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纬 周联东
摘要:新科19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系K380作母本,自选系H86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7%;植株紧凑,高抗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高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
关键词:玉米;新科19;选育;栽培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2)01-0120-02
1.选育方法及过程
新科19的母本K380是以郑58作母本、78599作父本组配成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H863是以昌7-2作母本、Lx9801作父本杂交,并取F1混合花粉与昌7-2回交,之后再选黄粒后代连续自交8代而育成,它多抗、质优、配合力高。
2004年冬在海南三亚用自选系K380作母本,自选系H863作父本进行杂交。2005~2006年,新科19参加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玉米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同时在河南浚县原种场、黄泛区农场农科所(周口)、济源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省金诺科技园、山东省金海种业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种子管理站和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地进行多点试验,并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2007年参加河南省玉米6万株/hm2组预备试验,表现突出;2008~2009年参加同密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10010),同年申请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6780E)。
2.特征特性
生育期99d,与郑单958相同。芽鞘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0cm,穗位高115cm;雄穗分枝密,花药浅紫色,花丝深紫色;穗圆筒型,穗长16.6cm,穗粗5.5cm,穗行数16.4行;结实性好,籽粒半马齿型,黄粒白轴,行粒数33.5粒,出籽率88.9%,千粒重352.8g。倒伏率0.9%,倒折率1.2%,空秆率0.6%。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2008~2009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和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人工接种联合抗病鉴定结果表明:新科19高抗大斑病(1级),中抗小斑病(5级),抗弯孢菌叶斑病(3级),高抗瘤黑粉病(0),中抗茎腐病(28.2%),高抗矮花叶病(0)。
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该品种多点套袋果穗的籽粒混合样品进行品质分析,报告显示:其粗蛋白质为10.71%,粗脂肪4.02%,粗淀粉74.67%,赖氨酸0.31%,容重738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国标一级,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标二级,饲用玉米国标一级,高淀粉玉米部标二级。
3.产量表现
2008年,新科19第一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为10485.0kg/hm2,比郑单958(CK)增产7.7%,差异极显著,全省12个试点11点增产1点减产。2009年续试产量为8871.0kg/hm2,比郑单958(CK)平均产量8161.5kg/hm2增产8.7%,差异极显著。综合两年23点次的试验结果:该品种平均产量9712.5kg/hm2,比郑单958(CK)平均产量8983.5kg/hm2增产8.1%,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点数:减产点数=22:1,增产点比率为95.7%,丰产性好,稳产1生好。
2009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9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9027.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7%,居参试品种第2位。
4.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播期和密度:适于夏直播,一般在6月10日左右播种。该品种中大穗,适宜种植密度6万株/h2。
合理施肥:适当增施肥料,注意氮磷钾肥配施。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
浇水和病虫防治:浇好第一水,保证一播全苗,重点浇好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丰产水,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5.制种技术
选择土壤肥力好、灌排水方便地块作为制种田。
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本花粉量大,父母本行比以1:(6~8)为宜。
结合间苗去掉杂苗、病苗,拔节期和抽雄前严格去杂,收获后和脱粒前进行穗选。
及时摸苞带叶(1~2片叶)去雄,做到雌雄不见面。
及时收获晾晒,待水分降至标准水分后及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