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天培联不是刘莘园先生所作

2012-04-29 03:53陈德远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遗稿何应钦联语

陈德远

内容提要:2003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遗稿》,其中《联语十则》之第八则有“功在定黔,罪在定黔,乱世为人真不易;朝言革命,暮言革命,先生结局竟如斯”这样一副挽联,根据有关文史资料所述,结合《遗稿》中的作者观点,以及联语中的错字来分析,可知该挽联并非刘莘园作品。

关键词:王天培刘莘园遗稿

中图分类号:K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1-100-102

《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遗稿》(以下简称《遗稿》),是我省仁怀市政协组织编辑的一部文献资料,经刘一鸣、龙先绪二先生整理,于2003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遗文、遗诗、附录三个部分。其中,有遗诗73首,联语10则。

刘莘园(1891~1977年)先生是我省仁怀县(今仁怀市)鲁班镇桃佳寨人。1907年考入贵阳陆军小学第二期。受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在校期间,与同学席正铭等组织“皇汉光复会”、“历史研究会”,先在贵州开展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活动;继在武昌就读陆军第三中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辛亥首义;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服务军界,历任黔军旅参谋长、纵队司令、川黔联军参谋长兼旅长、北伐军第七军四川代表、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中将高参等职。参加过护法、北伐、抗日等战争。一生坚持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立场,不与蒋介石政权同流合污。因参与李济深、李宗仁等联络川黔实力派从事反蒋活动,在抗日相持阶段赋闲返里,襄办地方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加入民革,当选贵阳市政协委员,是我省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主人士。

展读《遗稿》,笔者发现附录中《联语十则》之第八则《挽王天培》“功在定黔,罪在定黔,乱世为人真不易;朝言革命,暮言革命,先生结局竞如斯”一联,并非刘莘园所作。理由有三:

一、据有关文史资料所述

据1984年平坝县政协编辑出版的《平坝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张汝弼先生《一副对联的来历》所述,认为上述联语是贵州辛亥首义后出任大汉贵州军政府秘书长的陈廷棻先生所撰。

所谓“定黔”,指的是1922年发生在贵州的一段政事。当时,贵州有五个混成旅,实权为第五旅旅长何应钦所把持,第二旅旅长谷正伦联合第四旅旅长张春圃“通电讨何”,弄得黔局一片混乱。王天培向孙中山先生提出“以袁祖铭主军,刘显世主政,可望兵不血刃,迅速平定黔局,黔军即可抽师北伐”的方案,获孙中山先生采纳,王天培遂与彭汉章拥袁祖铭进入贵州,何应钦、谷正伦因此离开贵州,黔局安定。

所谓“罪黔”,是指王天培因拥戴袁祖铭入黔主政,与何应钦结下冤仇,后来,何应钦投靠蒋介石,设计陷害王天培这件事。北伐战争中,王天培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从湖南出发,一直打到山东,节节胜利,陆续将十军扩大到数万之众,因而引起蒋介石、何应钦的猜虑。当十军面对数倍于己之敌时,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迭电向南京求援,援兵久而不至,致使十军伤亡惨重,无奈退守徐州,继而奉命“引退蒙城”,复受命“引退怀远”,旋又奉命“死守明光之线”。王天培在明光之线上,遭强敌进攻而退守合肥。1927年8月8日,蒋介石电令王天培“着来京面商机要”。十军参谋长傅觉民认为,蒋先命其死守明光之线,复电召南京开会,十分可疑,劝军长王天培不去。王未听其劝阻,毅然前往。8月9日抵宁,晋谒蒋介石未遇,由何应钦接待,次日即被拘留。8月12日,蒋介石通电下野,军委由何应钦、李宗仁代理。8月15日,王天培被押解杭州,囚于浙江省防军总指挥部监狱。9月1日,总司令部以“安处后方,致使前线无人指挥;及至退却,又先潜返宁垣”等罪名,将王天培杀害于杭州宸桥丛冢中。

王天培被害后,舆论哗然。蒋介石复位后,迫于社会压力,下令为王氏平反。时为贵州省政府要员的陈廷棻(号稚酥,平坝县羊昌河人)根据这段史实,运用高度集中的艺术手法,写出王天培被害的原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杀人者的狰狞面目,对王天培寄予无限的同情与深切的悼念,表达出人们崇敬正义的心声。联语对仗工整,堪称佳联。

为什么这则联语会出现在刘莘园《遗稿》中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莘园老人觉得这副联语写得好,将其收录珍藏;另一个是感到联语中的某些观点与他自己的看法不甚相同,因而将其收列以作研究之用;再一个是由于刘莘园在收集时未将联语作者署明,长时间地藏诸箱底,时隔70多年之后,在《遗稿》整理出版时,整理者不知就里,误认为是莘园老人的作品而将其录入,致使成为现在这个情况。

二、据《遗稿》中的文意分析

我认为该联语不是莘园老人所作,除去上述文献资料所能证实之外,还可从《遗稿》中找到证据。据《遗稿》中《对八篇文史资料的商榷与意见》之第五篇《对“辛亥以来四十年间贵州政局的演变”提点意见》第四部分《定黔之役》(P254页)所云:

“定黔”二字,我觉得不妥。事实上袁祖铭以失意的黔军师长为个人争权攘利,投靠北洋政府,是很对不住阵亡的“护国”、“护法”的黔军烈士及阵伤生存和继续斗争的黔军官兵同民众的。所以当时有无名诗人以“赋得定黔军戡乱得‘黔字”为题作一首试帖诗有“无敌偏戡乱,军羞说定黔”之句也。后来招匪成军,引起滇军唐继尧弟兄侵黔,附直侵川,妨碍熊克武讨贼(原书此处未断句)。川军的最后胜利,川、滇、黔局势扰攘多年直到解放才止,是袁祖铭的定黔军所致。袁为扰攘西南的罪魁祸首(原书此处未断句),与唐继尧伯仲了。我觉得“定黔”二字换成“兴义系之分裂”或者“袁祖铭投北返黔”还恰当些。

这段文字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符,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但于中不难看出刘莘园对当年发生在贵州的那段战事的观点。他不承认贵州历史上发生过“定黔”战争,自然就不会承认王天培在其中有何功罪了;既然莘园老人不承认“定黔”的历史事件,那么王天培的“罪黔”事实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他怎么会去为王天培的追悼会撰写这样一副联语呢?这是常识所知。

三、联语中一错字可证

王天培(1889~1927年)是贵阳陆小第一期学生,比刘莘园长两岁。王、刘二人都是贵阳陆小、武昌陆中、保定军校的校友,他们不仅是军事人才,而且是文化高手,吟诗作对是他们的爱好,更是他们的特长。也许是刘莘园在抄录时或者是听错,或者是抄错,致使上下联联语中出一个对仗欠工的字。该联语的上联尾句原为“末世为人真不易”。句中的“末”字,与下联尾句“先生结局竟如斯”中的“先”字相对;而《遗稿》则把“末世”作为“乱世”。十分明显,“乱”与“先”失对了,刘莘园岂不知道此理?这也是一个证据。

责任编辑张翔

猜你喜欢
遗稿何应钦联语
刘盼遂先生《世说新语》整理成果的发表过程及遗稿的下落马千里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蒋介石对何应钦亲密背后的嫌隙
切瓜分客
白鹿洞规、书院科举与作为事件的书院文本——以明李龄《宫詹遗稿》为中心的考察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