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2012-04-29 00:44:03戴明丽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1期
关键词:叶缘叶枯病秧田

戴明丽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等。水稻白叶枯病于1884年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遍及世界各主要产稻区。此病在黑龙江省属检疫性病害。因此。不要盲目从水稻白叶枯病病区引种。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严重妨碍光合作用,致使不实粒增加。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50%。

1症状

根据各地发生情况,常见的为叶缘型和急性型,在田间基本见不到凋萎型(枯心型)。

1.1叶缘型

叶缘型是最常见的典型病斑。病菌自叶片的叶尖和叶缘侵入后。出现针头大小的黄绿色水渍状条纹斑点,随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叶片中脉继续发展成为波纹状的黄色、黄绿色或灰绿色病斑,最后变为枯白色,病部及健部界线分明。

1.2急性型

急性型也是常见的症状。病叶先产生暗绿色病斑。随后迅速扩展使叶片变灰绿色,并向内侧卷曲,失水青枯。多见于上部叶片,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在空气湿度大或雨后傍晚和清晨露点大时,常从新病斑表面吐出混浊状的水珠或黄色胶珠状的细菌脓,于后硬结成粒,容易脱落。

2鉴别诊断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常易与其他在叶片上发生的生理性叶枯相混淆,如需进一步确诊,可用保湿法加以区别。

剪取带有健部的病叶长约7cm,以一端插入盛有高2cm左右清水(或清洁湿沙)的器皿内,一端露出水面(或湿沙)1~2小时后检查,如为白叶枯病,可见上端切口处排出黄色珠状菌脓。

3病原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Ishiyama)Dye,是一种细菌,为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的黄单胞杆菌水稻白叶枯致病变种,菌体短杆状,大小1-2.7μm×0.5-1μm,单生,单鞭毛,极生或亚极生,长约8.7μm,直径30nm,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和荚膜,菌体外具黏质的胞外多糖包围。在人工培养基上菌落蜜黄色,产生非水溶性的黄色素,好气性,呼吸型代谢,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不同。自然条件下。病菌可侵染栽培稻、野生稻、李氏禾、茭白等禾本科植物。病菌血清学鉴定分3个血清型:I型是优势型,分布全国;Ⅱ、Ⅲ型仅存在于南方个别稻区。病菌生长温限17~33%,最适25~30%,最低5℃,最高40℃,病菌最适宜pH值6.5~7。

4侵染循环

水稻白叶枯病新病区以病种子为主,老病区以病种子和病稻草为初次侵染源。由于寒地稻作区春季气温低,苗期虽可侵染,但不表现症状。一般在7月中旬始发病,至8月上、中旬,水稻齐穗后可达盛期。病菌从叶缘的水孔侵入到达维管束或直接从叶片伤口侵入维管束,多数引起叶缘型症状;如温、湿度很适宜,多肥而又高感品种,则可引起急性型症状。病害的再侵染,可通过叶片上的菌脓借风、雨、露水的冲洗流入稻田水中进行传播、蔓延。

5发病因素

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与菌源、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5.1菌源

自叶枯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病种子和病稻草。在老病区多数是病稻草处理不善,新病区则是由于引种、调种而传人。

5.2气候

高温、高湿、多雨、强风、寡日照是诱发该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一般在气温25~30℃,相对湿度85%以上,多雨、寡照、风大易于发生流行。高温、高湿是病菌发育的必要条件,在气温尚未达到足以满足本病的发生前,温度是限制因素。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病害发展越快。但天气干燥,湿度低于80%时,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在多雨高湿时,即使温度偏低(22℃左右),病害发生仍会较重。因此,在适温情况下,雨量与湿度是左右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5.3品种

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很大的差异,但目前栽培的品种中多为无免疫品种。一般窄叶挺直的品种比较抗病,叶片水孔少的品种比水孔多的品种抗病,耐肥品种比不耐肥品种抗病。

5.4栽培

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其抗病也有不同。一般分蘖期以前比较抗病,在幼穗分化期至孕穗期最易感病。此时过多施用氮肥,不仅稻株徒长贪青,株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害发生。此外,稻体内蛋白质氮化物大量降解,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水是传播蔓延白叶枯病的主要媒介。淹水、串灌、漫灌是造成白叶枯病传染和扩散的主要原因。

6防治方法

防治自叶枯病,应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喷药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6.1加强检疫

严格实行检疫制度,防止病害传人无病区。在疫区应建立无病留种田,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6.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当地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经济、省工、有效的主要措施。

6.3种子处理

播前用50倍液的福尔马林浸种3小时,再闷种12小时,洗净后再催芽。也可选用浸种灵乳油2ml,加水10~12L,充分搅匀后浸稻种6~8kg。浸种36小时后催芽播种

6.4严格处理病稻草

重病田的稻草和打场的残渣瘪谷,必须经高温堆肥后发酵应用,避免直接还田。

6.5狠抓秧田的防病

在秧田带病的秧苗移栽后会成为本田的初次侵染源。因此,要做好秧田的防病工作。秧田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远离房屋和晒场的无病田;防止串灌、漫灌和长期深水灌溉;防止过多偏施氮肥,要配施磷、钾肥;最好采用旱育苗。在秧田3叶期和移栽前各喷1次25%敌枯双1000倍液。积极进行防治。

6.6加强肥水管理

要采用因土配方施肥,氮肥切忌多施、晚施。水的管理要浅水勤灌。严禁深灌、串灌、大水漫灌。以增强稻体内的抗病力。

6.7及时喷药防治

大田施药适期应掌握在零星发病阶段,以消灭发病中心。药剂种类有:①10%杀枯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②50%叶枯青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③15%敌枯双1500~2000倍液喷雾。根据病情隔5~7天再喷1次。

猜你喜欢
叶缘叶枯病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作物学报(2022年9期)2022-07-18 00:51:04
航空发动机叶片叶缘随形磨抛刀路规划
航空学报(2021年10期)2021-12-02 12:43:02
TCP转录因子调控生菜叶缘形态与抽薹时间
蔬菜(2020年3期)2020-12-16 04:09:16
感怀
美国发现LesA酶可能是引起皮尔斯病危害的罪魁祸首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8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时代农机(2014年2期)2014-08-27 08:12:54
黄瓜叶缘形态特征及生长过程的建模和可视化