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012-04-29 00:44竞存
华夏文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首领华夏部落

竞存

“华夏”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武成》的文献中,即“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周朝社会安定,政通人和,当时域内的主体民族,即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都争先恐后地臣服周天子。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政权的更迭,尤其古典文献的佚失,对于“华夏”一词的形成及其来龙去脉,就成了千古之谜。笔者查阅辞书,只知道它是旧时中国的代称,有的则笼统地说华夏即诸夏。周以后的文献中只见使用,难觅释义。东汉的边让,效司马相如的《长林赋》,作《章华赋》,对当时奢侈淫靡的封建最高统治者进行讽劝,其中就有“华夏”一词的使用,即“惠风春施,神武电断,华夏肃清,五服攸乱”。班固和左思在他们的《两都赋》和《三都赋》则分别用了“诸夏”。班固云“封畿之内,厥土千里,逴跞(即卓荦,超越之意)诸夏,兼其所有”。《三都赋》曰:“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这里的“封畿之内”和“兹都”,一个指当时西汉的都城长安所在地关中,一个则指长安、洛阳之外的“成都”或“蜀都”。在这两首赋中作者既道出了这两个地方与“诸夏”之关系,又道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

我国自从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后,尤其自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继诞生,“华”字的影响力与时俱进,在海外尤甚,“华”字有替代“汉”字和“唐”字的趋势。“华”字无疑是“华夏”一词的简称,因此,自清末民初以来对“华夏”一词的考证沿续至今,许多后学者一直沿袭章太炎的说法,认为“华夏”一词源于“华山”和汉江的上游“夏水”,但是这一说法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新华字典》等许多工具书仍将华山之“华”注音(hua),标明为华山的专用字,把“夏”字则释义为“中国”之代称。笔者认为,科学就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笔者认识“华夏”一词是从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教材《中国古代史》中认识的,该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华夏”一词就出现在该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中的“传说时代”部分中,首段写道:“炎帝、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部落后与黄帝部落联合,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战败被杀。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部分”。此段言简意赅,它不但为学生介绍了华夏族与“炎黄”族产生的地域和时代,而且介绍了华夏族与“炎黄”族的关系。即炎黄族是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则是炎黄族的子孙。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华夏”一词要在此段求出答案甚难,只能在下段寻找。“尧、舜、禹是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几位部落联盟首领。那时候,部落联盟实行各部落首领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之时,召集部落首领民主推举舜做继承人。舜年老时,又用同样方式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制度称为‘禅让。”此段重点介绍什么是禅让制,当然就涉及到尧、舜、禹,而尧、舜、禹则是唐尧、虞舜、夏禹之简称。唐尧、虞舜、夏禹属偏正式合成词。前者表封国,后者表受禅后的谥号。再按《史记》有关记载,唐尧名日放勋,虞舜名曰重华,夏禹名日文命。当时笔者认为“华夏”一词应当是“重华”与“夏禹”之简称。之后经过多次反复推敲,认识到用帝舜的名字之简称“华”与文命的封国“夏”,谥号“禹”的合成词并列在一起表“华夏”从语法角度讲则太牵强,于是我试图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帝舜传记中找答案,终于写成了《“华夏”一词是以重华为首领的夏部落联盟之简称》一文,反映了我对“华夏”一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时期,确实存在一个部落联盟名日“夏”,而帝舜应当说是三者中的承前启后者,贡献最大,所谓大禹治水,实际上是在他的领导下实施的。帝舜一生迁徙辗转,经历的地方很多,最终落脚到“负夏”,按孟子的解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夏”字则是“负夏”之简称,这从“蛮夷猾夏”一语可以看出。“以重华为首领的夏部落联盟”,当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雏型,夏禹实际上是“夏后禹”或“夏伯禹”之简称,“夏后”或“夏伯”是舜帝封给禹的桂冠;夏禹始终担任的是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夏朝的开国帝王不是夏禹,而是他的儿子夏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公天下”和“私天下”,“禅让制”和“世袭制”应该由夏启建立的夏朝来划分。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道出了地名与人名的关系,重华即帝舜,是传说中尧、舜、禹三者中的姣姣者,用他的名字代表那一时代是当之无隗的。

我们的古城西安,在历史上并非“华夏故都”,而是周、秦、汉、唐的故都。周、秦、汉、唐原先都是地名,皆因历史的伟大建树而名扬古今。先说汉唐,其中的“汉”字固然源于汉中,但如果没有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后被项羽封为汉王,没有后来的楚汉战争和汉帝国的建立,没有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把汉帝国推向当时的世界,汉中之“汉”可能早被历史所尘封。汉代之后的一千年,“唐”字有取代“汉”字的趋势,欧美许多国家把移居在当地的汉人统称“唐人”,把汉人居住区统称“唐人街”。这个“唐”字源于唐朝,而唐朝之“唐”源于山西太原,太原古称“唐”,是古帝唐尧的故里。唐朝开国帝王李渊原是隋朝镇守太原的大将,他和他的儿子们趁隋末农民起义之机,打出了“唐”字义旗,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后来又出了几辈明君,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唐”就这样名扬四面八方。再说周和秦,“周”原指岐山之周原,“秦”原指天水之秦亭,均为周、秦两个方国或两个朝代的发源地,它们的声闻于天,皆凭借了各自帝王的文治武功。

猜你喜欢
首领华夏部落
绽放,华夏之美
雁首领的信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华夏撷韵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