,结、掼、勾、戗这四个基本技法是绝对不可少的。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传统缂丝可细分为四大类“本缂丝”,“明缂丝”、“繟缂丝”和“引箔缂丝”。当今研发的缂丝品有“紫峰缂丝”、“雕镂缂丝”和“丝绒缂丝”。

它们是各有千秋,“本缂丝”质地较为厚实,作品高雅尊贵,

适合于装饰点缀。“明缂丝”雍容华贵,质地柔软,轻盈。“编缂丝”质地柔软,间断图案,透气透光。“引箔缂丝”质地柔软,掺有特殊纸箔。“紫峰缂丝”材质轻薄,薄入蝉翼,图案若隐若现。“雕镂缂丝”具有窗棱效果,且极具观赏性。“丝绒缂丝”是丝毯工艺和缂丝工艺的结合品。

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在明清两代为帝王御用,为皇室所垄断。与其他的丝绸工艺品相比,缂丝具备了艺术和实用的双重价值。它不但可以用作鉴赏收藏,实用性也非常强。由于缂丝使用特殊的工艺制成,它还可以用来制作成服饰、手卷等制品。缂丝的强度远远高于任何的丝绸类工艺品,历代存留至今的丝绸艺术品,属缂丝保存得最为完好。

近年来织锦、刺绣、缂丝成为织绣拍卖领域的“三大主力”。其中以缂丝最受关注。2004年,缂丝作品《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曾在中国嘉德的春拍中创出3575万元的高价。而2006年,一幅《清康熙御用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大屏风》更是以8050万元的天价成交。

相对其他艺术品来说,缂丝的庸品极少。因为仿制实在是太难了。要造假缂丝作品,成本和难度比任何工艺品都要大得多。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技术的含金量,复杂的工艺流程,要求极高的工艺环境加上此等绝活后继乏人,使得缂丝的价值正扶摇直上。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缂丝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南京继承缂丝织造技艺的是年仅27岁的张磊。这个80后的男孩儿2003年拜苏州缂丝艺人学习缂丝技艺。擅长中国工笔画,热爱中国古代手工艺与传统文化。同年他又学习云锦技艺,受云锦艺术的渲染和熏陶,结合织锦与缂丝的技艺特点创新不同风格,对缂丝的独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自03年开始从事缂丝事业至今,成功复制明清缂丝,参加国内外大小展览。2011年4月,他受到南京民俗博物馆及南京非遗博物馆邀请,成立南京张磊缂丝工作室,与省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

为了使缂丝技艺可以从织造艺人手中走向民众,张磊还开设了培训班,让更多对缂丝技艺感兴趣的人可以走进缂丝,更加深刻地了解缂丝。

当“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在洗去历史尘烟后,不管是流传有序的古时佳作,还是当代大师的创新作品,都成为博物馆和藏家争抢的殿堂级藏品。无论是梭织所耗费的人工,或者是为艺术感所倾注的心力,抑或是成品的难度,缂丝比起任何织造技艺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可况,它身上始终弥散着如许的古韵,而这古韵,由一代代如柔荑的纤手织就。

猜你喜欢
缂丝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